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文,韓 雪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
超聲醫學碩士研究生教育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創造性超聲人才的重任,因此,超聲醫學研究生的培養直接關系到我國超聲事業的發展。目前,超聲醫學研究生導師多是本學科的學術帶頭人,肩負著醫療、教學及科研等多方面的重任,往往忽視了對碩士研究生的全面培養;而研究生大多是本科畢業直接考取的碩士,從而缺少臨床和科研方面的工作經驗[1]。因此,探討超聲醫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問題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筆者就如何培養超聲醫學碩士研究生的臨床技能、科研創新意識、超聲思維模式、人文素質等方面作一簡要總結。
由于就業壓力的增大和社會對高級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多數本科生為了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用大學最后一年時間復習考研,而這一年正是他們學習專業知識和進行臨床實習的關鍵時期。因此,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臨床操作技能較為缺乏,需要重點培養。
課堂教學是培養研究生的首要環節,同時也是提高研究生能力的基礎環節。研究生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對疾病做出正確診斷。因此,要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除了開設專業課程以外,還應增加交叉學科知識的講授。一名合格的超聲醫生,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了解其他影像學知識。在臨床工作中,超聲醫生應結合多種影像學資料及患者的臨床表現對疾病進行綜合判斷。課堂教學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如專題講座、最新進展報告、病例討論等。定期在科室開展專業知識講座,由高年資醫生給研究生講解臨床上常見疾病的超聲診斷過程,讓研究生多渠道、多角度地吸收知識。
超聲醫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對醫生操作技能有很高的要求,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超聲診斷分析思維能力、能獨立診斷本學科常見病、能對下級醫師和實習醫師進行業務指導、能達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第一階段要求的臨床工作水平、能掌握本學科扎實的理論和全面專業知識的人才[2]。良好的工作環境、充足的實踐機會以及醫生的言傳身教,都對超聲研究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聘請操作規范的專家、教授組成超聲實踐技能指導小組,定期為研究生安排超聲操作示范,規范研究生操作手法;在導師與研究生人員不對等的情況下,指定副高以上教師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盡量做到“一人一師”;讓每一名研究生都有親自動手的機會,并要求研究生對每一名自己檢查過的患者都要做好隨訪,從而檢驗自己的診斷水平。如遇到診斷錯誤的病例,首先讓研究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尋找誤診原因,然后由上級醫生會診并指導研究生做出正確的診斷,通過反復多次的“實踐—檢驗—自查—指導”學習過程,使研究生的診斷水平得到提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研究領域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有了創新意識、創新思想才能形成創新行為,從而產生創新效應,并取得創新結果,實現自主創新[3]。超聲碩士研究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自始至終貫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過程。每年讓研究生多次參加各種學術會議,了解超聲發展的最新動態和創新特點;鼓勵研究生多與專家進行交流,使研究生直接感受其創新過程,領悟其成功經驗和創新精神。積極創新的人應該勇于突破,在借鑒前人優秀成果的同時,提出自己的想法,因此,研究生在實驗過程中,如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要學會用與他人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敢于打破舊的思維模式,以事實為依據,只有這樣,才能在科學研究中取得創新性的突破。
研究生培養區別于本科生培養的另一個方面體現在科研能力的培養上。科研能力包括科研的洞察能力、科研的創新能力、科研的動手能力、科研的邏輯思維能力、合作溝通能力以及英語論文讀寫能力[4]。科研基本功的訓練是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重點。科研能力的培養應以總結臨床實踐經驗或解決臨床問題為前提,密切結合臨床工作,要求研究生在繁雜的臨床工作中,保持敏銳的科研洞察力,隨時隨地發現問題,從細微處入手,找出科學研究的切入點,思考其是否具有科學研究價值,并作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此外,還應培養研究生查閱文獻的能力。查閱文獻獲取科研信息的能力是超聲研究生進行科研創新的基本能力。醫學科技情報資料反映了國內外醫學學術發展的最新動態,是科學工作者了解同行工作、追蹤國際最新動向的窗口,也是確定或調整課題方向的重要依據[5]。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應鼓勵研究生養成每天查閱文獻的習慣,專門請醫學檢索教研室教師向學生傳授查閱文獻的方法和技巧,使研究生根據各自的研究方向認真查閱文獻,了解自己的研究課題在國內外的進展動態,摸清前輩所做的工作及達到的水平,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甚至萌發新見解。我們還應要求每位研究生多寫綜述、科研標書等,使其在獲取科技信息方面得到更多的經驗積累;還應注重培養研究生的英語能力,英語能力的強弱決定著研究生獲取國外文獻資料的廣度和深度。可以每兩周組織一次外文文獻抄讀學習,由研究生擔任主講,就近期查閱的文獻進行重點匯報,提出問題并進行討論。通過讓研究生學習查閱文獻,使其及時更改研究內容,提高科研水平。
超聲醫學是一門抽象的科學,超聲圖像的成像和觀察都在一個動態的狀態下進行,例如從不同方位多層面、多角度觀察同一器官,這是超聲相對于其他影像檢查手段的優勢,同時也是研究生學習的難點[6]。在臨床工作中,指導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研究生將顯示屏上的超聲圖像與解剖圖像進行概念轉換,從而建立研究生的立體思維,改變其單純的平面思維概念。幫助研究生建立立體思維,首先要讓研究生憑借積累的解剖學、病理學及成像技術知識等去辨認二維圖像,同時進行逆向思維,使研究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個虛擬的三維人體組織結構,然后讓研究生根據病情進行綜合判斷,最后達到診斷的目的。整個影像成像診斷過程就是一個“立體—平面—立體”的變換過程。
醫療衛生行業是個特殊的行業,肩負著維護人類生命安全及健康的重任,因此,人文素質教育在研究生培養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7]。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研究生的人文精神,指導教師要用長期積累的經驗陶冶、教育研究生,讓研究生理解人的道德精神價值。提高研究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養,培養研究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完善的人格,使研究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加強醫德教育,將醫德教育滲透到研究生的臨床實習、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等各個環節中。對醫學研究生進行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訓練,使其明白一些基本的問題,如面對患者時何種穿著是得體的;如何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如何平等對待富裕和貧窮的患者;如何形成嚴謹誠實的科學態度。
超聲醫學研究生是我國超聲事業發展的主力軍,通過多年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實踐,筆者認為,對超聲研究生的培養應從專業知識、臨床技能、科研能力、超聲思維模式和人文素質等多方面進行聯合培養。作為醫學教育者,應順應當前的教育改革和社會需求,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創新改進,從而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為國家輸送高水平的超聲醫學人才。
[1]王槐志,張朝斌,唐藝宸,等.談外科碩士研究生的全面培養[J].醫學教育探索,2010(2):152-154.
[2]任偉.淺談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培養[J].醫學教育探索,2009(1):88-90.
[3]王云,吳安石,岳云.麻醉科研究生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國病案,2011,12(9):62-63.
[4]蔣吉英,姜紅心,李磊,等.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8(1):34-36.
[5]張明華,趙珍先,葛海燕,等.研究生信息檢索課教學應重點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9(5):52-54.
[6]王茵,趙寶珍,熊文峰,等.臨床醫學生超聲診斷教學改革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5):1052-1054.
[7]鄭少玲,倪曉潔,陳琰.對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幾點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07,4(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