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軍文
(蘭州市衛生學校,甘肅 蘭州 730030)
外科護理學是臨床護理課程的一門重要分支,它具有很強的專業操作性、技術實踐性,內容涵蓋了醫學基礎理論、外科學基礎理論和護理學基礎理論及技術。其涉及面廣,內容抽象,如果運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容易照本宣科,這樣就會導致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學習起來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學生淡忘了已學過的知識,會使理論與實踐脫節,從而產生厭學情緒,進而影響學習效果。筆者在近幾年的外科護理學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現將教學過程淺述如下。
外科護理學是一門專業技術較強的學科,新課程的導入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傳統的授課方法長期存在著“填鴨式”的呆板教學模式,教師講課存在“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滔滔不絕,學生心猿意馬,嚴重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課堂實踐活動。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愿望。”因此,對于專業性、操作性較強的外科護理學來說,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尤其是第一堂課,教師要精心設計引導語。例如:首先,讓學生知道臨床護理是一門橋梁課程,為其今后的護理工作奠定了基礎;其次,介紹相關學科的特點;最后,導入問題:(1)常見外科疾病有哪些?(2)相關的致病因素有哪些?(3)針對這些病人應如何護理?再比如,講授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先將甲亢病人的身體狀況表述出來,如:中年婦女,食欲亢進,體重下降,頸部腫大,眼球突出,性情急躁,怕熱,多汗,接著導入問題:(1)這位病人出現了什么問題?(2)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由此引出甲亢的定義、病因、病理、治療及護理。這樣,通過教師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外科護理學教學質量。
病例引入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要求結合臨床教學特點,應用生動形象的典型病例,把學生引入病例情景中,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一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實際特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多樣性的病例提出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者的角色轉變為主動學習者的角色,同時也促進了知識的鞏固與應用。在病例運用的過程中,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不斷思考探索,這樣不但有助于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而且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護理程序并進行整體護理,為其以后的臨床實習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例如:李某,女性,55歲,右側乳房上有腫塊兩個月,自覺生長較快,無疼痛,無紅腫,入院檢查治療。體格檢查:右側乳房外上象限觸及一約3.5cm×2cm×2cm腫塊,表面不光滑,邊界不清,質地較硬,與胸肌無粘連。乳房局部皮膚凹陷呈“酒窩征”。右側腋窩觸及兩個蠶豆大小淋巴結,活動度好,無粘連,左側腋窩未觸及腫大淋巴結。請分析該病人癥狀是什么?應該做哪些輔助檢查?最可能的護理問題和護理措施是什么?主要的治療手段是什么?術后應注意哪些問題?通過這樣的學習把臨床護理實踐與課堂授課有機結合起來,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在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展開討論,充分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多向性,也增強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從而真正實現了“雙主模式”指導之下的課堂教學。
在講完一個完整內容后,以整體護理程序為框架,選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且知識面緊扣教學大綱的病例,由學生展開討論,制訂護理計劃。從病例的臨床特點、護理問題、輔助檢查、護理措施、治療原則等方面詳細分析,讓學生將學到的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病例中。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適當引導,鼓勵學生主動分析、判斷,對討論中出現的問題和存在的誤區,及時進行糾正,最后做出正確評價。通過這樣的強化練習,學生進一步鞏固了知識,形成了有效記憶。
綜合歸納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有機結合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對外科護理學理論知識按一定章節進行歸納,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掌握,同時也對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這種學習方法下,可以使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綜合、歸納,教師講授課程內容時要深入淺出,要使學生既能從中有所領悟,又能得到深層次的思維訓練。合理地應用綜合歸納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應用綜合歸納法時要求教師熟悉本專業教材,且具有較強的鉆研專業理論知識的能力,這樣就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正確分類和全面歸納,既有利于在教學活動中講明難點,突出重點,還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在教學中,在使學生熟悉和掌握基礎內容的基礎上,再用一定的方式將臨床上易于混淆的身體狀況、體征及治療要點進行歸納綜合,使學生提高記憶的準確性。對一種疾病講解完成后,將該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護理診斷、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治療要點及護理措施等一系列內容用箭頭串聯的方式呈現在板書上,這樣可使復雜的內容簡單化。對于臨床上存在異同點的疾病利用圖表的方式歸納綜合,一目了然,易于學生掌握。如代謝性酸中毒與代謝性堿中毒、呼吸性酸中毒與呼吸性堿中毒、特異性感染與非特異性感染、腹股溝斜疝與直疝、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休克分型等。又如,在講到腫瘤的局部表現時,將其內容總結歸納為口訣:“局部表現是腫塊,中晚期有疼痛,血供不足出潰瘍,侵蝕血管會出血,壓迫空腔生梗阻,最先轉移為淋巴,晚期病人進血道。”簡明扼要,易于學生接受和記憶。
綜合歸納教學法一方面重視學生學習的認知過程,使講授的外科護理學知識條理化、規范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的提高。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無需引導學生學習,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教學集圖片、文字、聲音及視頻于一體,其表現形式具有直觀性,現已廣泛用于臨床教學。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將所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還能刺激學生的視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輕松掌握知識。
在講解生理解剖概要時,教師往往習慣用傳統教學模式口頭講授或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由于學生對基礎知識已淡忘,所以學習起來就會感到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就會對本堂課失去興趣,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采用多媒體課件就會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例如,在講授骨折病人的護理時,如果采用傳統的板書畫圖教學,由于畫圖本身多會出現筆誤,且教師在畫圖注解時受筆跡清晰度的限制,導致學生出現錯誤判斷、內容混淆。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優勢,將骨折定義、形態分類、愈合過程、骨折X線表現以圖片穿插文字的形式,將骨折的復位、固定、功能鍛煉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助于學生拓寬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