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全
如何發揮工業在建設世界城市中的作用,更好實現工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是轉型期首都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
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要全力推動首都科學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奮斗目標,指出了未來五年首都發展的具體路徑。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發揮工業在建設世界城市中的作用,更好實現工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是轉型期首都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
工業實力是支撐城市發展活力的重要力量
始于19世紀的西方工業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城市化和城市繁榮的根本原因,并且工業化的腳步一直在繼續,并沒有停止。近百年城市發展歷程表明,工業實力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
世界城市發展經驗表明,“去工業化”使城市享受資本紅利的同時,也使城市發展面臨停滯困境。上世紀后半期,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城市都經歷了制造業從中心城區轉移出去,進而大力發展金融、商務服務的過程。隨著這三大城市逐步依靠金融資本掌控全球經濟,他們的城市發展模式也受到很多城市效仿,FIRE產業(金融、保險、房地產)一時成為世界各大城市競相發展的主導產業。然而,在全面考察評價三大世界城市后,發現城市“去工業化”后普遍出現生產率增長緩慢、兩級分化、房價高企、創新活力不足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僅保留了少量都市型工業,缺乏創新能力。三個城市中,紐約、倫敦表現更為明顯,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由于產業結構高度依賴金融,經濟受到影響很大。
大量創新型城市在金融危機中保持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度重視并發展新型工業。工業特別是新型工業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因而在經濟金融危機中表現出更好的抗跌性。一些長期注重科技創新、文化發展的復合型功能城市,如慕尼黑、巴黎、波士頓等,由于產業結構多樣化,并且高度重視創新驅動和實體經濟發展,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相對較小。比如,原來以金融、時尚等服務業為經濟主體的巴黎,制訂了以建設“全球科技樞紐”為代表的復興計劃,進一步強化高科技IT產業作為未來城市增長的核心。倫敦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修訂了2031年遠期戰略規劃,提出建設強大而多樣的經濟,到2010年在歐洲區域經濟發展排名重新回到第1位。
以世界城市的標準發展
首都創新型工業
首都經濟是服務經濟,但并不意味著否定二產的作用,而是要發展更高水平的二產。結合首都資源稟賦特點和國家戰略要求,未來要以創新型工業作為北京工業的發展方向。
發展創新型工業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要求。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體現就是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制造業核心技術和產品。特別是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過程中,首都工業的使命更加凸顯。在體現國家競爭戰略的航空技術、航天技術、新能源、空間技術等重點和關鍵領域,首都工業都有戰略使命。
發展創新型工業是提升首都城市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是生產率和自主知識產權。創新型工業創造大量自主知識產權,是金融資本服務業背后競爭力的源泉。比如,美國生產率高的服務業企業獲得的專利很少,而像IBM、GE、Inter等工業企業累計獲得專利數是服務業企業的近百倍。而且,金融繁榮從來都是與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發展互為支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旦金融脫離了實體經濟,則容易積累金融風險泡沫,影響經濟穩定發展。
發展創新型工業是破解城市人口資源環境矛盾的現實選擇。北京人口多、土地少,人資環矛盾非常突出。創新型工業對勞動力吸納少,對土地占用少,適合首都發展要求。同時,創新型工業研發的產品和技術對于提升城市服務管理水平、解決社會服務難題也能發揮重要作用。比如,波士頓依托全美最好的大學資源和醫學教育資源,不僅發展了最尖端的生物醫藥制造業,打造了完整的醫療健康產業鏈,而且建立了醫療服務中心,解決了城市居民的醫療衛生服務問題。
把握工業發展的主要著力點
基于對現代工業特別是創新型工業發展規律的認識,未來首都發展工業要特別注重把握好四個方面:
一是“輕”。指的是輕型化,按照制造業服務化的要求,讓重工業變“輕”。發揮首都研發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優勢,主動培育掌握核心技術的“小、精、尖”特色工業企業,推動形成優勢產業鏈條。這在國外有很多成功的范例。比如,美國一家中小企業在水平井技術實現突破,帶領美國完成頁巖氣的能源革命,頁巖氣足夠美國用200年,中石油、中海油現在都要求助于美國的中小科技型企業。
二是“智”。就是要發展智慧工業,通過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尤其是創新型工業發展,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發展活力。研究發現,在過去十年里,美國通過大力發展智慧產業,制造業產值增長了51%,而用工量卻大幅度下降28%,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涌現了一批像蘋果、微軟那樣的高尖端制造業。因此,北京亟需推動工業向智慧產業轉型,從傳統工業時代的發展思維中解放出來,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變,努力搶占智慧時代的制高點。
三是“高”。就是附加值高。實現高附加值的關鍵是將知識、服務等要素嵌入工業品中,走制造業服務化的道路。以蘋果手機為例,直到現在,最賺錢的芯片仍然是美國自己生產的,藉此攫取了產品的絕大部分利潤。北京今后要發揮科技研發服務的優勢,鼓勵企業雙自主產品和技術的開發,通過政府采購首臺套產品等鼓勵政策,支持占據產業鏈高端環節的工業產品的生產和推廣。
四是“微”。就是重視中小工業企業發展。國內外經驗表明,中小企業永遠都是創新型工業的主力軍。比如,東京制造業中百人以上企業僅占總數的1.4%,70%多的企業都在10人以下。多年來的重化工業思維往往使人認為只有大體量項目才是現代制造業,而忽視中小制造企業發展。當前,需要轉變觀念,在扶植“小巨人”工業企業上下功夫。
主要政策措施建議
調整土地使用模式。從城市發展歷史經驗看,大型城市各項成本上漲是工業遷出的主要原因,其中土地成本是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建議探索改革產業用地使用方式,鼓勵采取土地租賃方式發展工業,降低工業發展成本。
探索建立創新券制度。在政府創新支持資金的使用上,可以考慮借鑒歐盟創新券制度,即政府向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放創新券,企業用創新券向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人員購買科研服務,而科研服務人員則可持創新券到政府財政部門兌現,此舉既降低了中小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門檻,又確保了企業對政府創新資金的??顚S?。
推動二三產融合發展。圍繞幾個服務業優勢領域,發展高端制造業。比如,更加注重發揮醫療資源優勢,培育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優勢,大力發展醫療器械制造業?;诰G色發展、低碳生活的需求,發展節能產品制造業和節能服務業產業鏈。
加大軍地產業合作力度。美國工業生產的一大特色就是軍用和民用關聯度高。在京央企中有大批軍工企業集團,掌握著大量的先進技術和產品,比如生物醫藥試劑、電子信息技術等。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加強軍地合作,加快軍民共建產業園發展,推動相關技術產品的民用化、產業化,逐步形成相關產業發展的絕對競爭優勢。因此,在開展與央企戰略合作、簽訂戰略協議時,應把先進技術產品產業化項目優先落地北京作為合作的重要內容。
營造更加有利于工業創新創業的發展環境。積極推進高校事業單位改革,鼓勵科研人員創業,興辦中小制造企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鼓勵自主創新。堅持標準化戰略,提高北京工業產業、服務在標準制定方面的話語權。抓住國家穩增長、擴內需的有利時機,出臺支持政策,幫助本市節能環保、信息服務、地鐵裝備制造等相關企業開拓市場。
(作者單位:北京市發改委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