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耿娜,王長奇
(萍鄉湘雅萍礦合作醫院檢驗科,江西萍鄉337000)
從膽汁中檢出1株與福氏志賀菌交叉凝集的陰溝腸桿菌
張莉,耿娜,王長奇
(萍鄉湘雅萍礦合作醫院檢驗科,江西萍鄉337000)
陰溝腸桿菌;志賀菌;交叉凝集
目前在胃腸源性的感染中,陰溝腸桿菌逐漸受到重視。作者從一膽管手術病人膽汁中分離出一株細菌,在SS平板上菌落類似志賀菌,與福氏志賀菌多價發生交叉凝集,通過生化鑒定,最終確定該菌屬于陰溝腸桿菌。由于上述抗原存在交叉關系,作者對此菌作了較詳細的生物學試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36歲,因反復上腹部疼痛1月余,再發加重入院。查體:皮膚鞏膜黃染,腹平軟,未見胃型及腸蠕動波,中上腹壓痛,無反跳痛。血常規顯示:WBC:10.2×109/L,中性粒細胞82%,淋巴細胞10%,總膽汁酸137.4μmol/L,谷氨酰轉肽酶605U/L,谷草轉氨酶172U/L,谷丙轉氨酶202U/L,總膽紅素52 μmol/L,直接膽紅素32.4 μmol/L。B超提示膽總管及肝內膽管結石。給予抗炎,護胃治療,行膽總管切開取石及T管引流術。取引流膽汁做細菌培養。術后第二天患者體溫37.6℃,血常規顯示WBC: 17.86×109/L,中性粒細胞90%,淋巴細胞5%,膽汁培養提示生長出革蘭陰性桿菌,經驗性給予加強劑量頭孢他啶及環丙沙星治療,術后第三天培養出陰溝腸桿菌,根據藥敏結果停環丙沙星,繼續給予頭孢他啶抗炎治療,病情好轉后出院。
2.1 標本來源及分離方法膽汁標本分別接種血平板,中國蘭平板,沙保弱平板,及SS平板,37℃培養24h,挑取可疑菌落接種于雙糖鐵瓊脂。
2.2 細菌鑒定及藥敏細菌鑒定板用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鑒定條,藥敏采用K-B法,藥敏紙片由杭州天和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3.1 形態染色與培養特性本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在SS平板上菌落為無色半透明中等大小菌落,類似志賀菌菌落。在克氏雙糖鐵瓊脂中,斜面紅,底層黃。
3.2 生化特性API鑒定結果:ID32E V2.0,見表1。

表1 試驗菌株生化反應結果
3.3 血清學凝集試驗菌與志賀菌4種多價血清及福氏志賀菌多價血清凝集,生理鹽水不自凝。
3.4 藥敏試驗試驗菌對頭孢唑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頭孢噻肟、頭孢吡肟、亞胺培南、頭孢他啶、頭孢哌酮、頭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氨芐西林、復方新諾明、左氧氟沙星耐藥。
有研究表明,膽道感染灶內的細菌是術后感染并發癥的重要根源[1]。陰溝腸桿菌和志賀菌都屬于腸桿菌科細菌,但兩者的致病性及寄植部位不同。陰溝腸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作為條件致病菌已成為醫院感染越來越重要的病原菌。志賀菌在腸道內寄植,罕見致腸外疾病的報道。本例病人在膽管切開取石術的術前術后均未有菌痢、腹瀉的癥狀。
在日常鑒定腸道細菌感染時,不僅腸桿菌會和志賀菌產生交叉凝集,其他一些腸道菌也會相互之間存在交叉凝集。有關研究者根據國內多人的報道對會產生誤報情況的腸道細菌進行了歸納[2]。本次檢出的陰溝腸桿菌與志賀菌4種多價血清凝集,與福氏志賀菌多價血清凝集,生理鹽水不自凝。陰溝腸桿菌在選擇性培養基SS上會出現和志賀菌相似的形態,在KIA上也會出現相似的結果,而且在血清凝集試驗中還會出現多種或單一血清凝集現象。在日常工作中對于腸道病原菌的報告要嚴格按照鑒定程序進行,生化反應是鑒定腸道細菌不可缺少的步驟,血清鑒定結論必須有生化結果支持,當生化結果和血清凝集都不能確定結果,甚至需PCR方法及噬菌體裂解試驗確診。
[1]韓耀輝,劉自寬.膽汁細菌培養和計數在膽系感染檢測中的價值[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0,12(6):226
[2]張啟友.腸道細菌鑒定中血清交叉凝集現象的探討[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6):638-651.
R446.5,R378.2+1
B
1674-1129(2013)01-0100-01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