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9月15日至16日,以“標桿引領,扎實推進,開拓創新”為主題的全國第三十五次質量管理小組代表會議在廣州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質量協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中國質量協會會長賈福興,中國質協名譽會長、卓越國際質量研究院院長陳邦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監督司副司長孫會川,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李向明,中國質量協會副會長劉卓慧等領導出席大會。
來自全國各地區、各行業,包括香港特區以及臺灣地區中華臺北中衛發展中心的代表1100余人參加會議。上海市質協率20家企業代表4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賈福興會長在大會開幕式上,充分肯定了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在貫徹《質量發展綱要》,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實現質量強國中的作用。他對如何推進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樹立群眾意識,做到三個到位。一是認識到位。要把維護員工權益,將尊重員工意愿放在首位,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想,營造良好的質量改進氛圍,制定有效激勵政策,最終實現員工與組織的共同成長。二是服務到位,各級領導和質量管理小組推進者,應具有扎根基層,服務一線的精神,具備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決摒棄一切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要經常與一線員工溝通,充分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予以充分解決。三是普及到位,要擴大質量管理小組的覆蓋領域。
二是要樹立責任意識,堅持三個創新。一是選題創新。二是要做到活動過程創新。注重發布形式,通過演講、發布會等多種形式擴大影響力,利用網站、論壇、微博等現代化交流渠道搭建溝通平臺。三是要方法創新,不斷借鑒國內外先進質量方法,加大質量管理方法在我國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研究推廣和應用。將方法轉變為實際生產力。要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優秀成果在管理上的啟發借鑒作用,在專業技術上做好成果的分享和轉化。
三是注重質量意識,抓好三個深化。一是深化思想認識,在開展質量小組活動中,應樹立質量是企業生命的基本理念,牢固樹立質量第一,以優取勝的意識,每個成員要與組織的價值觀和取向一致。二是深化實踐活動,組織的生存發展,必須建立在質量與效益的牢固基礎之上,質量管理要注重基礎建設,從班組抓起,要注重經驗的總結和推廣。不僅需要廣大員工的參與,還需要主要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三是深化活動機制。質量管理小組的持續開展需要長效機制。組織要建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的中長期規劃,要將工作納入年度質量發展目標,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中央企業要起帶頭和表率作用。確保質量管理小組組織機構落實,責任分工明確,激勵機制到位。
工信部科技司沙南生副司長在大會上作了“深化推廣QC小組活動,為工業經濟發展大局服務”講話。強調指出2013年,工信部組織“工業質量品牌培育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其中一項重要活動是以質量工程技術應用為重點,樹立質量標桿,總結推廣標桿經驗。質量管理小組是學習實踐標桿經驗的主力軍,今天的大會的主題是“標桿引領,扎實推進,開拓創新”,安排了多種形式的經驗交流活動,這是對工業質量品牌工作的支持和貢獻。同時提出深入推廣QC小組活動,要加強引導,讓QC小組為工業發展大局服務;要學習和實踐適用有效的質量管理方法;將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力。
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監督司孫會川副司長作關于“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走質量共治之路”講話。強調了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具體工作中大有可為。同時希望質量管理小組活動能夠進一步帶動更多的職工重視質量工作,有針對性地實施質量提升工程,引導企業在質量責任、名牌戰略、技術標準、質量誠信等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上實現新突破。
中國質協劉卓慧副會長作了2013年度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一年來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開展情況,列舉了質協系統和企事業單位在推動群眾性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方面的突出做法和經驗。
全國QC小組注冊率、活動率及成果率穩步攀升。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度共注冊QC小組158萬個,累計注冊3412萬個,年創可計算的經濟效益達465億元,累計效益達7465億元。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近40個地區和行業的質量管理小組注冊數過萬,創造效益過億的行業和地區有50個,比2012年增加了9%,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上海市QC活動普及突破了30%,成果率達到80%。2013年全國共涌現出1630個全國質量管理優秀小組,146家優秀企業,143名卓越領導者,177名優秀推薦者。
從2013年QC活動情況看,社會各界、各級政府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對質量的關注和重視程度大幅提升。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各省市區行業、企業QC小組的推進體系和機制不斷改善,為QC小組的規范化和常態化提供了有效地保證。全國90%以上的地區相繼頒布了本地區開展QC小組活動的管理辦法。2013QC活動年確立了“標桿引領”的活動主題,通過典型引導、典范借鑒,使廣大企業QC小組在活動中樹標桿、學標桿、超標桿、爭標桿,帶動QC活動整體水平和員工能力素質的提升。一年來,全國QC小組在實踐中從管理技術等多個層面,實現了創新。組織活動形式不斷創新,很多企業將QC小組的活動向供應商延伸,組成了跨公司、跨部門的QC小組。活動成果推廣不斷創新。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優秀成果回頭看活動。對上年度獲獎的重點課題成果進行跟蹤,將形成的技術秘密納入公司的知識管理范圍,確保QC活動有效循環地向前發展。
對2014年QC活動,劉卓慧也提出了幾點要求,同時希望發揮好工會、婦聯、共青團等各個組織的協同推進作用,建立完善長效機制,企業要建立健全小組活動的管理辦法,構建QC小組的規劃和發展目標,創造條件,調動員工積極性,落實激勵政策。
本次大會是一次回顧和總結,也是QC活動的展示平臺。會上共有51個QC小組分會場發表成果。根據專家評審和代表投票,分別評選出10個“成果發表優勝獎”和11個“成果發表人氣獎”。本次會議繼續開設“健身房”——體驗式發表和“問診室”——專家答疑。今年沒有參加大會交流的企業代表,進行了自發的體驗式發表。“問診室”分會場座無虛席,提問踴躍,直接與專家進行對話、交流,代表們反映這種形式非常好,解決了實際問題,明確了活動方向。本次大會一個顯著特點是參與度廣,港臺同胞也借這次機會和其他省市的代表進行了交流。
臺灣同胞將質量管理小組稱為“品管圈”,臺灣中衛發展中心文教推廣組及團結圈推行總會秘書處林淑芬經理在閉幕式上,介紹了臺灣品管圈的發展模式和特色介紹。這是臺灣地區促進產業聯系的一個社會團體。臺灣地區大約在上世紀60年代引入了“品管圈”,80年代到90年代,是成長期,開展了一系列的競賽,來提升影響力。1991-2000年,醫療行業開始加入團結圈活動,到了本世紀,活動的領域進一步拓展,學校、行政管理、高鐵等行業都開始開展活動。每年中衛發展中心組織的活動中,大約會有100多個“圈”參與,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醫療行業會占到40%-50%。每年他們還會進行評獎,獎勵那些優秀的小組。
香港地區這次有4個小組參與現場發布。他們分別來自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他們也將質量管理小組稱作“圈”。在交流中,大家十分關心他們的激勵機制是怎樣的。其中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員工近15000人,有800來個“圈”,近8000人參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代表說,公司認為最大的獎勵,是員工通過參與“圈”,提升了業務能力,而且每一次公司的發表會,公司上上下下的管理者都能認識你,這也是很好的事情,對職業生涯很有好處。這就是他們眼中最大的激勵。
參加本次交流的還有幾個來自醫療行業的案例。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省婦幼保健院實踐先鋒QC小組的《提高嬰幼兒患者血標本利用率》,通過小組活動,提高了血標本利用率,減少了患兒抽血次數,提高了患者滿意度。這項活動是由院長親自推動,全院協調,保證了項目的實施。海南省人民醫院征·雁QC小組《降低病理標本管理缺陷率》保證了醫療安全。還有山西省一O九醫院微創QC小組的《降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轉率》通過提高診斷率等一系列措施,減少了中轉病例,也就是減少了微創手術過程中“小刀改大刀”的病例,減少了患者痛苦,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
在教育行業,今年也有交流的案例。蘭州石化幼教中心東苑小區幼兒園“快樂精靈”QC小組的案例是《提高4-5歲幼兒“友愛互助”意識和行為能力的合格率》,通過改進教材,制定全新教案等改進措施,提高了“友愛互助”意識和行為能力的合格率。
這些新領域的交流案例,拓寬了QC小組的選題范圍,對QC活動在這些領域的開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很有啟發意義。
據悉,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環保部制水分廠二中水乙班JK小組,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移動互聯網部“優翼青春”QC小組等27個小組榮獲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中船上海船舶工業有限公司等兩家企業獲得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企業稱號,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朱凱等獲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卓越領導者稱號,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八O五工廠軍械修理廠孫宏東等獲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推進者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