沈 秀 (安徽省無為縣人民醫院內二科,安徽 無為 238300)
腦卒中是一組以急性起病、迅速出現局限性或彌散性腦功能缺失征像的腦血管性臨床事件,是當前嚴重影響中老年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很高。回訪是一種隨醫學模式轉變而出現的護理服務,他使醫院的護理工作延伸到出院后患者的保健和康復中,提高了患者遵醫行為,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1]。
筆者從2011年5月~2012年5月護理的患者中選擇20個病例,其中腦出血10例,腦梗死10例,年齡45~75歲。
2.1 建立出院患者記錄:主要記錄患者年齡、性別、住院號、診斷、入院時間、出院時間、地址、電話、治療、轉歸、存在的問題等。
2.2 回訪前準備工作:出院1周后進行回訪,主要為電話回訪,如果距離較近也可以登門回訪。在出院時對患者病情、個性、生活方式、家庭支持和健康知識接受能力程度做好評估和了解,做到因人施教,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好回訪過程,互留電話。
2.3 回訪內容
2.3.1 飲食指導:腦卒中患者飲食應遵循以下原則:限制總熱量,采用復合碳水化合物,粗細糧搭配,限制動物脂肪,如豬油、牛油、奶油和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蛋黃、魚子、動物內臟、肥肉、烹調用植物油;適當增加蛋白質如蛋清、瘦肉、魚、豆類及豆制品、牛奶,飲牛奶時將奶皮去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吃些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蝦米;限制鈉鹽,每天應在5 g以下;戒除煙酒,忌食興奮神經系統的食物如酒、濃茶、咖啡及刺激性調味品。
2.3.2 服藥指導:腦卒中患者出院多數帶藥,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尼莫地平、卡馬西平及降血壓、降血脂和活血化瘀的中成藥等。回訪時詢問服藥情況,強調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評估藥物療效、不良反應和服藥的自覺性,指導服藥的注意事項;遵醫囑按時服藥,注意配伍禁忌,飲食禁忌。服藥前洗凈雙手,用溫開水送服,不能用其他飲料代替開水服藥。盡可能站立位服藥,臥床者應將上身直立,便于吞咽藥物。膠囊類藥物不應咬破,應直接吞下,喉片或含片在口類含化,服用水劑,應盡量少用水送,以免沖淡藥液濃度,降低藥效。
2.3.3 心理護理:腦卒中多留有功能障礙或后遺癥,或因腦供血不足或神經功能失調有諸多不適感覺如頭昏、失眠、皮膚感覺異常。病程長、恢復慢、易出現心理問題如抑郁或者急躁情緒,對恢復失去信心。所以回訪中要關注患者情緒、語言、對外界的態度和反映等,交流時用護理對象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交談,指導家屬為患者創造一個適合治療和休養的環境,盡量滿足患者合理的要求,耐心、細心地講明康復訓練的重要性,鼓勵患者積極訓練,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2.3.4 家庭生活護理指導:指導患者或家屬保持口腔和皮膚清潔,多飲水,平時生活應規律,按時休息,按時起床,定時排便,保持清潔。
2.3.5 康復護理指導,保持功能位:保持癱瘓肢體功能位是保證肢體功能順利康復的前提。首先對患者進行肌力評估,然后和家屬一起制定鍛煉計劃,指導患者和家屬配合,循序漸進,做好康復訓練。具體做法是:臥床患者做床上運動,練習翻身、移動及軀干活動。訓練翻身時,囑患者曲肘,用健手托住病肘,將健腿插入病腿下方,在軀干旋轉同時,用健腿抬動病腿轉向健側,然后讓家屬配合上肢做伸肢運動,下肢做曲肌運動,活動幅度由小到大,由健側到患側,由大關節到小關節,循序漸進。隨患者病情好轉,能坐穩后,要及時進行站和行走鍛煉,可攙扶患者下床,練習站立、行走、下蹲,也可由家屬幫助,扶支撐物如床邊、床頭柜,在多次反復后,讓患者徒手站立,步行時先原地踏步,走時宜緩慢,量力而行,注意要時時有人陪伴。
2.3.6 壓瘡的康復護理:預防措施:首先積極進行降壓,常用軟枕、海綿墊、棉圈等軟物支撐,對壓瘡的易發部位,經常給予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提高皮膚的營養程度和抵抗力,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預防壓瘡的知識和技能指導。
通過回訪關心患者,及時幫助患者解決家庭護理問題,不斷鼓勵患者,給予康復信心,使患者得到切實的幫助,有助于患者康復,加深了護患感情,改善了醫院和患者之間的關系。
總之,回訪是一種開放式健康教育的良好模式,使醫院健康教育延伸到了患者出院后治療和康復的全過程,增進了護患關系,患者對護士產生信任感,提高了護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護士也感到了知識的價值,工作起來情緒飽滿,責任感加強,促進其滿足求知欲望,并深感用知識服務于患者是護士的職責,增強了職業自豪感。同時提高了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度和滿意度,護理工作受到多方位的好評[2-3]。
[1] 鞏玉秀,鄭修霞,姚 嵐.社區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30-243..
[2] 矯健梅,卜志華,劉 麗.家庭訪視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9,18(9):13.
[3] 曾秀云,楊雯荔.電話隨訪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8,23(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