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濱
[關鍵詞]媒體融合;廣播編輯;轉型突破
一、引言
隨著網絡媒體、微博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公眾獲取新聞和信息的形式和來源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促使社會快速邁入“全媒體”時代。當前,我國廣播媒體正處在又一輪振興、崛起、自強和全面、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成長期,也處在激烈的媒體競爭期。作為廣播新聞的主要組織者和直接生產者,廣播編輯應該怎樣承擔社會責任,適應全媒體時代的挑戰,立足本職,突破自我,創造精品,滿足受眾的需求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淺談幾點個人體會。
二、面對媒體融合趨勢,廣播編輯要勤奮學習,提高技能,跨越融合關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我們進入了一個傳媒業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移動終端等媒體間的互動融合,已不再只是一種趨勢,而成為生動、具體的現實。在內容為王,技術融合的發展大潮下,廣播不但要區域聯合,上下聯動,成立廣播聯盟,打造新聞資源共享中心。此外,還要廣播與電視、報紙、網絡的技術融合,內容共享也成為廣播電臺當下最重要工作。
為了搶抓新聞的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落點,保證新聞及時快速傳播,廣播編輯必須熟練掌握并科學使用先進的信息采編播系統和新聞共享平臺,了解不同媒體的新聞稿件特點,并在第一時間獲取共享資源,盡快編輯加工成為符合廣播特點的新聞產品。如果廣播編輯缺乏良好的網絡技術儲備,人脈關系儲備和優秀的業務素質,就很難勝任這項工作量大,強度高,時效強的工作。因此,這就要求廣播編輯要不斷學習,不斷補充知識,迅速適應媒體融合的時代要求,這樣才能獲取更豐富、更鮮活的新聞素材,編輯加工出更符合廣播特色和聽眾需求的節目。
三、全媒體時代迎來“自媒體”潮流,廣播編輯要提高新聞素養,把好政治關
當前,微博及網絡已成為信息的一個集散地,這些新鮮、海量的網絡信息給廣播提供了近乎無限的資源。廣播編輯除了要學會巧妙利用新媒體,練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善于從網絡信息中發現新聞線索外,還要提高新聞素養,把好政治關。
新聞從業人員要有高度的新聞敏銳感和政治責任感。廣播編輯更要堅守政治底線、價值底線和格調底線,履行好喉舌使命、媒體責任和陣地擔當,積極傳播主流價值觀。復旦大學新聞系李良榮教授指出:網絡時代一個合格的新聞人所應該關注的五大新視角,這就是“比信息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解讀,比事實更重要的是事實的真相,比專業技術更重要的是新聞素養,比新聞傳播學更重要的是其他學科的知識,比上述一切更重要的是社會責任”。
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廣播編輯除了必須有良好的新聞敏銳力之外,同時必須具備強有力的道德判斷力,要堅持“政治家辦報”原則,弘揚主流文化和主流價值觀,辦好新聞節目,提高質量,形成風格,樹立品牌,不斷提升媒體的吸引力、公信力和影響力。此外,對于輿論監督類稿件,廣播編輯要有社會責任感,具備全局視野,不能把眼界局限于身邊的具體事務,力爭做到盡職不越位,幫忙不添亂。特別是在引用網絡信息時,廣播編輯務必保持頭腦清醒,認真分析反復甄別,尤其對一些敏感話題更要小心對待、嚴格把關,必要是要打電話、發傳真,派記者去核實情況,切不可被虛假信息迷惑,以訛傳訛,影響媒體公信力。
四、廣播編輯要從被動把關走向主動策劃,主動出擊,突破創新關
新聞編輯的基本工作是在原稿的基礎上進行深加工,在不違背原作者意愿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性意見,進一步發現和完善作品,這是每一個編輯工作者都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質。但是,隨著媒介競爭的不斷加劇,使得新聞報道資源的獨家占有越來越難以做到,新聞傳播的獨家性將更多地靠報道角度、報道深度和廣度、報道形式的獨家特點來體現。也就是說,同樣的新聞事實,要報道得與眾不同,高人一等,必須依靠過硬的新聞報道策劃和新聞信息整合。
在全媒體時代,廣播編輯不應僅僅把自己定位為來料加工,被動把關的“工人”,而要樹立大編輯思路,主動介入,積極策劃,打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廣播節目。
在當前廣播電視節目改革中,中國之聲央廣新聞、中央電視臺、陜廣新聞等廣播電視媒體越來越重視節目策劃工作。中國之聲和CCTV以及陜廣新聞每天都召開數次選題策劃會。在選題策劃會上,采訪部、編輯部、與節目部一起會商當日新聞及最新變化,梳理、尋找新聞熱點和落點,并根據策劃會意見,安排布置當天新聞報道選題。陜廣新聞要求編輯每天申報一定數量的新聞選題,并將其納入編輯工作考核。這種集合民智的選題策劃制度,也要求廣播編輯必須關注民生社會熱點,樹立大編輯理念,積極策劃主題報道,要沖破觀念束縛,調動全部新聞資源,做優大手筆編排。此外,廣播編輯要關注新聞熱點,隨時預判可能出現的新聞事件和新聞關注點,并根據最新變化推陳出新,打造聽眾喜聞樂見的廣播節目。
五、廣播編輯要善于從幕后走向臺前,過好新聞評論關
當前,新聞傳播已進入“觀點新聞”的時代,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正成為一種公眾需要。在廣播媒體豐富多彩的新型節目形態中,廣播評論的應用,成為提高廣播媒體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一環。這就要求廣播編輯既要傳播好信息,也要傳播好觀點,既要會描述事實,更要會評論事實。
廣播評論具有線性傳播稍縱即逝,不易留存的弱點,提煉新銳觀點,對熱點新聞事件進行即席快評,這已經成為廣播編輯的一項基本功。因此廣播編輯要在“淺”字上下工夫,把政論性的內容及較為深刻的道理,運用受眾容易產生興趣的材料、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述出來,這樣既可以深入,也能淺出。另外,廣播編輯要勇于走向前臺,針對突發事件、熱點事件進行即興點評,這種評論要求編輯能夠掌握大量素材,快速梳理新聞事件,以理而評,以理而論,對焦點、熱點問題,對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對還沒有定論的問題,展開有理、有節、有力的述評,搶抓新聞事件的第一落點,這樣才能彰顯廣播傳媒影響力。
(編輯/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