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蘭春
(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8)
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社會發展對高職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目標,培養社會需要的、有一技之長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實踐教學是全面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它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構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具有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培養組織能力、創造能力等作用,是其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因此,在兒童康復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動手能力尤為重要。為確保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獲得良好教學效果,需從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條件、師資等多方面著手,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設計教學體系和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徑。通過對行業單位一線崗位工作深入調研,召開畢業生座談會、專家論證會等,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進行研討,合理調整專業課程計劃中理論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的結構和比例,從而形成設置合理的課程方案,以促進不同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建立以崗位工作任務為中心輻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以就業為導向進行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在準確的崗位需求分析基礎上,強調以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即以完成崗位工作任務為核心派生工作項目,以完成項目為目標派生工作職責,以勝任工作職責為導向重組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重新設計課程體系。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而且要求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實踐操作能力,畢業后盡快適應職業崗位工作。
兒童康復作為一個集教師與康復訓練師為一體的職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對特殊兒童教育教學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而且要求學生具備對特殊兒童進行診斷評估及康復訓練的能力。因此,課程體系的開發和設計除了要考慮學生康復專業能力的培養外,還應考慮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不僅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還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從而獲得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此,在課程結構設置中需增加實踐課時比重,以增強學生掌握、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做到“醫教結合,理實交融”。
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包括發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交流和表達能力、學習能力等。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成績考核等環節都應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基礎知識部分不必面面俱到,應根據職業能力培養需要,該精講的要講透,可自學的適當點撥,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改變“填鴨式”和過分偏重講授的教學方法,積極實踐案例教學、模擬教學、情境教學,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積極提倡因材施教,探索多樣化、個性化教育的方法。大力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切實加強實驗課、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管理和評估,從制度上、組織上、人員配備上、設備和基地建設上切實保障實踐教學質量。同時改革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改變以往單純閉卷考核方式,采用閉卷與實踐技能操作相結合的考試方式,加強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實施過程應是一種開放的教學過程,與之對應的課程評價不應拘泥于書面試卷評價,而應注重在實際工作情境或模擬工作情境中評價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種靈活性和開放性的課程評價方式,把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的訓練放在重要位置。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根據崗位要求全面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及創新能力,從而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監控。
根據人才培養需求以及質量工程的推進和專業建設的發展,近年來高職院校加大了實驗實訓設備的投入力度,實踐教學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也存在發展不均衡的狀況,有的缺少實驗設備,有的實驗設施陳舊落后等,這些都大大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為保障實踐教學的正常進行,提高實訓效率,急需根據行業發展狀況更新、增補實訓設備和儀器,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實訓設備滿足實驗實訓教學需要。作為兒童康復專業來說,要加強感知覺統合實訓室、物理治療實訓室、作業治療實訓室、聽力語言訓練實訓室建設,增補評估、訓練器材,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從而保障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
兒童康復專業要完成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必須通過教學研結合方式,吸收社會物質資源和智力資源,積極探索與康復中心、特殊兒童早期干預中心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兒童康復專業的辦學活力;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尋求合作伙伴,拓展服務空間,在課程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強合作與聯系,進而促進兒童康復專業與康復中心“雙贏”,走共同發展的道路。同時要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人、財、物資源,積極服務社會,建立服務特殊兒童的早期干預中心,為學生學習提供真實情境,推進“做中學、學中做”人才培養理念的實施。此外,特殊兒童早期干預中心的建立也將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高校畢業生要想盡快適應社會、適應崗位,就要有“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應具體分析社會認可度高、對學生就業有利的職業資格證書,總結其技能考核的內容與要求,優化訓練條件,創新訓練手段,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能順利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增加學生就業的砝碼。推行“一本多證”制度,要以能力為核心,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制度安排上,為學生獲得職業培訓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提供方便,使兒童康復專業學生能獲得對就業有實際幫助的教師資格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手語等級證書和特殊兒童康復訓練師證書等。職業技能的培養,重在訓練、實踐,要緊密聯系特殊兒童康復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把實踐教學貫穿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把課內學習和課后練習相結合,校內訓練和校外實踐相結合,堅持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考試、崗位技能考核相銜接,圍繞崗位需求,加大技能訓練力度,把兒童康復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與特殊兒童康復事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教學質量的保障,是專業建設的基礎。構建特色鮮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有一支與之相適應的具有扎實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要采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策略,打造出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更加合理的教學團隊。積極引進具有宏闊的學術視野的學科帶頭人;同時加強對現有青年教師的培養,以國際合作項目為依托,鼓勵他們出國深造,資助青年教師參加國內學術會議等,提高他們的科研和學術水平,鼓勵青年教師在職進修和攻讀更高一級學位。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有計劃地選派專業教師到康復中心實踐鍛煉,提高綜合業務能力;同時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從康復中心、特殊兒童早期干預中心聘請一批有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到校做兼職教師,在教學中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注重各級教學名師的選拔和培養,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實行主講教師負責制,青年教師導師制,努力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相互聯系的角度出發,從各影響因素、教學環節入手,切實做好每項工作,扎扎實實地推進實踐教學,才能確保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