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左佳丹陽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簡稱ABC),是一種以作業為基礎,通過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動態追蹤,根據各項作業費用的消耗情況將成本進行合理分配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它是對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創新。
首先,現階段企業大多已采用更為先進的工業和技術,而成本計算方法仍停留在傳統階段,這必將造成成本計算的不準確。同時,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類型日益增多,小批量定制化產品和服務也更加普遍,這種現狀也對傳統的成本計算提出了質疑和挑戰。
其次,當企業生產多種產品或者有多個銷售市場時,如果采用傳統單一的分配率來分配間接成本,將會使成本計算出現誤差,難以對成本追本溯源,進行成本控制。
最后,現代企業已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逐漸轉變為資本密集型,許多人力勞動已被大型機械化所取代。因此,與過去相比直接人工比例大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機械設備等固定成本的大大提升。傳統的成本計算大多是建立在以直接人工為計量單位的基礎上,若在如今的生產條件下仍采用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必將扭曲成本計算結果,最終甚至能夠導致企業決策的失誤。
我國引入作業成本法以來,不僅僅在銀行、醫療、飯店等企業有所應用,在制造業中的應用更為廣泛。作業成本法的使用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該方法在我國企業應用過程中的一些制約因素和問題。
1.理論和技術的欠缺。從理論上來說,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對于作業成本法的了解仍然只是皮毛。大部分企業觀念仍然落后,無法快速適應時代變化,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從技術上來說,雖然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很多技術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我們很難將這些技術應用于我國企業,這也為作業成本法的實施帶來了難題。
2.實施成本過高。作業成本法實施的關鍵是要找到合適的成本動因,成本動因的選擇是實施作業成本法的關鍵,而成本的動因的選擇往往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假如成本動因選擇不當,必將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因此,這對于我國企業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同時,成本動因的選擇不僅需要大量的相關數據材料,而且還需要對企業的生產流程相當熟悉,該現實將毋庸置疑地加大實施成本。
3.社會環境不完善。我國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初步形成了作業成本法得以應用的社會基礎。但縱觀我國國情,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高度的機械化大生產在我國并未形成,傳統的生產方式仍然大量存在,生產的商品化、市場化程度不高。所以,作業成本法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薄弱,社會環境并不完善。
針對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應用中的制約因素,結合我國現實狀況,我提出以下兩點對策建議。
第一,健全內部制度,加強人員培訓。與傳統成本核算相比,作業成本法能夠提供更為準確、詳細的成本信息,最大化的避免會計信息失真。但是,信息的扭曲不僅僅是由于客觀計算方法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人員或財務人員的主觀原因。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需要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因此,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現實狀況,不斷完善內部制度,如:設立內部審計,崗位監督與分離等等,為作業成本法的實行提供良好的運行平臺。眾所周知,作業成本法是一個全員參與并貫穿全過程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該方法的實施是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要將該方法推廣到企業的成本核算中去,需要完善管理人員以及會計人員的相關理論知識儲備。企業可以加強內部員工的培訓,或是與作業成本法應用地較為優秀的企業進行相關交流,使作業成本法盡快適用于本企業。
第二,針對我國國情,創新作業成本法。任何學科的建立和完善與社會大環境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研究成果也是在該國特定環境下形成的。作業成本法的推廣與實施也會受到社會背景的影響。作業成本法屬于管理會計的范疇,而管理會計最初形成于二十世紀初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我國于20世紀70年代后才逐漸引入。在資本主義體制下形成的作業成本法也許并不完全適用于我國企業。這就需要我國在參考自身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創新適合于我國的作業成本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完善作業成本法于我國企業的應用。
與傳統的成本核算相比,作業成本法的優點顯而易見,也更適用于當今的生產環境。當然,在應用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一些問題,關鍵是我們怎樣針對我國國情,找出合理的解決措施,以確保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更為順利地應用。
[1]李然.作業成本法在我國制造業的應用現狀分析[J].財會研究,2010(4).
[2]蘇廣鷹.作業成本法在國內企業實施的可行性分析[J].財會之友,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