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賓齊
酒桌、官場、人情這三樣猛一看似乎毫不相干,但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多年的人兒深知,這三樣可是有著血濃于水的關系,而且是缺一不可。人情是每個人必須懂得的,官場是每個人心中所想的,酒桌是每個人無法拒絕的,能把這三樣恰到好處地揉和到一塊并玩出“花”的,那這個人即使是工薪最底階層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也能飛黃騰達,在人生的道路上絕對會非官即貴。
社交催化劑
中國的酒桌文化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周代飲食禮儀就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標志?!熬莆幕笔且粋€既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F代人在交際過程中,已經越來越多地發現了酒的作用。喝酒可大俗可大雅,可論國事可談風月,可攀交情可顯性情,可怡情可亂性,可養生可傷身,可豪飲可小酌。朋友相聚什么都可缺,唯獨不可缺酒。的確,酒作為一種交際媒介,迎賓送客,聚朋會友,彼此溝通,傳遞友情,發揮了獨到的作用,能熟練掌握酒桌上的“奧妙“,絕對有助于提高一個人求人交際成功的機率。在我們身邊談起喝酒,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切身體會,“酒精不燃燒,不算搞社交。”
中國有慶祝酒、送行酒、辭別酒、歡慶酒、消愁酒、交杯酒、結義酒、致歉酒、壯行酒、慶功酒等,宴有婚宴、喪宴、滿歲宴、壽宴、慶功宴、升遷宴、升學宴等近二十種酒宴,在這些宴請中,都必須有酒,可謂無酒不成席。酒可謂是社交關系的催化劑、能量源。酒是“前綴”,桌是“后綴”。酒和桌構成中國人精神與話語交流的陣地,也是面臨各種社會壓力的逃避之處。全世界有著不同酒桌上的人情世故、不同人情世故里的社交酒規則。只是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講,酒桌文化更加講究、更加深奧,更加理直氣壯些罷了。
當然酒桌文化也不全是丑惡不堪的,現代的社會,隨著工作和生存壓力的加大,每個人僅僅單純憑借自身的能力和運氣已經無法輕松生存,面對人滿為患的職場,復雜的人際關系,無人指點、無人搭理、無人問津,沒有親朋好友的幫助,想要在當今社會立足,輕松獲得高薪、獲得升遷,幾乎是不可能的,千里馬還要伯樂識,何況一平頭百姓。朋友從何而來,不管是男人和女人,通過酒桌交友都可謂是一個捷徑,不把酒桌當成酒量的PK臺,而當成交際場、積累人脈的寶藏,通過酒桌文化積極找資源,建人脈。長此以往,縱使不能像“孟嘗君”一樣好友遍天下,最其碼在身邊周圍辦事不會受阻吧!
官場媒介
酒桌澆筑了一個社交的中國、節慶的中國、禮儀的中國。上至國家元首、下到平民百姓,每逢喜事,必酒宴侍候,國有國宴、家有家宴,因此,汽油文化碰到酒精文化也遭受傷痕累累,禁酒令越來越嚴,仍難敵陪酒之風,把車扔在原地,徒步而行,酒還得照喝不誤?!熬凭蝗紵?,不算搞社交”這句話,很有深義,在交往中不一定什么事都可以攤到桌面上來說,但有一個桌可以除外,那就是酒桌,酒桌適宜神交、社交、私交。酒是用來壯膽的,桌子是用來拍板的,酒和桌拼在一起,則無事不可為,最終似乎一切事情最后都被酒代替、統管,只要有酒有桌,一切都似乎可迎刃而解。
酒不僅與人情緊密相融,還與官場不可分離,脫離了酒桌和人情,官場也就不是官場了,酒是媒,桌是介,這與貪贓枉法、貪污受賄無關,上級來檢查、來驗收考核,按規定也得吃個工作餐吧,通過吃工作餐,喝水酒,只要方法恰當,就能與上級相識,接近關系,甚至得到領導的賞識。工作中用酒對新來的同事表示歡迎,向新領導敬酒表示友好、擁護,生活中對新結識的朋友或老朋友、發小經常小聚一下,不僅在觥籌交錯間增進了友誼、聯絡了情感,說不定哪一天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陷入困境時,沒準哪個朋友出來伸手拉一把,就能化險為夷。即使你能力再強,素質再高,沒人認識,沒人知道,無人了解,誰敢用你。
當然我提的酒桌文化更多的是脫離了酒桌文化禮儀的本質,其實酒桌禮儀文化是我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精髓,相對個人來講,酒桌上的禮儀是充分體現一個人素質與品位高低的尺度,熟練掌握酒桌禮儀,你可以贏得更多的人際關系,在較短時間獲得別人的認可。對國際關系來講,完美的酒桌禮儀是外交的必需品,失儀的酒桌禮儀可能會導致外交中的敗筆,甚至會影響國際間的友好發展。
所以說,當前只有大力弘揚正確的酒桌文化,倡導文明純樸的酒桌禮儀,徹底拋棄那些“從酒風看作風,從酒風看黨風”“能喝四兩喝一斤,這樣的同志黨放心!”“能喝三兩喝四兩,這樣的同志能培養!”“能喝一斤喝五兩,這樣的同志要下崗!”“煙能整,酒能喝,這樣的干部用得著”等個別領導歪曲的任人用人的觀念,領導視察工作,基層一定要做好“三陪工作”(陪吃、陪喝、陪玩)錯誤理念,酒中自有“生產力”,酒中自帶“烏紗帽”功利性觀念,下大力氣整治酒桌上的歪風邪氣,打擊吃喝之風,積極倡導正確的酒桌禮儀、規范接待招待制度,酒桌、官場、人情的歪曲關系也就會自然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