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寧波大學商學院
新世紀伊始,我國的經濟即進入了新一輪的通貨膨脹周期,經濟形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給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都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也為決策部門治理通貨膨脹帶來了壓力。本研究綜合分析了此次通貨膨脹形成的機理及其表現的復雜性,為科學治理通貨膨脹提出了建議。
1.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以新的科學技術為發展動力的經濟全球化,正在以跨國公司全球運作的方式,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全球化發展經歷了四個主要發展階段(商業部,2013),如今正處于發展的第四階段:即生產過程在國際之間更加細分,國際分工日趨專業化,不僅帶動了貿易全球化和投資全球化,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這就是我國最新一輪通貨膨脹發生的時代背景。
2.國際國內通貨膨脹現象。2001年始,全球范圍內開始出現能源等價格持續快速上漲,2007年之后全球CPI出現顯著上漲;我國自2003年進入新一輪經濟上升周期,也先后經歷了房地產、股市以及CPI、PPI的輪番上漲,繼之出現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都形象地描述了各農產品輪番上漲的情況。隨著原材料、農產品等價格的大幅上漲,隨之而來的是物價總水平的明顯上漲。
3.通貨膨脹機理分析。通貨膨脹是指整體物價水平的持續性上升,而不是相對價格變化和價格水平的一次性跳躍。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為了應對經濟危機,各國經濟刺激政策頻出,我國為了盡快促進經濟復蘇,也加大了財政支出和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出現了貨幣供給增加和貨幣供給失控,加快了貨幣流通速度,最終推升了社會總需求,導致了通貨膨脹。本研究認為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此次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
經濟學家弗里得曼認為,一般物價或特殊物價,在短期內的上漲,可能由多種原因產生。但一般物價的長期持續性上漲,則無論何時何地總是由于貨幣量增加速度過快而產生的貨幣現象,并斷言這是高通貨膨脹唯一的原因。
4.對新一輪通貨膨脹機理爭論的分析。在此輪通貨膨脹的發展過程中,學術界對新一輪通貨膨脹的分型和形成機理的爭論始終都沒有停止過。學者們在不同時期、從不同的角度對此次通貨膨脹的類型及機理作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形成了以下主要觀點,即分別認為我國最新一輪的通貨膨脹為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結構型通貨膨脹及輸入型通貨膨脹等等,并從理論與實證方面分別進行了論證。本研究認為產生這些情況的原因主要是:
(1)研究選擇的基期問題。物價指數是一個動態指標,即某一時期的價格水平與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對比計算的相對數。因此在進行研究系統的設計時對基期和報告期選擇的不同,必定會對研究結論產生相應的影響。對于試圖提出和檢驗是物價先提高還是工資先上漲的問題,有研究將這類爭論形象地描述為如同在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
(2)選擇研究的角度及研究方法的問題。在一次通貨膨脹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發生各種通貨膨脹現象的更迭與變化。如有研究試圖力爭對本輪通貨膨脹是“成本推動型”還是“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作明確區分,對此有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區分僅僅是理論性的,沒有人可以找到一種方法對其進行清晰地分類;對于結構型通貨膨脹,有研究者認為結構性通貨膨脹理論的問題主要是運用了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來回答宏觀經濟問題,更重要的是結構性通貨膨脹理論沒有考慮貨幣因素;輸入型通貨膨脹是指由于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引起國內物價的持續上漲現象(匯率所致)。輸入型通貨膨脹與經濟開放程度有密切的關系,開放的程度越大,發生的概率越大。顯然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我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將目前的通貨膨脹單獨歸類為輸入型通貨膨脹是不夠全面的。
通過以上分析,本研究對于應如何有效治理我國現階段的通貨膨脹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學習和借鑒經典經濟理論。當前在國際貿易和投資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資本流動已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弗里德曼在消費分析和貨幣歷史與理論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越,同時他還嚴密地論證了穩定經濟政策的復雜性(張卓元,1998)。弗里德曼主張經濟理論的價值,應該以它能否有效作為對未來情況的預測為基準,不應該是以它對現實的描述作為衡量標準。在經濟學方法論方面他贊同實證經濟學,認為實證經濟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創立一種能對現象提出正確的、有意義的預測的理論或假說。這些經濟學思想的精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2.制定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1)消費者對于自己支出的安排,不是根據他們的現期收入,而是根據長期的或已成為慣例的恒久性收入來安排的,所以政策制定部門應采取措施保證未來通貨膨脹穩定在目標水平,使公眾樹立未來通貨膨脹率的平穩預期。經濟學實踐也說明,價格管制不能解決通貨膨脹問題,反而可能進一步加劇市場扭曲。
(2)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使貨幣增長符合經濟增長的長期需要,從根本上克服通貨膨脹現象。
(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配合,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消費過快增長,控制社會總需求,綜合治理通貨膨脹。
[1]商業部研究院課題組.全球化新階段我國對外發展綜合考量[J].經濟學動態,2013
[2]張卓元.政治經濟學大詞典[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