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微
(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對外科技和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大。社會對醫學人才的要求不僅要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高水平的外語能力,醫學英語在醫療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這要求醫學生不僅能夠閱讀原版醫學英語期刊、論文,聽懂外國專家講座、外國教師講課,而且還能夠運用醫學英語撰寫論文、實驗報告及臨床病例。為此許多醫學院校都開設了專業英語課。然而實際的醫學英語教學情況卻不盡如人意,還需不斷完善和改進。
以牡丹江醫學院為例,其醫學英語教學水平還不高。教學中未能擺脫傳統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片面注意傳授書本知識,不能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方法上,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傳統講授教學模式為主,不考慮學生是否理解;教學形式上比較單一,多采用講解單詞翻譯課文的傳統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醫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社會的需要[1],筆者現針對醫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中采用了構建主義理論教學模式的具體情況進行介紹[1]。
近二十年來,把學生作為知識灌輸對象的行為主義理論,已經讓位于把學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題的認知學習理論。隨著心理學家對人類學習過程認知規律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理論逐漸流行。
建構主義源自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由于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總之,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較有效的認知學習理論,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較理想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必須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屬性。學習的質量是學習者建構意義能力的函數,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能力的函數[2。
3.1.1 情景型學習模式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只有在實際情景下進行學習,學習者才能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知識同化和重組當前學到的新知識。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在教學設計中,創設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是重要的環節或因素。
因此,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下,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如音像資料、CAI和多媒體課件來豐富課堂,使學生處于真實的英語環境中充滿熱情地學習,會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根據課程所需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3],如通過小組表演、問答、情景模擬對話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體驗活動過程中自主思考、自由表達,從而讓學生的知識體系不斷豐富、提高和發展。建構主義的情境是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目標來設計的,因此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共同完成了教學目標。
具體實施:1)設計多種話題情境。教師可以提出一個跟所講文章相關的話題,或提供相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以辯論、訪談、演講等形式進行討論。給學生提供一個話題情境的平臺,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結構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達到通過話題情境主動構建新知識的教學目的[1]。2)角色扮演。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情境扮演角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讓學生進入所學知識的情境中,成為其中一員,從而體驗學習內容,更好地實現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3.2.1 協作型學習模式
建構主義認為協作應該貫穿于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學習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進程的自我反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及意義的最終構建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他人的幫助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將班級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中每一個成員都要通過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等方式參與完成任務。學習小組成員可以通過會話來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學生經歷了討論、質疑、探索、思考和判斷等思維活動從而達到意義構建的目標。協作學習不僅可以促進學習者意義的構建,也可使教學適應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促進其相互了解,并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具體措施:1)師生互動。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和合作以及教師的針對性指導,來提高學生知識建構的質量。如教師在進行精讀的文章教學中可將語篇分析與文章講解結合起來。把教師一人講解新詞的過程轉為對大家一起做閱讀理解的過程。教師與學生互動,共同分析文章判斷詞性、詞意,進而理解掌握新的單詞和語法,通過教師提問學生討論的方式完成對篇章的理解。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從單項交流轉向互動交流。2)學生間互動。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更好的完成知識的構建。如教師在課前布置和新課相關的小品表演的主題,學生根據給出的主題,互相討論,確立表演形式和內容。小組成員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實現對知識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建[5]。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主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而不是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的變化[6]。 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可以提供學生充分表現的機會,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主動探索和發現知識,從而構建新的知識,培養學生的首創精神。
具體措施:學校英語教學計劃、課時、教學內容的設定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他們的差異性設定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的能力和特點,教師預設的教學任務要具有一定的彈性。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同時,激發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7]。
綜上所述,建構主義理論提出的教學理念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理念,對醫學英語的教學有很多有益的啟示。醫學英語教學中雖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但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改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仍對醫學英語教學有著巨大的實踐意義。
[1]趙慶虹.高等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革初探[J].醫學與社會,2005,(6):64-65.
[2]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8.
[3]薛國鳳,王亞暉.當代西方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評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1):95-99.
[4]田數森,顧寶珠.提高大學生閱讀能力策略探析[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7,(3):331-332.
[5]楊坤倫,陳 益.建構主義理論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9,(5):225-226.
[6]楊靜怡.基于建構助主義理論的大學情境教學設計[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1,(4):107-109.
[7]石紅妮.高職護理英語教學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7,(1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