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莉,陳勇岐,戚國明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 廣州 510280)
隨著近幾年光網絡的規模發展,廣州電信光網絡的建設量大大提高。據規劃,2012年的光網絡建設量是2011年的3倍以上。在工程量是2011年的3倍,而資源錄入人員隊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如何提高2012年錄入效率成為焦點。
2011年,針對實際錄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廣州電信通過簡化錄入字段和優化系統錄入功能兩方面提升錄入效能。優化系統功能的主要模式是通過實現繼承、復制、模板生成和加載、字段批量導入、默認字段、界面融合、鍵盤式錄入8類方法提升光纜錄入效率,光纜錄入效能可提升37%。
雖然2011年在錄入效能提升方面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錄入效率仍然跟不上網絡的發展,因此急需一種新的變革性的錄入模式大幅提高錄入效率,模塊化錄入功能由此應運而生。模塊化錄入模式顛覆了原資源系統中逐個設施、逐條光纜的錄入模式,對于典型組網的FTTx工程可以按照工程的維度批量錄入,同時融入向導式錄入的理念,將錄入步驟固化在系統中,通過點“下一步”直接銜接各個錄入界面,減少錄入人員人為出錯的幾率,提高錄入數據質量。
對FTTx的工程場景進行細分,每種場景設計參數通過向導式錄入,在錄入的時候直接通過參數自動生成物理實體。FTTx業務場景可分為以下4種。
(1)高層住宅樓
該場景組網特點是大多為FTTH方式,采用二級分光的模式,一級分光到棟,二級在小區的某棟樓層之間是采用二級分光垂直纜方式布纜到用戶房間,其工程建設場景如圖1所示。
(2)小高層住宅樓
該場景組網特點與高層住宅樓的組網方式類似,區別主要是高層住宅樓是在棟通過一級分光后再進行二級分光,而小高層住宅樓的場景是一級分光后光纜到棟,在配線光纜上進行掏接后再進行二級分光,其工程建設場景如圖2所示。
(3)公寓樓
該場景組網特點是接入纜到小區,在小區進行各樓層之間通過光纜掏接后進行一級分光后到用戶房間,該場景與其他場景的不同點是只采用一級分光的組網方式,其工程建設場景如圖3所示。
(4)商務樓
該場景組網特點是光交接箱到小區,在進行1∶64的分光后光纜再拉到各樓層之間進行掏接,再進行二級分光后拉到用戶房間,該場景與其他場景的不同點在于采用掏接后再進行二級分光的組網方式,其工程建設場景如圖4所示。
一開始,他像一個剛過門的媳婦,扭捏地站在講臺上,兩眼惶恐地四顧,在燈光的映照下,臉愈加白,兩手不安地搓弄,喉結上下滾動——我的天,簡直在活受罪!這“呆子”平時在大庭廣眾面前說笑話毫不臉紅,今天來真格的,卻“慫”了。唉!真是塊端不上臺面的狗肉!
通過對以上各場景的分析,為了優化錄入的工作量,
同時考慮到系統的實現難度,最終決定提取各類場景的共同點,根據不同的組網模式提煉出3種通用的基礎模塊,各類場景均可通過基礎模塊進行拼裝、疊加,最終實現工程維度的模塊化錄入功能。

圖1 高層住宅樓工程建設場景

圖2 小高層住宅樓工程建設場景

圖3 公寓樓工程建設場景

圖4 商務樓工程建設場景

圖5 通用錄入模型

圖6 點對點組網模型

圖7 熔纖組網模型

圖8 掏接組網模型
圖5 為通用錄入模型,基礎模型如圖6~圖8所示,分別為點對點模式、熔纖模式和掏接模式。設定該場景是點對點模式,共有X個光終端盒,每個光終端盒中有Y個OBD,OBD分光比為1∶N,垂直纜纖芯數為M。選擇起始光交接設施、組網模式和參數后,則可根據參數自動批量生成光終端盒、OBD及OBD端口,生成X條垂直光纜等的實體及連接關系,并自動成端。
對于二級分光,繼續逐個選擇新錄入的OTB作為起始點光交接設施,并輸入參數,完成下級組網模式的錄入。
FTTx工程資源錄入的對象包括機房、光纜、光纜段、光設施、分光器五大類資源以及這幾類資源之間的成端關聯等關系。
模塊化錄入就是將FTTx工程中的一級分光器和二級分光器之間的連接關系概括為設施1對n的關系,其連接方式主要有點對點、掏接、熔接3種方式,通過每種方式的生成規則以及公共屬性、個性屬性,在模塊化錄入中自動批量生成機房、光設施、分光器、光纜和光纜段。根據每種連接方式的成端規則,可以實現在末端設施自動成端和地圖對象自動生成。該模式共由如下12個步驟組成,由上至下循序推進:選擇起始設施、選擇組網方式、輸入基本信息、輸入光設施公共信息、輸入分光器公共信息、輸入光纜公共信息、輸入光纜段公共信息、輸入光設施個性化信息、輸入分光器個性化信息、輸入光纜個性化信息、輸入光纜段個性化信息、生成入口資源。具體需求如下。
2.2.1 選擇起始設施
針對圖5的模型,首先用戶要錄入起始點光交設施(該起始點光交設施一般為OTB)。
2.2.2 輸入模塊化錄入相關參數
·選擇垂直模塊類型:點對點垂直模塊/掏接垂直模塊。
·輸入光設施基本信息,包括光終端設施基本信息/分光器基本信息,輸入光終端設施數量。
·通過點擊“下一步”按鈕進入下一環節。
2.2.3 機房自動錄入
·方案:根據設施數量和選擇的局站,自動生成機房編碼。在GIS中調用國朗機房模塊化錄入服務,GIS傳入光交設施參數,調用國朗系統服務,國朗根據光交參數自動生成機房數據,通過現有機房同步接口同步到GIS中,并生成機房與傳入的光交設施的關聯關系。
·GIS根據國朗服務傳回的機房與光交設施的關聯關系,自動生成錄入的光交設施的機房數據。
·通過點擊“下一步”按鈕進入下一環節。
2.2.4 光設施模塊自動錄入
·輸入光設施個性化信息及該光設施附屬PON設備數量和個性化信息。
·通過點擊“下一步”按鈕進入下一環節。
2.2.5 光纜段模塊自動錄入
·錄入光纜段基本信息,并輸入本工程需新增光纜段數量,在基本信息界面增加“是否生成地圖對象”選項,并默認為“是”。
·根據兩端光交設施,自動生成光纜段,輸入光纜段個性化信息。
·在生成光纜段的同一界面輸入成端信息,如果是掏接,則需要在光交設施上進行熔纖;如果不是掏接,則直接根據成端的纖芯數量及纖芯序自動成端。
·通過點擊“下一步”按鈕進入下一環節。
2.2.6 其他對象自動錄入
根據輸入參數分別產生光交設施、分光器、光纜、光纜段、機房等實體和地圖對象。
圖9、圖10是模塊化錄入界面和錄入結果顯示界面。
自2012年7月起,廣州電信FTTx工程開始通過模塊化錄入模式進行資源數據錄入。從2012年7月31日的監測情況來看,7月份典型錄入場景樣本的錄入時長為137 min,比2011年12月份的229 min提升了40.2%。
對于典型樣本(包括13條垂直光纜的FTTx光纜工程)的資源錄入,共涉及17個步驟,原來需要耗時387 min,其中,耗時最多的是錄入垂直光纜段(120 min)和錄入機房(80 min)兩個步驟。2012年7月份的監測結果是錄入需要耗時137 min。
由于寫實沒有13條垂直光纜的樣本,現場采用了4條垂直光纜的FTTH光纜工程進行模擬典型場景樣本寫實,情況如下。

圖9 模塊化錄入界面

圖10 模塊化錄入結果顯示界面
·開始時間:15點44分。
·基本信息錄入完成時間:15點48分。
·公共信息錄入完成時間:15點51分。
·個性化信息錄入完成時間:15點55分。
·屬性瀏覽檢查和成端完成時間:16點00分。
·地圖對象拖動時間:16點03分。
模塊化錄入一次性可以生成垂直段的光纜、光纜段、光設施、分光器。按4條垂直光纜的FTTx光纜工程垂直纜部分的錄入時間總時長為20 min計算,完成一條垂直纜平均需5 min,換算成以13條垂直光纜的樣本為典型樣本的垂直纜錄入時間為65 min。在不考慮模塊化錄入可以一次性或者兩次完成典型場景錄入的情況下,垂直纜部分比2011年12月底的158 min提升了93 min,整個典型場景樣本錄入時長為137 min,效率提升40.2%。
FTTx模塊化錄入功能對傳統的資源錄入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錄入模式和錄入效能有較大突破,采用模具化批量生成的方式比單個錄入資源效率大大提升。
模塊化錄入的特點可概況為如下3點。
·自動化程度高,對于有規律的信息自動生成,如自動成端、自動生成地圖對象等。
·復用性強,一次錄入多次使用,對于有關聯的信息自動繼承,不需要多次重復錄入。
·模塊化生成,根據定制的網絡拓撲一次性批量生成實體,無需單個錄入。
模塊化錄入并沒有嚴格的軟硬件限制和前提或地域條件,對于需要進一步提升FTTx錄入效能的地區,具有較高的可復制性和可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