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強華,羅森文,陳少川,談儒猛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研究院 廣州510630)
隨著中國電信“寬帶中國·光網城市”企業戰略的不斷深入,大量的光接入終端進入用戶樓宇和居民家庭,但現有的大部分民居在裝修時只暗設了網線,沒有暗設光纜或預留光纜線管,光纖無法在不破壞民居裝修的情況下暗設入戶。因此,裝維人員只能將光纖布放在民居門口或同層弱電間,再連接光接入終端,終端無就近市電可接入,這就嚴重制約了光網的城市化進程。目前有些地方嘗試使用PoE(power over Ethernet,以太網供電)設備連接用戶室內市電,經過AC/DC變換和網線合路后加載到另一根網線上反向供給戶外終端。光接入終端PoE供電示意如圖1所示。

圖1 光接入終端PoE反向供電示意
IEEE在2003年發布的IEEE 802.3af標準和2009年發布的IEEE 802.3at標準中,對PoE進行了規定。PoE是指利用現有以太網線為IP終端傳輸數據信號的同時,還為此類設備提供直流電源的技術。一個完整的PoE系統包括供電端設備(power sourcing equipment,PSE)和受電端設備(powered device,PD)兩部分。
標準的5類網線有4對雙絞線,但在l0 Mbit/s/100 BASE-T中只用到其中兩對,IEEE規定了PoE的兩種用法。
(1)應用數據線供電的PoE方法(alternative A)
利用數據腳供電,將DC電源加在傳輸變壓器的中點,不影響數據的傳輸。在這種方式下,線對1、2和線對3、6可以為任意極性。
(2)應用空閑腳供電的PoE方法(alternative B)
應用空閑腳供電的PoE方法如圖2所示,利用空閑腳供電,4、5腳為正極,7、8腳為負極。
標準規定,PSE只能提供其中一種用法,但PD必須能夠同時適應兩種情況。目前在PSE為獨立設備(如光接入終端PoE供電)時,更多的是采用alternative B方式。因此,下文中所涉及的PoE均指alternative B方式。

圖2 空閑腳供電的PoE(end-span alternative B)
由于網線線芯較細,單位長度電阻值(標準超5類線單位電阻值約為9.5×10-2Ω/m)較一般電源線大得多,采用現有的PoE方式供電時,會在網線上形成較大的壓降,可能導致遠端電壓過低,這限制了PoE供電的距離,甚至無法對PD正常供電。尤其當用戶網線不合格、單位電阻值更大時,供電距離更短。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在采用PoE供電時,提高PSE輸出電壓以補償網線上的壓降,如PD額定工作電壓為12 V,根據設備功率和供電網絡長度估算,需要補償的壓降是3 V,則PSE輸出電壓就選擇15 V。這種補償方案在設備功率變化不大、供電網線長度已確定較短的情況下是可行的,但實際上,設備的功率變化范圍是比較大的(以中興通訊ZXHN F420光接入終端設備為例,忙時的最大功耗是閑時的4倍以上),而且用戶裝修時暗設的網線長度難以測量,導致現有的恒定電壓輸出的PoE供電方式不能完全解決光接入終端的供電問題。
由于現有的PoE供電技術在某些場景中無法得到可靠應用,因此需要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對現有的PoE技術進行升級。筆者在本文中介紹了3種PoE供電技術衍生方案(中國電信已申請相關專利,擁有其知識產權),相比現有的方法適用范圍更廣,均可以在網線較長、質量較差、設備功率變化范圍大等不利條件下應用。

圖3 遠端穩壓的PoE供電系統組成
(1)系統組成
系統由高輸出電壓PSE和遠端安裝的“無源”穩壓器組成。其中,PSE輸出電壓較現有PoE供電方法高(如果PD額定工作電壓是12 V,一般PSE輸出電壓選擇25 V);穩壓器有兩個RJ45接口,分別是網線輸入端和網口輸出端,其中線1/2、3/6為直通,線4/5、7/8間接入串聯穩壓電路,考慮成本因素,一般采用穩壓二級管穩壓電路。詳細的系統組成如圖3所示。
(2)原理
提高PSE的輸出電壓,使得輸出電壓在經過100 m長合格網線的壓降后,遠端電壓仍不小于12 V,極限不得小于11 V;PD網口端安裝12 V無源穩壓器,保證PD輸入電壓為12 V。
(3)PD輸入電壓計算
僅計算兩種極端情況,具體介紹如下。
·PSE輸出電壓25 V,PD最大功率為18 W[3],最大電流0.72 A,如果網線極限長度為100 m、單線電阻9.5Ω,雙線回路電阻仍為9.5Ω,則壓降為6.8 V,遠端電壓大于12 V,穩壓器工作,PD輸入電壓為12 V,PD可正常工作。
·PD最大功率為18 W,要求PD輸入電壓為12 V,則最大電流為1.5 A,如果網線長度為100 m,則壓降為14 V,如果PSE輸出電壓25 V,則PD輸入最低電壓不小于11 V,穩壓器不工作,PD可正常工作。
(4)系統優劣對比
該方案需在遠端增加穩壓器,但成本很低。穩壓器工作時,會有一定的能耗,但能耗較低。當戶外終端安裝在弱電間時,穩壓器會在遠端占用一定的空間,但占用空間非常小。本方案在遠端增加穩壓器,有可能會增加維護、檢修工作量。
(1)系統組成
本方案對PSE進行了改造,增加電壓檢測模塊和反饋電路,同時將線4/5、7/8供電改為用線4、8供電,線5、7在PSE內與線4、8斷開,連接新增的電壓檢測模塊(可以將電壓檢測模塊加線5、7理解為一個電壓檢測表)。詳細的系統組成如圖4所示。
(2)原理
只要能做到PoE遠端輸出電壓(即PD端輸入電壓)的實時測量,就能較易實現遠端恒壓輸出功能,所以本方案將原有PoE技術中PSE使用以太網端口的線4/5、7/8供電,改為用線4、8供電、線5、7連接新增的電壓檢測模塊,電壓檢測模塊通過線5、7測量遠端輸出電壓,并反饋給Vport。Vport將實際的遠端電壓與期望的遠端穩壓值(12 V)進行比較,通過調整輸出電壓使實際遠端電壓與期望的遠端穩壓值一致,達到遠端恒壓輸出的目的。
(3)系統優劣對比
該方案需在PSE內增加電壓檢測模塊和反饋電路,但成本很低。由于僅用一條線路進行供電(線4、8供電),回路電阻增大導致線路壓降增大,會增加一定的能耗。本方案不需要占用遠端空間,不增加維護、檢修工作量。
(1)系統組成
本方案對PSE進行了改造,增加了遠端檢測控制器和反饋電路,遠端檢測控制器具有對PSE直流輸出電流的檢測功能,并具有提供方波電流復用的功能。詳細的系統組成如圖5所示。
(2)原理
只要做到PoE遠端輸出電壓的實時測量,就能實現遠端的恒壓輸出功能。本方案在PSE設備內增加了遠端檢測控制器,其對PSE直流輸出電流進行檢測,并強制提供(復用)一個電流峰——峰值振幅等于10%的方波電流(在輸出電流的95%~105%輪流變化,頻率25 kHz),該方波電流被PD內的濾波電容C(在100~1 000μF,戶外終端多數為470μF)短路,所以遠端檢測控制器提供的方波電流產生的電壓(該值等于線上直流電壓的1/10)全部加載在供電線上,遠端檢測控制器將方波電壓值反饋給Vport。Vport將輸出電壓減去線上直流電壓(該值等于方波電壓的10倍),即可得出遠端電壓,將實際的遠端電壓與期望的遠端穩壓值進行比較,通過調整輸出電壓,使實際遠端電壓與期望遠端穩壓值一致,最終達到遠端穩壓的目的。

圖4 遠端電壓實時檢測的PoE供電系統組成

圖5 復用載波電流的PoE供電系統組成

表1 幾種PoE供電方案的比較
(3)方波電流頻率計算
根據濾波公式C≥(3~5)T/2,推導出Cf≥(3~5)/2,取極限值,則Cf≥2.5。濾波電容C的范圍為100~1 000μF,當C為100μF時,f應不小于25 kHz;當C=1 000μF時,f應不小于2.5 kHz,所以本方案中方波電流頻率選擇25 kHz。
(4)系統優劣對比
該方案需在PSE內增加遠端檢測控制器和反饋電路,相對于以上兩種衍生方案,成本較高;該方案幾乎不增加能耗,不需要占用遠端空間,不增加維護、檢修工作量。
本節將現有末端跨接空閑腳供電的PoE方法與其3種衍生方案進行比較,見表1。
由于現有的末端跨接空閑腳供電的PoE供電技術在成本、能耗和維護檢修工作量上具有一定優勢,所以當居民網線質量較好、反向供電網線距離較短時,優先選用現有PoE供電方法。當現有PoE方法不適用時,由于遠端穩壓PoE方案具有成本低、能耗高的優點,若遠端空間足夠,優先選擇遠端穩壓PoE方案;若遠端空間不足,則可從遠端電壓實時檢測PoE方案和復用載波電流PoE方案中選擇。
由于居民固有裝修條件的限制,引發了光接入終端的供電問題,限制了中國電信“光網城市戰略”的發展,本文介紹了光接入終端無法入戶時,采用的PoE供電技術及幾種中國電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衍生方案,并比較了各種方案的優劣,提出了選擇的優先級,如果PoE供電技術及其衍生方案得以實施,相信用戶端光纖布線難題可以得到較好的解決。同時,以上方案進行適當修改后,可應用于AP、IP攝像機、樓道交換機等其他網絡設備的反向供電。
1 IEEE 802.3af.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3: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Amendment: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Power Via Media Dependent Interface(MDI),2003
2 IEEE 802.3at.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3: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Amendment 3: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Power Via the Media Dependent Interface(MDI)Enhancements,2009
3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EPON上行e8-C終端技術規范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