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群,郭六六
(平涼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平涼744000)
新中國成立以來,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專業防治隊伍,投入了大量的防治經費,開展了地方病的查、防、治、科研工作,使我國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查清了一些地方病的病因、流行特征、地區分布,有效地遏制了地方病對病區群眾的危害。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開放和地方病病情的減輕,政府對地方病防治工作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防治隊伍不斷流失,專業隊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地方病防治工作受到嚴重的影響,致使防治工作出現滑坡。
2005年以來,隨著國家對公共衛生事業的重視和支持力度的加大,地方病防治被列入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防治經費投入不斷增加,可以說是地方病防治工作迎來了“第二個春天”。基層防治機構通過項目帶動,既保證了工作經費,又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有效地推動了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成效。
通過項目實施,極大地帶動了地方病常規監測,使防治工作走向正規化。項目內容涉及的范圍廣、覆蓋的人群多,通過項目的管理、檢查、考核、考評,進一步規范了地方病防治各項措施的落實。極大地鼓舞了基層防治人員的工作熱情,調動了工作積極性,促進了防治隊伍和防治機構的能力建設,提升了防治能力和水平。在新形勢下,為地方病防治事業探索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項目管理只是在宏觀上進行統一管理,缺乏系統管理。在項目的組織實施中,普遍存在重視項目爭取工作,忽視項目實施管理;注重項目安排,忽視項目督導檢查;注重目標任務的完成,忽視完成的質量和效果評價等問題。《項目管理方案》只是在省級層面制訂下發,大多數市、縣都沒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訂《項目管理方案》。在制訂《項目技術方案》時,與工作現狀結合不夠緊密,針對性和操作性不強,項目管理不規范,隨意性較大。
地方病防治隊伍能力建設明顯滯后,設備老化陳舊或短缺。受人員和設備的影響,項目執行能力不強,項目完成質量參差不齊,顯然跟不上項目管理的要求和繁重防治任務的需求。
各級項目管理和項目實施單位普遍存在著人員少、督察指導不到位、力度不大的問題。基層單位在實施項目時,由于一些困難和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發現和解決而較大地影響了項目的完成質量。甚至有些單位不能很好地按方案去實施項目,存在編造虛報的問題,敷衍應付。
強化項目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推動工作措施的有效落實,促進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保證項目實施質量和效果。方案是對項目工作的具體安排部署,能夠明確各部門和單位承擔的工作職責和具體的工作任務,明確具體的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條件。在項目確定后,各級項目管理實施單位都要制訂出詳盡可操作的《項目管理方案》和《項目技術方案》。上級單位要加強對項目單位的督察,尤其是對技術方案進行審核指導,增強方案的可行性、針對性和指導性,為順利實施項目打好基礎。
要做好項目工作,人是第一位的要素。通過加強項目培訓,使每一位參與項目的工作人員完全理解和掌握項目實施的每個環節的工作內容,并且全面掌握和熟練應用要完成每個環節工作內容的技能和規范標準要求,切實提高執行能力,為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各項工作任務做好人才和技術保障。加強和重視項目啟動工作,爭取各級部門和單位的支持配合,擴大社會影響,為項目工作的順利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上級單位要及時了解項目單位的工作進展,在關鍵環節上要掌握具體做法,看是否符合技術要求。對于不符合技術規范的要及時進行指導糾正;對于項目單位能力不足的,上級單位要派專業技術骨干到項目單位幫助指導開展工作,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同時,開展人員培訓,幫助基層人員提高業務技術水平。
督導工作要把握時機,突出工作重點;不僅要聽取工作匯報,更要進行資料核查和現場調查;不僅要強調工作進展,更要突出工作質量;不僅要發現和改進存在的問題,更要善于發現典型,樹立典型;不僅要督察工作任務的完成,更要注重效果評價。通過強化督察指導,促進項目規范實施,高質量地完成項目任務。
[1]格鵬飛.甘肅地方病預防與控制[M].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