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濤
(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 北京 101400)
根據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有關規定,北京高校運動訓練專業錄取一級運動員(含)以上技術等級資格的新生人數不能低于該專業當年招生計劃15%。
對北京市高校男男子足球隊隊員的基本情況調查顯示,在調查的6支高校男子足球隊的142名隊員中,他們的技術等級分布以及生源情況,見表1。
調查結果顯示,6支足球隊的142名隊員多為國家二級運動員(58.4%),國家一級運動員所占比例很少(14.7%)。絕大多數隊員來自余足球體校或業余足球隊(58.4),少數運動員來自專業隊伍(3.3%)。從高校足球隊的招生情況來看,許多學校已經不單單靠招收專業隊退役的隊員為主要來源,也招各級體校隊足球俱樂部二線的隊員,經過調查顯示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主的水平較高的院校,在招收足球運動員時往往以一級運動員為標準,這樣能夠保證足球隊“高水平”的特色。
同時可見,從對北京6所高校調查的基本情況看,體育運動學校的運動訓練專業招收的大多是具有一級及以上運動技術等級的學生,而運動技術學校或各地方的足球學校培養出來的運動員是運動訓練專業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實施“體教結合”培養模式的主要人群。而具有二級運動員及以上稱號的學生多數來自體育傳統學校和普通高中,是運動訓練專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對這些具有高水平運動等級的運動員進行正常的教育模式,運動訓練和文化教育的結合將是他們人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圖1 北京市高等院校高水平足球隊管理體系的示意圖
根據調查發現,北京市大部分高校高水平足球隊是有專門管理機構負責管理,在院校主管領導的關注下發展。這種管理模式下,教練與隊員直接接觸而時間也是最多的,這樣對隊員的思想波動和行為有著重要的教育和指引作用;而輔導員主要是對隊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引著隊員健康成長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文化課的教師負責教授隊員文化課知識(見圖1)。
辦好高水平足球隊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整個隊的管理,目前教育部還沒有制定統一的管理模式,各學校根據自身情況研制了一些可適應自己辦法,據調查顯示,能夠做到全面深入了解足球隊管理的高校大約占45%,多數是由各系部進行管理或臨時管理。隨著國家試辦高水平運動隊力度的加大,對高校管理水平必然提出更高要求,辦好高水平足球隊的關鍵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適合自己的有針對性的管理模式。
在運動訓練中起著主導作用的是教練員,也是運動訓練過程的組織者、設計者更是隊員的指導者教育者。教練員的教育水準、教育觀念、組織形式、訓練方法及創新能力,都直接影響著足球隊的技戰術水平和訓練質量。
通過隊6支隊伍10名教練員的學歷結構、運動經歷和培訓情況的調查顯示(表2),教練元的知識水平普遍較高,運動經驗不太豐富,80%教練員身兼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兩職,其中一級和無運動經歷的教練員分別占30%,二級教練員占40%,70%的教練員都能夠獲得較多的培訓機會。

表1 北京市5支高校男子足球隊運動員基本情況

表2 高等院校高水平男子足球隊教練員基本情況表

表3 教練員認可情況調查表
通過訪談,發現高校高水平足球教練員目前還存在突出的問題有:(1)較高的足球理論知識掌握在兼職教練員,而他們多數缺乏較深的足球實踐和足球專項訓練的經驗。(2)兼職教練員針對足球的實踐了解較少,參與高水平訓練實踐機會也很少。
高校高水平足球隊的訓練目標方面,對教練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訓練工作量沒有算入正常的工作量,訓練津貼基本上低于正常公共體育課的津貼,帶隊成績沒有納入科研積分范圍內,這對運動訓練工作者缺乏系統的評價體系和應有認可的現狀,嚴重影響了教練員的積極性,這是導致訓練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表4 北京市高等院校高水平足球隊訓練情況調查表

表5 高校高水平足球隊訓練后勤保障體系
運動訓練是保證運動成績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因此,在競技體育中,訓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運動隊的競技水平。
從北京市高校高水平足球隊伍訓練形式來看,有83.3%的球隊能夠堅持全年系統訓練;只有16.7%的球隊只在賽前集中訓練,從中可以看出,目前北京市高校男子足球訓練有一定系統性;周訓練次數在5~6次的占83.3%,6~7次的占16.7%;每天訓練時間1.5~2h的占33.3%,2.5~3h的占50%,3h以上的占50%;訓練主要以技戰術訓練為主。
參加比賽是提高運動員訓練積極性重要手段,更是提高運動水平的重要一環。但目前普通高校之間的足球競賽很少。一般只有在高等學校運動會以及中國大學生“飛利浦”足球賽的預選賽中有比賽交流的機會,但預選賽的競爭比較激烈,大多高校足球隊競技水平還不是很高,大多高校只能參與自己有過交流的校際之間的熱身賽等足球競賽。調研表明,即使在比賽階段和參賽隊數較多的北京市大學生足球聯賽中,6支高校隊的年均比賽也僅為15場次(包括比賽前的熱身賽和正式比賽)。如若在沒有比賽的學年,其比賽場次更是低于以上場次。因此,大部分足球隊在大多數時間內處于只練不賽的現狀。這種比賽匱乏和沒有明確目標的訓練現狀,不僅影響了高校辦隊的積極性,而且教練員和運動員也缺乏對訓練實踐有針對性的、實戰因素的設想與考慮。
現代體育的競技發展水平,只靠刻苦訓練來創造優異成績已經行不通過了,而是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更要有科學的儀器和訓練器材。
經調查不難顯示,目前北京市高校訓練的經費主要來源于教育行政部門的經費資助。各校都將這部分經費納入體育教研部(體育部)的事業維持費中統一計劃。訓練少比賽任務少,導致運動員的補助也隨之更少,運動員的訓練補助標準低普。
目前各高校對于通過特招運動員的重點建設的隊伍大都擁有自己的專項經費,經費數額高低不等。一般由體育部根據本年競賽情況,制定計劃向學校申請專項經費,由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審批,專款專用。北京市也會根據高校運動隊建設的整體規劃對一些在全國比賽獲得優異成績的院校運動隊劃撥一定比例的專項經費,用于運動的基礎建設,例如儀器、場館建設等。
大多數高校運動隊都面臨的困境是缺乏經費。調查顯示,足球隊負責人認為足球隊的經費“充足”的只有北京理工大學;其它院校負責人認為經費不足,認為競賽少的有4所高校;認為后勤經費缺乏的高校有5所,情況不容樂觀。在經費來源情況的調查中,能夠得到“社會贊助”的高校僅有北京理工大學,而且其經費來源中含有“與俱樂部合作辦隊”的內容;而在“最主要的經費來源”一項調查中,所有高校都選擇了“學校下撥”,這充分說明目前我國高校足球隊對學校下撥經費的高度依賴性。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運動訓練場地面向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各校運動場地有限,大多院校很難為足球隊提供專用的訓練場地,標準的比賽場地更少,專業草皮場地更無法保證。校內的體育器材難以保證高水平訓練的需要,經調查的北京高校中,還沒有哪所學校采用了輔助訓練器材和訓練檢測儀器,學生只是與互傳的方法進行訓練,教練們憑借經驗傳授給學生一定的理論知識。由于沒有專門的營養師,更沒有提供專門的食堂做運動員餐,無法保證大強度訓練后的營養補充,教練員能長時間超負荷訓練。由于沒有專業的檢測儀器,無法為教練員準確、及時的提供訓練后的反饋信息,進而很難以制定科學的合理的訓練計劃(見表5)。
(1)做好運動員選拔工作,合理定位培養目標;(2)加強合作,體教優勢互補;(3)整合資源,合理布局,優化教練隊伍,不斷改善辦學條件;(4)重視“學訓”矛盾,合理規劃,加強管理;(5)更新管理,盤活高校競賽市場。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李仕美.普通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價值目標的重新定位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22(2):106-109.
[3]劉建平.論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與可持續發展的優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5):24-25.
[4]閆保慶,楊秀城,閆保江.對北京市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師資培養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5):667-668.
[5]劉建國,劉希佳,劉雪巖,等.發揮高等院校和競技體育系統的優勢培養優秀的競技體育人才[J].體育學刊,2004,11(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