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霞 藁城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縣域經濟是突破口和主戰場。產業集群是縣域經濟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力量,大力發展產業集群是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和重要抓手。
1.指導思想。以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形成經濟新的增長極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現有優勢產業為基礎,以產業園區(基地)為載體,以優化發展環境和生態環境為保障,發揮工業經濟主導帶動作用和龍頭骨干企業引領作用,突出特色發展,促進集聚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推動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同步發展,培育和發展一批主業突出、特色鮮明、體系完整、環境友好、市場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實現縣域經濟整體協調快速發展。
2.基本原則
(1)統籌城鄉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按照“一產抓特色、二產抓提升、三產抓拓展”的要求,立足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發展新型農業產業,改造提升工業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努力形成具有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2)圍繞城鎮發展產業,做強城鎮化產業基礎。堅持園區向城鎮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通過企業聚集做強城鎮化產業基礎,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帶動社會事業發展,創造宜業宜居的環境,提升城鎮化發展品位和水平。
(3)堅持大中小微企業協調發展,增強就業和民生保障能力。通過發展各類企業擴大就業崗位,促進城鎮人口充分就業和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進一步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4)注重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1.產業集群規模較小,缺乏龍頭帶動企業。從集群規模來看,大部分集群規模偏小,集群內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缺乏支柱型龍頭帶動企業,很難形成品牌優勢,很多企業產品存在貼牌現象,不利于縣域經濟的發展。
2.產業集群缺乏創新能力。創新體現在思想觀念、技術、設備等各個方面。目前,縣域經濟各產業集群內的大部分企業技術條件薄弱,管理人員素質低下,市場拓展能力較弱,融資能力受到限制,普遍缺乏技術創新和開發能力。而且,集群內企業與學校、科研機構的聯系不緊密,獲取和吸收新技術的能力弱,得不到有力的技術支持。
3.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由于產業集群發展的時間較短,相應的中介服務組織,社會化服務網絡尚不健全,不能有效地為產業集群內生產、經營業務的開展提供服務支持。如與產業集群相關的人才培養、信息咨詢、技術支持、信用擔保、法律稅務、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網站等服務體系的不完善,會導致企業成長、產業升級緩慢,從而阻礙產業集群的發展。
1.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按照企業集中布局、要素集中使用、產業集約發展的思路,加強對產業集群的統籌規劃,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和轉型升級,推進縣域經濟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制定產業集群發展目錄,明確各縣(市)到的發展目標,并且做到每個縣(市)都要結合本地產業特色,科學對標,跨越趕超,爭先進位,制定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引導產業集群健康快速發展。
2.做強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現有服務機構作用,整合社會資源,根據產業發展需要,重點建設技術研發、工業設計、標準制定、檢驗檢測、電子商務、信息服務、融資擔保、人才培訓、商貿流通等專業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創造條件,高標準建設一批技術水平高、服務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綜合公共服務平臺,滿足集群內企業共性技術和服務需求。
3.培育和發展專業市場。加大產業集群專業市場建設力度,重點支持專業市場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和集物流配送、信息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第三方物流平臺建設項目,盡快形成以專業市場為載體,配套設施完備,服務功能完善,信息化水平較高,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物流體系。同時要縮短產業集群與市場的空間距離,使市場的技術信息、供求信息與產業集群的研發、生產、營銷快速對接,增強產業集群的市場競爭力。
4.強力推進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集群發展的引領作用,加強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促進產學研密切結合,提升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零部件技術水平。加強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培育,支持企業引進轉化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提升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研發中心,推廣沙河玻璃研究院組建模式和經驗,建設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為產業集群企業提供公共技術服務。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促進科技資源向產業集群企業開放,財政支持建成的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大型科學儀器、科技文獻等資源向社會開放。企業利用自有資金形成的科技資源向社會開放使用的,政府給予獎勵。
5.擴大對外對內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拓寬產業集群發展空間。鼓勵中小企業與央企和域外企業合作,搞好協作和加工配套,延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優勢。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集群,參與傳統產業集群的改造提升,開展產業集群內生產性服務業的拓展與合作。加強與國家大院大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抓好百家央企進河北、百家院所校進河北有關重點項目的落實,支持共建技術研發中心,搭建合作平臺,建立聯合研發、人才交流、資源共享、成果轉化的良好機制,實現互利共贏。
6.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把發展產業集群作為打造產業優勢、增強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措施,加強對產業集群發展工作的指導和統籌協調,將產業集群發展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明確責任,抓好做強產業集群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工作的落實。
[1]方威,肖衡,李團民.縣域經濟產業集群發展對策探析.湖南社會科學,2010 年第04 期
[2]楊勇.產業集群與縣域工業園區視角下的縣域經濟發展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10 年第2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