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姝
不孕癥的中醫(yī)治療分析
李曉姝
目的 探討分析不孕癥中醫(yī)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30例不孕癥患者的中醫(yī)藥治療方法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1個療程妊娠4例;2個療程妊娠10例;3個療程妊娠7例.6個月內妊娠率達70%。結論 不孕癥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 而是許多婦產科疾病的一種后遺癥或結局, 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中醫(yī)辨證方法繁多, 在不孕癥的治療上, 除藥物和針灸療法外, 臨床上還可配合多種療法相結合的治療方法, 效果更加顯著。
不孕癥;辨證治療;中醫(yī)治療;
不孕癥可以作為一個獨立性的疾病出現, 是造成家庭和社會不穩(wěn)定的因素之一, 也是婦科常見的疑難病癥。不孕癥是一種疑難病癥, 臨床表現及病因病機都很復雜, 通過臨床表現找出最基本的證候要素, 進而找出這些復雜臨床表現的根本病機, 再根據病機及證候靶位進行辨證論治, 確定病性[1]。現對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不孕癥患者30例中醫(yī)治療方法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不孕癥患者30例, 年齡24~39歲, 平均年齡33歲?;楹?~13年不孕, 其中排卵功能障礙7例, 黃體功能不全4例, 輸卵管阻塞5例, 子宮內膜異位癥5例, 卵巢囊腫5例, 多囊卵巢綜合征4例。按中醫(yī)辨證分型:氣滯血瘀型11例, 腎虛宮寒型10例, 陰血不足型4例, 痰濕內阻型5例。
1.2 方法
1.2.1 腎虛型 包括腎氣虛、腎陽虛及腎陰虛。
1.2.1.1 腎氣虛型 本方臨床應用時對于氣血虛弱、沖任匱乏不能攝精成孕者為宜, 選用調經毓麟丸, 方中川椒可以用淫羊藿、巴戟天代之, 既能暖宮助陽, 又有興奮性功能之功;若月經不調, 先要考慮調經, 經云:“種子必先調經”。臨證要根據月經的情況, 予以適當加減治療。金匱腎氣丸、腎虛胞寒加灸腎俞、命門、神闕補益腎陽、暖宮散寒;沖任血虛加氣海、血海益氣養(yǎng)血、充實胞脈;氣滯血瘀加太沖、膈俞行氣活血、疏肝散郁;痰濕阻滯加豐隆、陰陵泉化痰通絡、利濕導滯。
1.2.1.2 腎陽虛型 選用右歸丸、毓麟珠、溫胞飲隨證加減。常用方溫胞飲加減。若月經失調, 首先重在調經, 若超聲提示子宮發(fā)育不良, 應加入紫河車、鹿角片或鹿茸、鱉甲等血肉有情之品, 以助子宮發(fā)育;同時配以活血之丹參、桃仁、茺蔚子以補腎活血, 通補奇經;若性欲淡低下者, 選加淫羊藿、仙茅;若四肢不溫, 肢體腫脹, 胸悶痰多, 加人參、黃芪、白術、白芥子, 健脾益氣化痰。常用中成藥、右歸丸、女金丹、鹿胎膏、金匱腎氣丸、暖宮孕子丸、艾附暖宮丸[2]。
1.2.1.3 腎陰虛型 滋腎養(yǎng)血, 調補沖任。常用方左歸丸加減。若出現陰虛火旺, 選加女貞子、白芍、知母滋陰養(yǎng)血,以清虛熱;若熱擾沖任, 迫血妄行, 選加墨旱蓮、炒地榆養(yǎng)陰清熱, 涼血止血;若腎水不足, 心腎不交, 又可在滋陰中加入清火之品梔子、蓮子心;若出現腎虛肝郁, 宜選加芍藥、香附、柴胡養(yǎng)血柔肝, 疏肝解郁。若黃體功能不健或基礎體溫(BBT)在卵泡期偏高, 高低溫差小, 子宮發(fā)育不良者, 加紫河車、肉蓯蓉, 酌加丹參、紅花等活血之藥。常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坤寶丸、滋腎育胎丸、左歸丸。
1.2.2 肝郁型 疏肝解郁, 理血調經。常用方藥:開郁種玉湯加減。若經期乳房脹痛, 加川楝子、郁金、延胡索以疏肝解郁, 理氣止痛;若乳房有結塊者, 加穿山甲、橘核、貝母、夏枯草以通絡行滯, 軟堅散結。高催乳素血癥以肝郁證較多,若血促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持續(xù)增高、血清催乳素增高[催乳素(PRL)>1.14 nmol/L, 稱為高催乳素血癥], 治療時應隨證加減。常用中成藥:逍遙丸、定坤丹、婦科調經片、調經丸。
1.2.3 血瘀型 活血化瘀, 調經助孕。常用方藥:少腹逐瘀湯加減。若血瘀日久化熱, 癥見小腹灼痛、拒按, 月經量多,有血條血塊, 舌紅, 苔黃, 脈滑數者, 應以清熱解毒, 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湯加紅藤、敗醬草、薏苡仁、金銀花。若見頭暈目花, 心悸少寐, 盆腔炎、附件炎導致不孕, 多選用膈下逐瘀湯、當歸芍藥散, 抓住瘀、濕、熱、虛的不同, 進行加減。如瘀阻較甚, 加入丹參、毛冬青、田七、黃芪;濕重帶下量多, 加蒼術、白術、車前子;熱甚者, 配入敗醬草、蒲公英、連翹;若已引起輸卵管不暢, 加入穿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地龍等通絡之品, 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藥外敷下腹部,配合中藥保留灌腸。經子宮輸卵管造影確診為近端阻塞者,用導管擴通加中藥復方丹參注射液或西藥灌注可取得一定的療效, 如盆腔廣泛粘連, 輸卵管傘端阻塞, 經治無效時, 則剖腹探查, 手術治療后繼續(xù)活血化瘀疏肝通絡。常用中成藥:血府逐瘀丸、少腹逐瘀顆粒、女寶膠囊、調經種子丸。
1.2.4 痰濕型 祛濕化痰, 理氣調經。常用方藥:蒼附導痰丸或啟宮丸加減。若痰濕內盛, 胸悶氣短, 酌加瓜蔞、南星、石菖蒲, 寬胸利氣以化痰濕;經量過多者, 去川芎, 酌加黃芪、續(xù)斷補氣益腎, 以固沖任;心悸者, 酌加遠志以祛痰寧心;月經后期或閉經者, 酌加鹿角膠、淫羊藿、巴戟天。
1個療程妊娠4例;2個療程妊娠10例;3個療程妊娠7例;6個月內妊娠率達70%。
不孕癥是婦科常見病, 也是疑難病之一, 臨床上許多疾病都可引起不孕, 所以在治療時應先調治引起不孕的疾病,如癥瘕、閉經、崩漏、帶下等, 才能達到治療不孕的目的。治療不孕癥要做到早診斷、早治療。由于患者的個性特點、文化素養(yǎng)、家庭環(huán)境、民族及社會環(huán)境的差異, 病因不同,不同患者的具體心理反應不盡相同。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對不孕癥患者的心理干預[3]。由于導致不孕癥的病因復雜多樣, 因此, 在治療上應該因人而異, 采取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治法會增加受孕的機會。一旦發(fā)生不孕癥, 不僅耗財耗時, 而且還會使患者遭受嚴重的心理壓力。所以, 全社會都應該也必須重視不孕癥的治療, 大力抓好防治不孕癥的工作, 并應以預防為主。
[1] 張小玲, 吳文清. 活血逐瘀方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45例.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0,20(1):66-67.
[2] 李新玲.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中醫(yī)治療近況.甘肅中醫(yī),2002,15(6):9-10.
[3] 錢海墨, 齊聰, 李久現. 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不孕癥中醫(yī)治療概述. 中醫(yī)雜志,2010(9):853-8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71
2015-02-05]
157000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婦女兒童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