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潔,張緒署,蘇麗君,鄒海蛟,鄒林峰,林雪遲
(長沙醫學院醫學檢驗系臨床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湖南長沙410219)
應用Pre-S1 Ag診斷HBV感染的可行性研究
楊玉潔,張緒署,蘇麗君,鄒海蛟,鄒林峰,林雪遲
(長沙醫學院醫學檢驗系臨床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湖南長沙410219)
目的通過HBV Pre-S1抗原檢測,結合乙肝HBsAg、HBeAg與HBV-DNA檢測進行比較分析,研究Pre-S1抗原作為診斷乙肝患者的血清標志物的可能性。方法用ELISA檢測的HBsAg、HBeAg和HBV Pre-S1抗原,采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HBV核酸。結果相對于其他模式,“大三陽”的HBV Pre-S1抗原的檢出率較高(89.32%),乙肝病毒DNA的copies也較高;在90例在HBsAg(-)、HBeAg(-)患者中,檢出3例HBV Pre-S1抗原(3.33%);恢復期的3091例患者中也檢查出4例Pre-S1 Ag(+)。結論HBV Pre-S1抗原可作為一種HBV感染血清標志物,HBsAg(-)并不能作為無HBV感染的指標,Pre-S1檢測對于乙肝患者的診斷具有重大的價值。
HBV;Pre-S1抗原;HBV-DNA;熒光定量PCR;ELISA
傳統上對乙肝患者診斷采用“兩對半”檢測,是發現乙肝患者和感染狀況及抗體攜帶情況的主要指標,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抗-HBs),e抗原(HBeAg),e抗體(抗-HBe)和核心抗體(抗-HBc)。不同的組合模式代表不同臨床表現,可以確定現癥感染與既往感染及是否具有免疫力等。
熒光定量PCR(FQ-PCR)也稱熒光實時PCR (Real-Time PCR),FQ-PCR法檢測HBV-DNA,是直接檢測的HBV病毒自身,能更準確的反映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和宿主的傳染性情況,是乙肝血清標志物檢測必要補充,用于HBV定性與定量分析,反應的是病毒的載荷。熒光PCR反應同樣存在很多影響因素,包括引物、反應體系、血清抑制物、標本穩定性等,對病毒的滴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存在明顯的局限性[1]。
HBV前表面抗原有S區基因編碼,主要分Pre-S1與Pre-S2兩類。Pre-S1抗原出現在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早期和乙肝的活動期,Pre-S1抗原主要用于HBV對肝細胞選擇性、親和性結合,是病毒傳播、復制與增殖的前提條件,Pre-S1抗原表達水平與病毒侵襲力正相關。Pre-S2抗原,目前未在我醫院臨床上進行廣泛開展。Pre-S1抗原性強,是臨床上判斷病毒是否處于高傳染性的活動期的有力依據,與HBs Ag、HBeAg及HBV-DNA檢測關聯緊密,其獨特檢測價值有待進一步探索[2]。
本研究選擇近五年到湖南省腫瘤醫院進行乙肝病毒檢查的體檢人群,通過陽性乙肝患者的“兩對半”與HBV-DNA熒光檢測結果分析結合Pre-S1檢測,探討HBV Pre-S1抗原作為一種HBV感染患者的常規血清標志物的可能性及其潛在臨床
價值。
1.1 試劑與儀器檢測乙肝五項ELISA試劑盒(北京萬泰公司),Pre-S1檢測試劑(上海阿爾法生物技術有限公司),FQ-PCR試劑(上海復星生物公司)。熒光定量PCR儀(Light Cycler Roche,Switzerland),酶標儀2S-2型(DEM-III,北京)。
1.2 檢測對象近五年到湖南省腫瘤醫院進行乙肝病毒體檢的人群,有普通健康體檢的人員與單位健康體檢的人員,共7500例。其中男3652例,女3848例,年齡18~38歲。
1.3 標本的采集清晨空腹采集其靜脈血5ml于真空采血管中,分離血清,離心(3500r/min,5min),排除脂血等不合格血標本。
1.4 主要方法
1.4.1 乙肝五項ELISA檢測按相關試劑盒說明,正常血清為陰性,設置對應酶標值為0。FQ-PCR檢測HBV-DNA采用探針法,每次設立4個HBVDNA標準品系列濃度,1~4分別為5×107/ml、5×106/ ml、5×105/ml、5×104/ml。循環參數設定為50℃2min;93℃2min;93℃3s;60℃32s;35℃10s,43個循環;根據儀器的軟件進行分析,得到各標本的HBV-DNA檢測結果(基線選取6~10或6~15個循環,閾值線選在陰性對照正常擴增曲線的上方;測定值判斷標準為>1×103Copies/ml為陽性,<1×103Copies/ml為陰性。
1.4.2 各種檢測模式編號為表面抗原(HBsAg,1)、表面抗體(HBsAb,2)、e抗原(HBeAg,3)、e抗體(HBeAb, 4)、核心抗體(HBcAb,5)五種血清標志物。文中所用到的模式組合有1、3、5,1、4、5,1、5和2、4、5四種模式。
1.5 數據處理及分析用SPSS10.0建立數據庫并進行分析。
2.1 7500份標本HBsAg、HBeAg及HBV-DNA(+)的檢測HBsAg(+)、HBeAg(+)、HBV-DNA(+)三項陽性,共1668例。其中,HBsAg(+)1127例,檢出率為15.03%(1127/7500),比例最高,提示絕大部分患者沒有免疫力;HBeAg(+)259例,檢出率為3.45% (259/7500),HBV-DNA(+)282例,檢出率為3.76%,部分患者處于病毒復制與增殖的活動期,感染性強。具體見表1。
2.2 Pre-S1抗原與HBsAg、HBeAg檢測分析在Pre-S1(+)192例標之中,乙肝五項主要分布于4種模式與Pre-S1抗原檢測結果見表2。

表1 7500例標本HBsAg(+)、HBeAg(+)及HBV-DNA(+)的檢出率

表2 Pre-S1Ag(+)在乙肝篩查4種分布模式中的檢出率
2.3 3350例HBV檢測一項或多項陽性標本的14種模式分布及構成在乙肝五項檢測中,其中五項全部為陰性的標本有4150例,有一項或多項陽性的共計3350例(包含各種抗體陽性的標本),其中男性共有1624例,女性共有1726,所具有的模式有14種,結果見表3。
2.4 Pre-S1抗原和HBV-DNA的檢測對全部表面抗原陽性的標本和部分恢復期模式組的標本進行Pre-S1抗原檢測和HBV-DNA檢測,結果見表4。“大三陽”1、3、5模式共103例,Pre-S1(+)有92例,HBV-DNA均值為1.568E+09 IU/ml,是高拷貝數;“小三陽”1、4、5模式共81例,Pre-S1(+)有59例,HBV-DNA均值為1.267E+05 IU/ml;恢復期2、4、5,2、3、4、5,3、5模式Pre-S1(+)分別為2例、1例與1例,HBV-DNA為1.021E+03 IU/ml,拷貝數低。
2.5 Pre-S1 Ag(+)與HBV-DNA拷貝數相關性檢測前8標本為“大三陽”1、3、5、模式;9~16號標本為,“小三陽”1、4、5、模式,17~24號為HBsAg(+)標本。可見表5。
HBsAg(+)、HBeAg(+)及HBV-DNA(+)的檢測中,HBsAg(+)檢出率最高,提示HBsAg檢測最敏感;Pre-S1Ag(+)在乙肝篩查4種分布模式中的檢出率“大三陽”高于“小三陽”,Pre-S1檢出率與HBV感染進程密切相關。另外,在HBsAg(-)、HBeAb(-)、HBcAb(-)模式中也檢測到3例,說明HBsAg存在一定漏檢;3350份HBV檢測一項或多項陽性標本的14種模式分布及構成比表明恢復
期模式2檢出率最高,與絕大部分體檢人群有過接種史是吻合的。本次檢測的90份HBsAg(-)與HBV-DNA低拷貝數的標本中,有4份標本Pre-S1抗原陽性,證明HBsAg與HBV-DNA都有一定的漏檢;這也可能與Pre-S1抗原可出現在急性乙肝感染的最早期,Pre-S1抗原性強的特點,或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具有高度變異性,逃避了常規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方法的檢測,相關機制有待于更深入的對其研究[3,5]。

表3 3350份HBV檢測一項或多項陽性標本的14種模式分布及構成比

表4 感染期和恢復期Pre-S1和HBV-DNA的檢測
另外,在HBsAg(-)樣本血清中也檢出了HBV-DNA與Pre-S1抗原,再次證實出現HBsAg (-)并不能作為無HBV感染的指標,存在一定程度漏檢,可能與檢測條件有關。龔倩在血清樣本使用不同離心時間與轉速條件下也發現HBsAg檢出率會有差異[6]。
大部分樣本Pre-S1 Ag表達與HBV-DNA拷貝數正相關,但Pre-S1 Ag表達與HBV-DNA拷貝數并不完全同步,甚至出現低HBV-DNA拷貝數,而Pre-S1 Ag高表達。這一方面可能與HBV生物學特性有關,也有可能與HBV顆粒收集過程中丟失有關[7]。
本次Pre-S1Ag(+)檢測結果中,“小三陽”Pre-S1抗原陽性檢出率為72.84%(59/81),這高于其他研究人員的報道,可能與筆者選擇的人群是健康體檢的群體有關[8-10]。
筆者的研究表明:“大、小三陽”標本與Pre-S1 Ag檢測之間有較高的符合率,但HBsAg檢出率高于Pre-S1 Ag,Pre-S1 Ag表達與HBsAg、HBVDNA檢測結果并沒有完全正相關聯性,但HBsAg與HBV-DNA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檢,Pre-S1 Ag、HBsAg與HBV-DNA三者間可以相互之補充。HBV Pre-S1抗原可以作為一種HBV感染患者檢測的常規血清標志物,對于乙肝患者的診斷具有重大的價值。
[1]錢東林.乙肝HBV-DNA熒光定量檢測與血清標志物結果相關性[J].臨床合理用藥,2009,2(24):13-14.
[2]Yeung P,Wong DK,Lai CL,et al.Associ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pre-S dele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ronic hepatitis B[J].J Infect Dis,2011,203(5):646-54.
[3]Sonneveld MJ,Zoutendijk R,Janssen HL.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J Viral Hepat,2011,18(7):449-57.
[4]駱抗先,閔佳,何海榮,等.單一抗-HBc陽性個體的血清傳染性和隨訪[J].肝臟病學雜志,2004,32(1):5-7.
[5]丁靜娟,王梅,劉悅暉.乙型肝炎病毒前S基因變異與肝病進展的關系[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7,25(06):332-337.
[6]龔倩.不同離心條件對HBsAg檢測結果的影響[J].免疫學雜志, 2011,27(12):1071-1073.
[7]曾興光,石統東,韓俊峰,等.HBV顆粒的純化及生物學活性鑒定[J].免疫學雜志,2010,26(4):340-343.
[8]龍紹芬,黎鐵斌.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2):187-188.
[9]Sanchez LV,Maldonado M,Bastidas-Ramirez BE,et al.Genotypes and S-gene variability of Mexican hepatitis B virus strains[J].J Med Virol,2002,68(6):24-32.
[10]梁紅,胡同平,張文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陰性、核心抗體陽性樣本的臨床意義[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5):3048-3049.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HBV Pre-S1 assaying and clinical diagnosis on hepatitis B patients
YANG Yujie,ZHANG Xushu,SU Lijun,et al.Department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219, China
Object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tection of Pre-S1 antigen and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B patients.Methods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hepatitis B virus sAg,eAg and Pre-S1 antigen.Meanwhile,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was applied for HBV-DNA detection.Results Compared with other models,the model of HBsAg(+),HBeAg (+)and HBcAb(+)has the highest positive percentage of HBV Pre-S1 antigen(89.32%),which has higher hepatitis B virus DNA copies,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DNA copies and the Pre-S1 antigen.Conclusion Pre-S1 antigen of hepatitis B virus can be used as a serum marker to detec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HBsAg(-)is not the only feature to judge whether patients infected by HBV or not,the Pre-S1 detection has great value in diagnosing the hepatitis B patients.
HBV;Pre-S1 Ag;HBV-DNA;FQ-PCR;ELISA

表5 Pre-S1檢測結果的吸光度值和HBV-DNA拷貝數
R446.62,R512.6+2
A
1674-1129(2013)02-0015-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1.006
長沙醫學院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資助(NO:201226)
楊玉潔,女,1989生,漢族,學士,長沙醫學院醫學檢驗系。
林雪遲,男,1971生,湖南安鄉人,博士,副教授,長沙醫學院醫學檢驗系臨床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