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蔡 婕
(安徽醫科大學人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通過國家政策予以有效處置。血吸蟲病是危害極大的寄生蟲病,新中國建立以來曾發生嚴重感染爆發事件,政府高度重視防治,以科技為先導,制訂相關的國家科學政策,加強科技規劃與管理,提高血吸蟲病防治水平。
血吸蟲病是寄生蟲病的一種,病人有發熱、腹痛、腹瀉等癥狀,晚期可發展為肝硬化,喪失勞動能力,甚至危機生命,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建國初期我國由于貧困與戰亂,血吸蟲病非常嚴重,當時流行12個省區,血吸蟲病人人數為1100多萬,受疾病威脅人口達1億多[1]。
1950年,江蘇高郵縣新民鄉爆發血吸蟲病急性感染,死亡1000多人,震驚中南海,通報全國。中央政府緊急派醫學專家調查,我國寄生蟲病學者吳征鑒、張鑄九、張凱隆等人到新民鄉張家莊作血吸蟲病流行病學調查,糞便涂片檢查出30多名血吸蟲病病人,確定是日本住血吸蟲病,緊急組織醫務人員進行救治[1]。突發的血吸蟲病感染事件促進了我國對于傳染病防治的重視,并提高到政治任務的高度。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科學技術在防治血吸蟲病過程中的作用,通過國家的科學政策推動血防科技的發展。
為防治血吸蟲病,新中國政府發布一系列專門政策文件,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防治領導組織,開展積極有效的防治工作。1951年,全國防疫專業會議制定《日本住血吸蟲病防治方案》;1953年,衛生部召開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專業會議,要求加強調查與防治;1955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管理法》,將血吸蟲病列入法定傳染病管理;1956年1月,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將防治危害人民嚴重的疾病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從1956年開始分別在7年或者12年內基本消滅血吸蟲病。50年代,我國提出“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我國第一個科技規劃《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就將血吸蟲病等傳染病防治研究作為重要方面,注重研究解決滅螺藥物、口服藥劑、中醫驗方等。1957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明確指示“要發揮科學家的積極性,積極地幫助和支持科學家的研究工作, 有計劃地組織他們深入現場, 以加強實際工作的指導”[2],提出要把充分發動群眾運動和科學技術相結合,通過群眾滅螺運動預防疾病。1963年,我國制訂《血防科研1963-1967年五年規劃》,重視釘螺的研究、滅螺方法及晚期病人的治療方法研究。我國五六十年代主要依靠群眾性滅螺運動,有效消滅血吸蟲病。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的衛生防疫體系受到沖擊,血吸蟲病開始死灰復燃,由于農村承包責任制的實行,組織開展大規模的群眾性防治活動比較困難,需要制定新的政策。我國提出以科技為導向的衛生方針,注重以科技進步推動血防工作,把血吸蟲病科學研究納入國家的規劃,指出“要把血防科研作為國家‘八五’重點攻關項目列入科委、衛生、農業、水利等部門的科研規劃, 要增加科研投入。積極組織科研人員深入疫區第一線, 進行多學科的研究, 吸收國外先進技術, 集中力量進行協作攻關”[3]。根據國家五年規劃制定《1987-1990年全國血吸蟲病防治規劃》、《全國綜合治理血吸蟲病防治“八五”規劃》、《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八五”科研規劃》等、加強血吸蟲病防治的科學研究。
新世紀以來,我國注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建設,由于血防工作的懈怠,血吸蟲病的疫情有回升的趨勢。2003年9月,央視《焦點訪談》以“瘟神為何重來”為題曝露湖南岳陽縣血防站欺瞞造假,營私牟利,致使70%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發展為晚期病人,發生嚴重疫情事件,引起廣泛關注。衛生部嚴肅處理這一事件,國家召開了岳陽會議(全國血防工作會議),頒布《血吸蟲病重大疫情應急處理預案》。200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依靠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促進血防工作可持續發展。科技部門要將血防科研項目列入國家重點科研計劃,組織跨學科的聯合攻關。要特別注重加強以改善環境滅螺為主的防治策略等的應用性研究”[4]。2004年7月23日,全國下發了《預防控制血吸蟲病中長期規劃綱要》(2004-2015年),提出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群防群控的指導思想,重視加強科研合作。國務院2006年出臺了《血吸蟲病防治條例》,提出了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全面實施血防綜合治理重點項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疫情促使政府將疾病防治提升到國家政策層面,從 50年代主要依靠群眾性衛生運動,到80年代依靠科技進步,新世紀重視生態綜合治理,是我國傳染病防治科學政策演變的重要趨勢。
科技規劃是合理確定科技發展目標,并為實現這些目標而采取的政策措施。科學的科技規劃能確定正確的方向, 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科研效率。我國在血吸蟲病防治中重視科研規劃,1991年制訂《全國綜合治理血吸蟲病防治“八五”規劃》,提出“目標是在科研方面對高效、低毒、價廉的滅螺藥物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政府制訂要開展血吸蟲病流行規律和傳播動力學、綜合治理和優化組合的防治措施、新滅螺方法和高效低毒的殺螺藥物、個體防護新藥和考核療效的新診斷方法等項研究, 為防治工作的新突破作貢獻”[5]。國家下發《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八五”科研規劃》進行具體指導,研究目標是改進檢測抗原的診斷方法,探索理想的滅螺藥物,研究長效適合應用的口服預防藥物,開展血吸蟲病流行規律和綜合治理的防治措施,研究個體防護新藥和新的診斷方法等,對血防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1997年,國家頒布《全國綜合治理血吸蟲病“九五”計劃》,提出“加強科學研究。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及衛生部、農業部、水利部、林業部要把重大血防科研項目列入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和本部門科研規劃。積極組織多學科的科研人員協作攻關”[6],鼓勵開展血吸蟲病防治對策、血吸蟲病免疫診斷、血吸蟲病防治藥物、殺螺藥物、血吸蟲疫苗以及農業開發、畜禽結構調整與血吸蟲病流行關系等課題研究。新世紀以來國家重視生態環境建設與綜合治理,2004年7月23日全國下發了《預防控制血吸蟲病中長期規劃綱要》指出了要以技術為保障,要將血防科研定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指出“將血防科研項目列入國家重點科研計劃,組織多部門、跨學科的聯合攻關。研究開發新型有效、方便快捷的查螺查病方法和高效、安全、價廉、方便、持久的滅螺藥品及預防、治療藥品,研究篩選預防疫苗”[7],研究目標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防治策略與血防衛生學評價等,產生重要的社會效益。
建國以來,我國通過有效的科學政策發展血防科研事業,成果顯著,血防科研通過很多項目研究,八五期間有8個國家血防攻關項目,32個應用研究項目,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有59個等,對于血吸蟲病的防治發揮重要作用[5]。一是血吸蟲病診斷的方法。80年代安徽涇縣血防站研究的“塑料管環卵沉淀反應診斷血吸蟲病”成果方便、易行,得到了很好的推廣。1990年經專家評審,推薦給衛生部。目前專家們在進行基因重組抗原研究,將在血吸蟲病的診斷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二是防治血吸蟲病的新藥物。1977 年我國合成了治療血吸蟲病口服新藥物吡喹酮, 80年代以后吡喹酮開始在全國推廣使用,90年代開始國內研制出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口服兩種藥可以殺死童蟲,防止急性感染。滅螺藥物生產出25%氯硝柳胺懸浮劑(SCN),這種藥高效、廉價、方便、對環境無污染。近年通過“以機代牛”策略減少感染,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效成分進行生態滅螺,中醫專家還研制出 “腹水草”、“老虎草”等中藥,有效防治血吸蟲病。三是臨床病理研究。對血吸蟲病的病理機制研究,科研人員通過10萬例晚期病人的臨床治療,研究血吸蟲病的發病機理、病理變化、病型分類和治療方法,進行血吸蟲病流行性規律研究,創造有效的治療方法。近年還研究建立血吸蟲病基因數據庫。我國學者通過科學研究產生豐碩的成果,有力推動了血防防治工作的深入發展。到1995年,已有廣東、上海、福建、廣西、浙江5省、自治區、直轄市消滅血吸蟲病。據2003年統計,全國433個流行縣中,已有260個縣達到傳播阻斷標準,63個縣達到傳播控制標準[6]。
我國血防科技政策及成效留下了有益的啟示。首先,防治傳染性疾病是國家重要的公共衛生職能,需要通過國家政策來推動。我國從50年代開始,對于血吸蟲病制訂專門防治的政策,納入國家的發展規劃,充分說明傳染病防治需要納入國家公共管理職能范疇,才能得到有效的防控。其次,慢性病傳染病的防治要以科技為先導,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與預防水平。從國家層面加強科研工作,通過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產生大量的科研成果,從不同層面提高防治水平。注重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專項科技規劃,有利于開展具體疾病防治科研工作。再次,血防科研規劃要預防為主,進行綜合治理,保護生態環境,做到人與自然、生物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血防工作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的變化, 面臨新的問題,因此應不斷深入研究影響血吸蟲病流行的社會、經濟、行為和環境因素, 通過國家政策的干預,加強科學規劃與科學研究,促進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良性發展。
[1]王隴德.中國血吸蟲病防治歷程與展望[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周恩來.國務院關于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57,(18):2-9.
[3]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強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決定[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1990,4(2):71.
[4]國務院.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04,(20):13-16.
[5]國務院.全國綜合治理血吸蟲病“八五”規劃[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1992,4(2):71-73.
[6]國務院.全國綜合治理血吸蟲病“九五”計劃[EB/OL].[1997-07-09].中央人民政府網站政府信息公開網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
[7]衛生部,發改委,財政部,等.預防控制血吸蟲病中長期規劃綱要(2004-2015)[J].云南政報,2004,(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