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吳方評,楊宏健
(懷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懷化 418000)
天然藥物化學作為大專藥學骨干專業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實用性很強技術課程,因此實驗實訓教學成為本課程的重要教學環節。在實踐教學中,既要使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切合藥學大專生的人才培養目標,也要使課程的應用性和實用性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彰顯,不能照搬本科教學和一般課程的教學模式。調整藥學大專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方案,加大實驗實訓教學改革,優化實踐性教學設計和技能考核等[1],將有助于本課程實驗實訓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本文就本課程的教學心得與體會進行總結。
實驗實訓教學是區別于理論教學的一種實踐性教學方式,通過實驗實訓教學可以將空洞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感性認知,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需要。實驗實訓教學不但能使學生建立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和現實體驗,并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成就感、知識有用感等,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反映天然藥物化學的理論知識枯燥無味且令人費解,而實驗實訓課使他們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變得有血有肉。因此應基于強化實驗實訓教學改革為目標,對藥學大專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方案進行新的調整和規劃[2]。
藥學大專天然藥物化學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學期,課時安排在70~80學時之間,實驗實訓課時大多控制在50%以內,實驗實訓課時占總課時的比率與本科的課程設置類似。以往授課后學生普遍反映理論課教學內容難以理解和記憶,而實驗部分的內容,不但增強了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加深了記憶。鑒于此,在保持課時總量不變的條件下,通過將本課程的理論課教學課時和實驗實訓教學課時安排所占的比例多少進行調整,將理論課時壓縮到45%以內,實驗實訓課時增加到55%,這樣的計劃與以往課時比率相反。事實證明,這種課時安排不但沒有弱化理論教學,相反使部分在理論課上學生難以想象和令人費解的理論知識在實驗實訓課中變得豁然開朗,使實驗實訓課成為理論課教學的延續和深化。
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和交叉往往使得有些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出現不同程度的重復和類重復。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內容與藥學大專其他骨干課程,如天然藥物學、藥物分析、藥物化學等在內容上均有一定的交叉和關聯,通過對相關課程實驗實訓教學內容和本課程實驗實訓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后,刪除部分陳舊且脫離教學目標的實驗實訓教學內容,如氧化鋁軟板的活度測定實驗、金屬離子吸附實驗等,將有助于增加其它實驗實訓內容的寬度。
要使實驗實訓教學內容的精簡改革獲得良好效果,與相關課程授課教師之間的實驗實訓教學交流是很有必要的。通過教學交流,可以從專業課程體系層面上得知各課程之間的內容與關系,大膽刪除陳舊重復內容,增加實用性、應用性、綜合性實驗的內容寬度,以提高實驗實訓課堂教學效果。如三顆針中小檗堿的提取分離實驗中,分別涉及到三顆針藥材質量鑒定(包含藥材定性和不同產地藥材小檗堿的含量測定)、小檗堿的提取(不包含同提取因素水平)、提取小檗堿的質量鑒定(薄層鑒定、紫外鑒定、HPLC鑒定)等[3]。通過完善實驗實訓課內容的系統性和靈活性,使學生知道天然藥物提取方法的一般規律,生產過程中所要經常采用的技術等,使實驗實訓課程內容緊貼實際生產,順利實現實驗實訓教學目標。
科學合理的實驗實訓設計有助于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按實驗教學目標設計的不同,一般將教學實驗分為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4]。藥學大專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實訓課,總體設計上與其他技術課程一致,也必須兼顧上述3類實驗的設計和引入,以使學生在實驗實訓教學中實現知識信心、知識興趣和知識運用的教學培養目標[5]。
驗證性實驗的設計與運用可以使實驗教學主體取得對理論教學知識的感性認識,使其產生對知識和技術的信心與興趣,使枯燥的理論知識有血有肉地進入腦海。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實訓教學內容中,藥物的薄層鑒定和化學鑒定可以成為驗證性實驗的設計內容,如以“槲皮素和蘆丁為對照的槐米薄層鑒定”和“蘆丁提取物的化學定性試驗”中的“鹽酸鎂粉反應”、“α萘酚-濃硫酸反應”等。在驗證性實驗設計中,為了有效強化學生認識薄層鑒定或化學鑒定實驗的科學性與可靠性,也可以設計增加某些陰性對照物。驗證性實驗應以實驗技能由簡到繁、由基礎到應用為設計原則,適當安排學生參與實驗準備過程,在實驗過程中應多加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現象描述方法與技巧、結果判定技巧等,實驗務必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
探究性實驗在教學中既可以培養學生對天然藥物化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思考、實踐和運用能力,也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賦予學習成就感[6]。探究性實驗也稱設計性實驗,其特點就是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組織實驗,選擇實驗操作方法或程序,實驗的結果不是確定的。下面簡單介紹一種天然藥物化學探究性實驗設計。將不同中藥粉碎物提供給不同實驗小組的學生,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采集植物材料,要求學生通過一定方法鑒定所含的主要化學成分類別。鑒于課時有限,可以事先把材料制備成一定的提取液,然后要求學生自行進行實驗并判定所做實驗材料的成分種類,不采用現成實驗報告模式而要求學生自主撰寫。探究性實驗可以讓學生自主利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思考和實驗,達到自覺運用知識探究實驗結果的教學目的。天然藥物化學的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區別在于前者實驗結果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而后者是已知的,在許多情況下可以將驗證性實驗與探究性實驗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
通過培養,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天然藥物化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綜合性實驗的設計和實施必不可少。綜合性實驗應以盡量切合生產實際為設計原則,通過綜合性實驗后,一個完整的近似生產過程的實驗將展現在學生面前,進而培養學生對實際生產的感性認識,即天然藥物提取分離制備或生產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天然藥物提取分離的3個步驟包括中藥材質量鑒定、有效成分提取、提取產物質量鑒定3個環節,其目標是得到合格產品。一般來說,實際生產過程往往簡化工藝和并使用可靠實用的質量檢測技術,故在實驗中應指導學生盡量做到簡化程序、降低成本、培養學生實際生產認識。如在“大黃蒽醌類成分的提取分離”實驗中,大黃總蒽醌的含量測定、總蒽醌的提取分離、總蒽醌提取物的質量鑒別、總蒽醌的提取率計算等環節必不可少,具體如何簡化工藝和成本由學生自主選擇,以達到培養實際生產概念的目的。
教學效果評價與考核仍然是實驗實訓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問題在于筆試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實驗實訓操作技能,而以個體學生為單位的實驗操作技能考核又存在測試時間太長和無法監測操作過程等缺點,因此,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實訓技能考核必須兼顧時間和效果,才有實際應用意義。本著上述設計原則,可以將“天然藥物化學成分預實驗”的方法運用到考核內容中來。具體方法是將考核對象按5人一組分批考核,每個考核對象的實驗臺上分別提供兩種不同的中藥提取物和各種化學試劑,考核要求設計如下。(1)考核對象通過化學方法鑒定所拿到提取物的化學成分類別;(2)要求考核對象將實驗操作記錄在相應的表格中,表中內容包括:加入試劑類別、反應現象描述、單一現象結果初判、綜合判斷等內容;(3)考核時間15分鐘;(4)考核時監考教師觀察考生實驗操作規范性,對不規范的操作進行記錄并減除考核分值。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考核設計既可行,也能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以及操作規范性等。
實驗實訓教學和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必須圍繞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7]。天然藥物化學作為藥學大專課程體制中的一門重要技術課程,實用性和應用性都很強,故其實驗實訓教學應該成為本課程的核心教改研究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天然藥物化學不能簡單照搬一般課程的教學經驗或模式,必須充分考慮教學主體的培養目標等實際情況和課程特點,大膽改革教學方式與方法,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做到教學方法得當,考核形式得體,順利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1]康文藝,王金梅,關愛民,等.自主設計法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1,27(3):55-57.
[2]李洪娟,代現平,孫居鋒,等.引導學生開展天然藥物化學設計性實驗的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3):298-230.
[3]吳方評,楊宏鍵,楊勇.正交設計在黃連中小檗堿提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9(25):201-202.
[4]楊官娥,郭瑩,張輝,等.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課教學中開展研究型實驗的實踐[J].藥學教育,2010,26(2):46-48.
[5]朱忠華,葉友華,朱世仁,等.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探討[J].亞太傳統醫藥,2011,7(1):150-151.
[6]劉玉明,李彩文.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1,26(8):120-122.
[7]楊宏健,吳方評,馬俊.高職高專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模式新探[J].藥學教育,2011,27(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