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葉
[關鍵詞]廣播電視節目;信號源;安全傳輸
對于無線電視發射臺來說,安全播出不僅是每個廣電人的職責和義務,也是廣播電視的生命和根本要求,更是廣電部門的重要政治使命。保證廣播電視節目信號源不間斷是電視發射臺安全播出的前提條件。我臺為了提高廣播電視傳輸質量,確保廣播電視節目安全優質播出,廣播電視節目信號源做了充分的備份,分別有光纖傳輸信號,衛星傳輸信號,微波傳輸信號。
一、光纖節目信號源傳輸
光纖傳輸具有容量大、安全性好、信號穩定、跨度大、覆蓋廣泛的特點。它作為廣播電視節目信號專用傳輸通道已被廣電部門廣泛使用,因此光纖信號源也成為我臺的主信號源,節目信號源通過光纖從市內傳輸到我臺。在我臺通過光接收機解調出CATV信號,CATV信號再通過數字機頂盒解調出視頻信號VIDEO和音頻信號AUDIO,視頻、音頻信號通過VAS-401切換器送到電視發射機激勵器調制,再通過功率放大器放大,由發射天線輻射出去。
﹙一﹚廣播電視光纖傳輸干線網在廣電系統安全播出中的作用
廣播電視技術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包括節目制作、節目播出、節目信號傳輸、節目信號覆蓋、節目信號接收、節目監測六大環節。每一個技術環節都是廣播電視播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缺少哪個環節,廣播電視播出都會受到影響。節目傳輸是廣播電視節目播出到各種覆蓋方式的一個過度環節,其任務是把每天播出的節目信號從廣播電視中心傳輸到發射臺、衛星地面站、有線廣播電視分配網的前端。確保廣播電視節目傳輸暢通,在廣播電視安全播出中占據重要位置。
﹙二﹚安全播出應急預案管理
安全播出是運行維護的根本目的,在發生影響播出的問題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能盡快恢復信號,恢復播出。因此啟動應急預案是保證安全播出的一個關鍵環節。
光纖線路發生中斷后,應當檢查是否有備用光纖,應由調度部門組織按照預案跳纖。線路維護管理部門應根據機房測試儀表配備情況,明確哪段實施調纖操作。在確認主用系統或通道存在故障,同時又有備用系統或通道的情況下,由機房啟動應急處理程序,以至排除故障。
二、衛星節目信號源傳輸
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是利用衛星作為中繼站一點對多點的無線傳輸。廣播電視衛星傳輸具有傳輸距離遠、覆蓋面大、傳輸質量高、容量大、經濟和社會效益高等優點。衛星通信一般不受地理條件限制,同時它建設快投資少,又具有覆蓋面大的廣播特性,因此衛星廣播電視信號源被廣泛使用。
(一)衛星傳輸系統的組成
一個衛星傳輸系統由四大部分組成:衛星和衛星轉發器,地面站﹙包括上行站和接收站﹚,監控管理系統,跟蹤遙測及指令分系統。衛星轉發器由天線分系統、通信系統組成。衛星轉發器與地面站用于信號傳輸;跟蹤遙測、監測分系統用于衛星的監控,保障衛星傳輸的正常運轉。
我臺作為一個衛星地面接收站,其工作過程是:通過衛星天線接收到衛星信號后,傳到衛星接收機DVR-1000,衛星接收機輸出電視節目的視頻信號VIDEO和音頻信號AUDIO,視頻、音頻信號再通過VAS-401切換器送到電視發射機激勵器調制,再通過功率放大器放大,由發射天線輻射出去。
(二)影響廣播電視衛星安全傳輸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方法
1.地球公轉對衛星地面站的影響。地面站的作用是向衛星發射或接收電磁波信號,太陽活動對衛星上行沒有影響,但對衛星接收影響顯著,即日凌干擾。
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在靜止衛星進入當地中午前后的一段時間里,衛星處于太陽和地球的連線之間。這時地面站天線在對準衛星的同時也會對準太陽,地面站在接收衛星下行信號的同時,也會接收到強大的太陽噪聲,從而使接收信噪比大大下降,嚴重時甚至使信號完全被太陽噪聲淹沒,此即為日凌現象。春分期間,地面站越靠北發生日凌的時間越早,秋分期間,地面站越靠南發生日凌的時間越早。根據地球的自轉方向,日凌現象每天出現的具體時間由地面站和衛星的相對位置而定。
為了減小日凌對廣播電視傳輸的影響,地面站可適當增大接收天線口徑,以減少日凌持續干擾時間,同時發生日凌時使用備份手段,如光纖、微波傳輸信號作為有效節目源,以克服日凌造成的中斷。
2.對流層對衛星電視信號傳播的影響。對流層對衛星通訊鏈路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吸收衰減。對流層對衛星傳輸常見的影響是雨衰、雪衰。當電磁波信號穿過對流層時,其能量會因雨、雪的吸收和散射而受到衰耗,衰耗的程度因信號頻率、雨雪的大小及信號穿過雨雪區的路程長短而不同。
減少雨、雪衰影響的有效措施,在上行站補償上行鏈路的雨、雪衰損耗,通過衛星轉發器部分補償上行鏈路的雨、雪衰,在下行站留出足夠的雨、雪儲備余量,在饋源和主反射面處除雪等,都可降低因雨、雪衰造成的損失。
3.衛星地面接收站的防雷接地保護。衛星接收天線安裝在室外開闊地帶,雷電非常容易擊中它,雷電從天線引入將損壞高頻頭和衛星接收機。在天線規定范圍內,應架設避雷針,也可安裝防雷網,衛星接收機應加裝相應的防雷保護器,可最大限度地防止雷電對接收設備的破壞。
三、微波節目信號源傳輸
微波是指頻率300MHz~300GHz范圍內的電磁波,微波通信是利用微波攜帶信息,通過電波進行傳輸的一種通信方式。當兩點間距超40km,傳輸路徑上需建中繼線路,這就構成了微波中繼通信。
(一)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的優點
隨著科技的發展,模擬微波已被數字微波所取代,因為數字微波傳輸容量大,每30MHz波道可傳15~20套視頻節目;數字微波采用了前向糾錯技術,能保持信號傳輸質量不變,而模擬微波的視音頻受損后無法恢復;數字微波信道采用了碼流再生技術,抗干擾能力強,整個線路噪聲不增加,而模擬微波的信道噪聲逐步積累;數字微波保密性強,便于加密。
(二)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的組成
一條數字微波通信線路由終端站、中繼站、再生中繼站、終點站及電波的傳輸空間構成。終端站的任務是將復用設備送來的基帶信號,調制到微波頻率上并發射出去;反之,將收到的微波信號解調出基帶信號送往無線發射臺,送到電視發射機激勵器調制,再通過功率放大器放大,由發射天線輻射出去。線路中間的中繼站的作用是完成微波信號的轉發和分路。
四、小結
光纖、衛星、微波是三種不同的傳輸技術手段。衛星、微波是無線傳輸,光纖是有線傳輸;衛星是空間傳輸,光纖、微波是地面傳輸,三者都被廣播電視傳輸網所采用,各有優缺點。光纖、衛星、微波已形成了業務合理分配、互聯互通、互為備份、安全可靠的廣播電視傳輸網,成為確保安全播出的重要戰略資源。
(編輯/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