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鳳超 (廣西忻城縣人民醫院兒科,廣西 忻城 546200)
舒適護理是指通過護理使患兒在生理、心理、社會、精神上達到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光療是一種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易行的方法,但在光療過程中,患兒常表現出哭鬧躁動現象,為了提高護理質量,不影響光療時間及效果,滿足新生兒舒適的需要,我科在2012年1月~6月的臨床實踐中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在2012年1月~6月共收治新生兒黃疸152例,其中男89例,女63例,年齡為出生后36 h~37 d,其中早產兒19例,血清膽紅素最高469.3μmol/L,最低156.8μmol/L,平均208.9μmol/L。
2.1 環境因素:藍光箱有機玻璃板較硬,患兒突然睡在上面,改變了原來舒適的環境;光療時熒光的熱能較強,雙面箱有12根燈管;總瓦數為300 W,患兒處于相對高溫中。
2.2 語言溝通障礙:新生兒是個特殊的群體,不論有什么需要,什么不適,都只會用哭吵來表達。
2.3 喂奶方式改變:由于不能直接吸吮母乳,不習慣奶杯喂養。
2.4 有潛在的皮膚受損:患兒易自己抓傷臉及前胸等部位,外踝與有機玻璃摩擦引起擦傷,長時間同一臥位對肢體皮膚受壓引起新生兒不適,雙大腿與紙尿褲摩擦易擦傷大腿內側皮膚,排出的糞便及尿不濕未及時更換引起紅臀,光療本身易引起皮疹。
3.1 環境舒適及藍光儀的準備:室內潔凈,通風良好,備配空調,保持室溫24~26°C,清潔光療暖箱,特別注意清除燈管的灰塵,以免影響光療效果。用軟布覆蓋并固定在箱內嬰兒床四周,防止新生兒活動時撞傷,頭部準備一松軟的墊枕,以減少頭部直接接觸平硬的玻璃,箱內濕化箱加水至2/3滿[1]。接通電源,設置箱內溫度,一般30~32°C,檢查線路及燈管亮度,箱溫升至所需的溫度,相對濕度55%~65%[2],禁止在箱內、箱上放置雜物,以免遮擋光線,影響光療效果。
3.2 入箱前患兒舒適準備:測體溫、體重、剪指甲、洗澡、撫觸,撫觸按美國撫觸研究院、強生公司推廣的方法進行。患兒雙手雙足套松軟的棉質小襪,避免抓傷和擦傷,并用較柔軟的黑色紙尿褲遮蓋會陰部,松緊適宜,戴黑眼罩,喂飽后入箱光療。
3.3 光療時的舒適護理:
3.3.1 心理的舒適護理:新生兒由于全身裸睡在光療箱的硬板上,且時間長,又暫與母親分離,缺乏安全感,通常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恐懼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通過對新生兒頭部、背部或手部皮膚的觸摸或輕拍,并用輕柔的語氣與新生兒講話,使其產生如在母親懷中的安全感。
3.3.2 臥位舒適:單一臥位持續很長時間會對肢體皮膚造成嚴重壓迫,新生兒的不適感會明顯增強,嚴重者會有頭顱畸形發生,護理人員應每小時給新生兒進行一次翻身,左右側臥位交替進行,單面藍光還需與俯臥位交替,最大程度的使皮膚最大面積有藍光照射。
3.3.3 喂養的舒適護理:患兒在光療過程中,由母乳喂養換成奶瓶喂養,會有一個不適應的過程,所以,喂養必須耐心,實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兒自覺飽感為宜,喂奶后協助新生兒取右側臥位,防止吐奶時引起窒息的危險。
3.3.4 照射期間的護理:藍光照射治療期間可因過熱患兒哭鬧,出汗較多,護士及時給予擦汗,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受涼,定時更換尿布,預防紅臀的發生,每4小時測量體溫,根據體溫調節箱溫。
3.3.5 靜脈輸液的舒適護理:光療時采用貝朗靜脈留置針(直型)給患兒穿刺輸液,避免反復穿刺造成的不良后果,盡最大努力減少恐懼感和疼痛,控制輸液速度,確保液體均勻地輸入。在此期間,護士要加強巡視力度,采用儀器對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觀察有哪些不良反應。結果顯示,有3例出現發熱,10例出現皮疹,均及時得到了處理。
3.4 光療后的舒適護理:光療結束后,包好患兒抱出箱外,摘取眼罩,給患兒洗澡或擦身,并檢查全身皮膚顏色及有無破損,觀察皮膚黃染的消退以及生命體征、意識、四肢肌張力、吃奶等情況,及時向醫生反映病情。
本組病例通過光療的舒適護理,每天睡眠狀況良好,吃奶量增加,經皮測黃疸指數明顯下降,平均住院天數2~5 d。
[1] 張春舫,任景坤.護士崗位技能訓練[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32-133.
[2] 范 玲,林曉云.兒科護理學[M].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