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 德落戶香港7年的迪斯尼樂園,去年終于首度盈利。有香港傳媒分析,香港迪斯尼能夠扭虧為盈,主要受惠于內地游客大增,而特區政府也須認清香港已融入內地生活圈的現實。香港迪斯尼樂園18日公布截至去年9月29日的2012財政年度業績,當年凈利潤為1.09億港元(約合9000萬元人民幣),這是香港迪斯尼樂園自2005年9月開業以來的首次盈利。數據顯示,2012財年游客入場人次高達673萬,較2011年度上升13%。在全年訪客當中,香港本地訪客占33%,內地訪客占45%,其余22%為國際旅客。此外,數據還顯示,迪斯尼樂園也為香港經濟帶來貢獻。年內樂園訪客在香港額外消費所產生的増加值為80億港元,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為0.42%,與此同時,共創造2.45萬個職位,為社會基層、香港旅游及酒店業創造就業。作為全球最小的迪斯尼樂園,1999年香港特區政府為提振本地經濟,與華特-迪斯尼公司合資建設香港迪斯尼樂園。當時預計開業第二年便可收支平衡,但實際情況卻并不理想。前3年游客總人數遠小于預期,導致連年虧損。香港迪斯尼行政總裁金民豪稱,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及禽流感拖慢了盈利步伐。香港《文匯報》19日分析稱,香港迪斯尼之所以能夠轉虧為盈,主要靠內地客源拉動。中央政府全力拉動香港經濟,開放五大城市居民來港“自由行”,如此“米老鼠”才有翻身之日。香港《成報》也發表社評稱,正當不少人批評內地人訪港太多,迪斯尼公布的經營情況令人反思。如果因一時的擠迫就要把內地游客拒之門外,有點“好了傷疤忘了痛”之嫌。▲
環球時報20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