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娣
(宜興214221)
紫砂制壺是我國獨特的傳統工藝,宜興紫砂壺秉承天地精華和人類智慧結晶,其古樸典雅、氣韻生動的造型特色,實用的品茶功能以及深入淺出的文化內涵,幾百年來蜚聲海內外,為世人所推崇與喜愛。
紫砂壺造型有“方匪一式,圓不一相”之說,歷代制壺藝人發揮聰明才智,不斷賦予紫砂壺全新的藝術生命,砂壺形式千千萬萬,卻無時不帶給人們美妙的韻味,這種韻味來自其造型、裝飾所承載的視覺美感,并伴隨一壺茶道而散發出心曠神怡的精神享受。時至今日,紫砂壺造型在傳統與創新兼容并蓄的環境中不斷迸發出新的詮釋,形態各異的壺型也從一個深層側面反映了當今制壺藝人們的心態與境界,但紫砂工藝作為一門高雅的藝術,是否能夠留芳青史、深入人心,最重要的依然是作品形態是否始終立足于壺型基本理念,服務實用、貼近需求。
基于這樣一些思考,設計制作了這把紫砂“龍行天下”(見圖1),通過實際嘗試來加強自己對紫砂藝術的深入探究,從而更進一步地形成個人藝術觀念,以期使個人壺藝創作更具客觀理性及使命感。以下則談一談關于“龍行天下”的創作。
在設計之初,為了更好地體現一把壺的內在格調,對傳統紫砂壺造型及裝飾進行了研究和整理,最終確定遵循傳統的設計理念,即:運用傳統壺型元素將“龍行天下”的各個特征自然組合,使其流露出和諧統一的韻味,不失精、氣、神,更于悠然古韻之間散發出厚重、莊嚴的藝術質感。
傳統的紫砂壺型大致分為光器、花器和筋紋器三大類,光器再細分則有圓器與方器之別。“龍行天下”主要采用圓器與花器裝飾相結合的造型方式,以簡練的圓器作主體形象,以龍形裝飾為顯著特征,繁簡相融,布局安排精推細算,同時也表現對此壺造型的獨特見解。整器采用原礦紫砂泥制作,蓋身相嵌一體,壺身渾如一顆圓珠,壺之重心則在壺身中央,再由圈足托底,顯得穩健莊重;壺身飽滿醇厚、光潤如玉、儀態從容,充盈著天地豐沛之精氣;壺蓋、身、圈足線條明麗、干凈利落,流露著渾樸蒼勁、明快典雅的美感;壺嘴與壺把蓄勢而出,兩相配合,在與壺身連接處分別塑以龍首裝飾,巧似蛟龍戲水、氣貫長虹,圣龍滋養萬物的祥和之象溫馨呈現;壺鈕裝飾一條祥龍盤旋于上,高昂著的頭顱躍然眼前,斑駁的龍鱗生動逼真。花器裝飾之龍形,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使整體造型緊扣“龍行天下”的主題。整器雖為傳統之法塑傳統之形,卻繼承了傳統的底蘊和沉靜,又煥發出簡約大方、生動形象、華貴典雅的藝術個性。
與此同時,“龍行天下”將實用功能放在首位,壺因茶而有了造型機能的真正作用,因而整個壺型極為完整。流線形的設計理念在壺嘴、壺把上得到充分呈現,壺流微曲向上,保證了出水的流暢性,而大圈把切合前后呼應的流水形傾茶之勢,妙趣不言而喻。圓珠形壺身飽滿不突兀,柔和自然并滿足貯茶水的需求。造型細節體現思維,更體現對藝術的認真詮釋,此壺將傳統造型元素合理地組合搭配,強化了品茗的功效而不失偏頗。
紫砂壺藝是一門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它集功能美、視覺美、情感美等一體,一把好壺就像一條生命,更似一個文化縮影,器皿與藝術之別在于情感的升華、文化思想的提煉。在曼妙的紫砂藝術之中,人文價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為了追求更高的壺藝素養,賦予作品人文內涵往往能起到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在“龍行天下”創作之初,吉祥喜慶、豪邁氣魄的寓意便已注入其中。無論在作品名字上的“龍”之體現,還是具體到造型裝飾上對“龍”的詮釋,“中國龍”的形象始終不離主題。龍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圖騰,華夏兒女無不滿懷崇拜,更自稱“龍的傳人”。中華龍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即承載著國人祈盼龍騰吉瑞、國家興盛的美好祝福,“龍行天下”將這種文化情結轉換于藝術作品里,使中國龍的雄渾、中華民族的氣魄、盛世之蓬勃深深地打動拳拳赤子之心,人文內涵自然流露,藝術價值自然提升。
紫砂“龍行天下”從傳統元素中提煉造型個性,追求在具體形象上的藝術美感,同時從傳統文化中提升內涵意境,追求附在抽象中的文化意趣。功在壺外、意在壺中,造型與文化內涵相輔相成,構成了作品永恒的魅力,而每一把壺都是制作者心血智慧的結晶,都傳遞出真摯的情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