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趙才全梁 軍
有限元法在土石壩滲流穩定分析中的運用
王 鑫1趙才全2梁 軍1
土石壩的滲流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空間問題,但在工程設計中常將其簡化為平面問題處理。土石壩滲流計算方法主要有解析法、手繪流網法、實驗法和有限元法等。解析法分流體力學法和水力學法,前者立論嚴謹,但只能用于某些邊界條件較為簡單的情況;水力學法計算簡易,精度可滿足工程要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手繪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能夠求滲流場內任一點滲流要素,并具有一定的精度,但在滲流場內具有不同土質,且其滲透系數差別較大的情況下較難應用。遇到復雜地基或多種土質壩,可用電模擬實驗法,它能解決三向問題,但需一定設備,且費時較長。近年來,有限元法在土石壩滲流分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此種方法可以計算非穩定滲流和較復雜的滲流問題。本文擬采用有限元軟件(AutoBANK)對淮安市桂五水庫大壩滲流穩定進行計算分析,為進一步制定水庫大壩除險加固措施提供滲流穩定分析理論依據。
桂五水庫位于淮安市盱眙縣西南山丘區,匯水面積36.20km2,總庫容2620萬m3,興利庫容1671萬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
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長850m,頂寬8.00m(含擋浪墻寬),壩頂高程63.10m,最大壩高21.00m,擋浪墻頂高程63.60m。迎水面坡比為1∶3.0,漿砌塊石護坡樁號0+000~0+800,高程57.24~62.25m。背水面設一級戧臺,頂寬14.00m,頂高程59.00m,戧臺上下坡比均為1∶2.5,戧臺內有清水壩干渠輸水箱涵,斷面為2.25 m× 2.25m(長×寬)。
桂五水庫大壩經數次加高培厚筑成,因當時施工工藝條件差等原因,壩身填土碾壓質量參差不齊。通過現場檢查和走訪有關人員,得知大壩滲流性態現狀存在以下問題:
(1)大壩壩體內埋設的測壓管已堵塞損壞,失去作用。
(2)大壩壩身滲水量較大,背水坡排水暗管堵塞,不能正常排滲,排水溝長度不足,水流沖刷壩坡面,壩后有深塘。背水坡樁號0+270~0+750滲水,以樁號0+300~0+700最為嚴重,經測量當水庫水位達60.0m時,滲水量25.2m3/s,日滲水量604.8m3,出逸點高程51.65m,且有逐年有上升的趨勢。
為了對桂五水庫現狀大壩滲流安全進行評價,根據水位情況,考慮其遭遇的可能性和產生滲流破壞的可能,選擇對1/3壩高水位、正常蓄水位、設計水位、水位降落期水位下的大壩滲流穩定性進行分析。
本次滲流計算選擇了滲水較為嚴重的壩段斷面(樁號0+700)進行計算,主要計算單寬滲流量、出逸坡降等。
1.計算方法
采用由河海大學研制的軟件(AutoBANK),軟件內部采用有限元技術,首先對桂五水庫大壩0+700斷面進行網格劃分,然后對穩定滲流場進行分析輸出計算斷面的滲流量、水力坡降等。
2.基本資料
(1)計算工況
根據《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的規定,結合桂五水庫的具體情況,滲流分析計算包括以下幾種工況,詳見表1。

表1 滲流穩定計算工況表
(2)地質參數
滲流穩定分析地質資料采用成果見表2。

表2 滲流穩定分析地質資料采用表
(3)土的滲透坡降允許值計算
由該工程土質資料分析僅1-1、1-2土層有可能發生滲透破壞,參考土樣試驗報告,首先將試驗得到的土料的孔隙比換算為孔隙率,然后采用《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287-99)附錄M中的計算方法求這兩層土的允許水力坡降。


根據土料顆粒分析統計可知

式中:Pc為土的細顆粒含量,以質量百分率計;
n為土的孔隙率。
由此可見,土料不均勻系數小于5.0,細粒含量大于35%,故其滲透變形破壞為流土型。
土的滲透變形判別如表3所示:由式(1)計算得到土料1-1、1-2的臨界水力坡降分別為0.935與0.951,由于流土破壞為整體性破壞,對大壩危害較大,故允許的滲透坡降安全系數取2.0,土料1-1、1-2的允許水力坡降分別為0.468 與0.475。
3.計算結果
壩體滲流穩定計算結果詳見表3。

表3 滲流穩定成果表
4.結果分析
桂五水庫工程始建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施工斷斷續續,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限制和工程技術水平的制約,嚴重影響了工程施工質量。水庫蓄水運行后壩體、涵洞多處出現滲漏險情,后雖經局部除險加固,但經過幾十年的運行,仍暴露出很多問題,存在較多安全隱患。
桂五水庫最大壩高處斷面在正常、設計和校核水位工況下,大壩出逸坡降均大于逸出點處1-2土層滲透變形允許的水力比降0.475。因此,大壩存在滲流破壞危險。
根據滲流有限元計算與大壩實際滲流性態分析結果可知,桂五水庫大壩壩體填筑質量差,壩體滲透性大,造成浸潤線高,存在滲透破壞的可能以及影響大壩壩坡抗滑穩定性。
有限元法能夠很好的計算土石壩中非穩定滲流和較復雜的滲流問題。通過比較發現,大壩滲流穩定計算結果與實測的大壩滲流情況基本吻合,能夠較好地從理論上反應出大壩整體滲流情況■
(作者單位:1.淮安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223005 2.江蘇省灌溉總渠管理處 223200)
(專欄編輯:張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