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峰
(江蘇省宿遷市婦幼保健所 江蘇 宿遷 223800)
產科工作變化快、瑣碎復雜、工作任務繁重、風險大,產婦關系著母嬰兩代人的生命安全,易發生醫療差錯和糾紛。護理風險是指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過程中的不確定有害因素直接或間接導致患者傷殘或死亡的可能性[1],其貫穿于護理操作的各個環節,使得護理工作具有潛在的風險,因此風險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產科護理風險管理對保證母嬰安全、防止護患糾紛、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我院2013年01月~2013年03月對住院的產科分娩產婦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并與常規護理管理作對照,旨在探討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有效性,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選擇我院2013年01月~2013年03月產科住院分娩的產婦362例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181例,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7.68±5.21)歲;初產婦106例,經產婦75例;陰道產103例,剖宮產78例。對照組181例,年齡21~42歲,平均年齡(28.32±4.75)歲;初產婦101例,經產婦80例;陰道產86例,剖宮產95例。兩組產婦年齡、產次、生產方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管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加強護理人員風險教育管理:護理人員定期學習各項規章制度,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護法》《護士職責》《護士職業道德規范》《專科護理常規》,把風險管理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把風險意識自覺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對醫院及護理現存和潛在的風險要有足夠的認識,積極發現護理風險隱患,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增強責任感,提高護士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制訂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各項護理工作落實到人,對杜絕護理差錯或事故發生的護士要給予獎勵。
1.2.2 護理人員配置風險管理:產科護理人員要配備充足,自身素質、專業知識、技術水平、臨床經驗要過硬,護理工作要到位,責任心要強,按章操作,不要簡化操作程序,節假日、中晚班及搶救治療活動多時的高危時段,及時補充人力到薄弱崗位,確保產婦護理要到位,保證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1.2.3 積極加強護患溝通:護理人員不要只忙于做具體的護理工作,要與產婦及時的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給母嬰做各項操作前都要認真履行告知義務,尊重產婦意愿,產婦及家屬要知道各項護理操作內容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承擔的風險,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創新推出母嬰床旁護理服務,以禮貌親和的用語、熱情優質的服務贏得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認可信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產婦交流態度要和藹可親,減少因為語言不當,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從而引發護患糾紛。
1.2.4 產房環境風險管理:產房環境要保持無菌,空氣新鮮,整潔舒適,每天3次進行紫外線消毒及循環風補充消毒;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進行地面消毒;產房物品要加強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1.2.5 母嬰病情護理風險管理:產婦自入院到產房再到產科病房,要嚴密觀察產程,規范接生操作,防止感染、產傷、紗布遺留陰道、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做好病情觀察及護理,嚴格查對制度,防止新生兒性別錯誤,到產科病房后,防止產婦產后首次下床摔傷,對重點患者、特殊治療患者、分娩術后患者要重點護理,教會產婦如何喂奶,防止嗆咳導致的新生兒窒息,母嬰同室區實施24h監控錄像,做好查對制度,杜絕新生兒被調包或被盜事件的發生。有效控制病情細節護理質量,提高護理安全和產科質量。
1.2.6 護士長加強風險監控:護士長要對護士工作全過程進行監控,對交接班、科室之間病人的交接、新生兒的交接、各種護理操作過程、傳染病人的隔離等進行環節質量管理,護士長要及時進行病房巡視,查看護理人員對健康宣教是否到位,導管、會陰的護理情況,病房環境是否保證,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1.2.7 護理文書風險管理:醫療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文件[2],護理人員對護理文書要及時、準確、完整、真實、詳細地填寫,禁止漏記、錯記,嚴格記錄產程,不能事后補記,將產婦的病情、治療護理措施、醫療風險、藥物不良反應等告知患者及家屬,建立護理告知簽名制,并將產后和術后的護理情況記錄在護理病歷的護理記錄單上,予以保存,為日后可能的醫療糾紛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養成及時、規范、客觀、完整記錄的良好習慣,認真按照《病歷書寫規范》及護理記錄要求進行書寫。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3.0軟件分析資料,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護理糾紛率、護理投訴率、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護理糾紛率、護理投訴率、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比較
產婦妊娠分娩具有特殊性、復雜性,更充滿了風險[3],它關系到母嬰兩個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產科護士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溝通交流能力,還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分析及評判性的思維能力[4],使產婦在產科入院分娩至出院期間的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而持續的工作,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對風險事件的發生做積極的預防[5],抓住“防”字,善于發現,及時解決,從產科風險因素出發,針對工作中的各個風險環節,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防范和減少護理糾紛,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6],從而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研究重視和加強護理風險的管理,提高護士自我保護意識、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護士遵守規章制度的自覺性,完善各班職責、護理工作制度,使護理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屬的知情權,產婦從入院到出院,各個環節護理人員都謹慎施護,規范護理行為,保證護理安全,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護理風險管理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護理糾紛率、護理投訴率、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可以識別產科護理工作中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積極采取管理對策,對各個環節中的風險重點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有效降低了護理糾紛投訴,提高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李繼平主編.護理管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73-173
[2] 何春燕.產科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J].天津護理,2011,l9(2):119-120
[3] 胡俊珍,梁瑋倫,楊明玉.產科護理風險管理體系架構建立的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8):114-116
[4] 范彩虹.產科護理風險管理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9):831-832
[5] 周立群,丁笑梅,單梅.護士長每日護理查房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10,34(10):788-788
[6] 秦學玲,王秀梅,劉雅麗.產科護理風險管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1,9(3):80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