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躍永
你有沒有深入思考過“時間”這個話題呢?如果還沒有,那么學完《我多大了》這篇課文,也許你會對“時間”——這個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實實在在感受到的“東西”產生興趣。
通過課文,我們可以了解地球以及地球上一些生物的壽命和一些物質存在的年限等常識。比如蜉蝣,它是一種小昆蟲,俗名叫“一夜老”,也叫“夜夜老”,因為大部分的蜉蝣在一夜之間產完卵就死掉了。有的同學馬上會驚訝:才一天啊!這么短的壽命!是的,一天的時間在我們看來的確不長。可沒準,蜉蝣自己會認為這一天就是它漫長而又豐富的一輩子呢!同樣,人類的壽命(平均70~80歲)對于能活幾千歲的龍血樹來說,是不是也非常短暫呢?如果還不夠,那對于自然界已經存在了45億年的鈾元素來說,人類進化過程所花的200萬年時間又何足掛齒呢?
從一天到45億年,我們不禁會思考:時間究竟是什么?為什么會那么長,為什么又可以這樣短?為什么它從往昔流向未來,從來不會逆轉,也不會停頓?為什么當人身心愉悅的時候,時間轉瞬即逝;當人百無聊賴的時候,便感到度日如年……
對于我們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美國詩人朗費羅曾經寫過這樣的詩:“時間是什么?是日晷上的投影;是鐘鳴;是沙漏;是日日夜夜,是春夏秋冬;是月,是年,是世紀——這些都只是時間公斷而可見的標志和尺度,不是時間本身。時間是人的生命!”時間既是自己的生命,也是別人的生命。因此魯迅也說:“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于謀財害命。”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認認真真,不要浪費自己的一分一秒,更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
要知道,時間總是在你不經意間就溜走了: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摘自朱自清《匆匆》)
喂——喂!別發呆啦!也許就在你發呆的幾秒鐘時間里,“飛人”博爾特又完成了他的一次百米賽跑,“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漫長的5億千米征程中又往前飛行了幾十千米,你的同學又完成了一道數學口算題……還等什么,抓緊時間的韁繩,用你的毅力馴服它吧!
(《我多大了》,滬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下冊)
(責任編輯:馬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