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冬義 郭偉紅 曾詩蓉 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
1.研究背景與目的。我國目前的民間融資規模巨大,以中小企業為主要融資主體,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問題,大量的中小企業融資都依賴于民間融資渠道。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發放貸款具有嚴格的審查要求,而中小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弱,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難以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因而轉向民間融資渠道。民間資本出于趨利性,為獲取資本增值,大量民間資本流入民間金融市場,導致我國民間融資規模空前。
但我國目前的民間融資活動一直處于半公開化的狀態,游離于國家監管之外,存在著較大的風險隱患。諸多民間融資活動仍處于灰色地帶,法律上對合法融資與非法集資的界定十分模糊,導致民間融資存在制度性風險;放款人的利益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很容易引發社會問題;民間融資不受國家監控的情況下,容易導致高利貸現象的產生,加劇企業經營風險。只有將民間融資引向規范化、合法化,才有有效地改善民間借貸市場,促進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完善。因此,規范化我國民間融資渠道是促進我國金融進一步發展的當務之急。
2.文獻綜述。國內學者研究的主要方面如下:
(1)民間借貸或民間金融的界定:我國不同學者對于民間借貸或民間金融給出了不同的界定。陳蓉(2006)以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為基礎,提出民間借貸的內涵具有三點,包括產權的民間性,參與主體的民間性以及融資活動的非監管性。龐永(2009)認為民間金融的概念十分寬泛,必須區別開民間金融與非正式金融、民間金融與官辦金融民營金融以及民間金融與民營金融。張思康、陳婷(2012)認為民間借貸是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區別于金融機構貸款業務的借貸行為。
本文將以體制外的民間融資為主要研究對象,作為需要規范化的主體。
(2)民間融資的規范化。我國學者對我國民間融資的規范化提出多項建議。王燕霞(2011)認為,應制定單行法規,并修改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建構風險檢測盒監管制度,來引導民間融資規范有序地發展;戴瑞姣、李細滿(2012)認為,解決民間融資問題應構建以政府監管為主導,行業自律和自我約束為補充的三級監管機制;駱勁桉認為,引導民間金融規范化具有很高的積極意義,需通過賦予民間融資合法地位、明確民間融資行為標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組織等多種途徑來完成;中國人民銀行忻州市中心支行課題組提出要加快民間融資的立法進程,重點完善《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等建議。
1.主要融資渠道。我國民間融資渠道較為多元化,除個人和中小企業的直接借貸等無組織性的方式外,還出現了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專業機構或中介,主要分類如下:
(1)私人借貸。私人借貸的歷史悠久,它建立在個人道德信用的基礎之上,同時也是在各種借貸方式中最為普遍的一種。而隨著民間借貸的市場的擴大,私人之間的資金借貸的資金需求和供給都在增加,私人借貸發展迅速,大量的需求和供給難以及時匹配成了其發展的瓶頸,因此也就誕生了專業的貸款經紀人,來充當匹配供求雙方的中間人。
(2)企業間借貸。除了私人借貸外,企業之間的密切往來也導致企業間借貸現象日趨普遍。一些企業由于日常的業務往來等彼此建立了誠信關系,繼而進行以信用為基礎的借貸活動。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由于受到規模等限制,往往難以滿足商業銀行貸款嚴苛的各項要求,往往只能通過民間借貸來解決資金問題。其借貸成本并不直接受到銀行利率的影響,往往高出銀行利率2-3倍,風險可控性弱。一旦發生信用違約,貸款的一方在無法收回貸款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資金鏈斷裂,繼而產生連帶效應,造成更加惡劣的影響,此前的中小企業“倒閉潮”也正是因此產生。
(3)企業集資。當企業資金出現短缺時,企業可以通過內部集資的手段來籌集資金,主要是面向企業的內部職工,遵循自愿原則。但在實際操作中,企業集資并不限于企業內部,集資對象從親戚、朋友、鄉鄰等輻射到陌生人都有可能。對此企業集資,法律上的界定也較為模糊,易涉及到非法集資問題。
(4)合會。合會在國際上稱為“ROSCA”,是指“輪轉儲蓄與信貸協會”,它是一種協會內部成員之間資金互助的活動,輪番提供信貸的活動。在中國,合會主要在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較為流行,通常每個合會都由會首牽頭發起該組織,以相互之間的無擔保信用關系為基礎,有一套自定的規則進行運行。合會通常又分為呈會、標會和抬會。呈會往往是建立在地緣關系上的民間金融形式;標會是通過利率競標的方式來判斷得會的呈會;而抬會是具有欺騙性和危害性的合會,具有金字塔結構。
(5)地下錢莊。地下錢莊是所有民間金融形式中運作最類似公司和正規金融機構的,但其本身是非法的金融組織。地下錢莊不受到金融監管,往往從事非法買賣外匯、資金轉移、洗錢等非法業務。地下錢莊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
(6)典當行。典當行是一個借款給以個人財產作質押者的機構,在我國屬于非正規金融機構,但屬于合法金融機構。典當行發放質押貸款,一般作為短期融資的方式之一,借錢的一方通過典當個人財產來換取資金。
(7)擔保公司。擔保公司的歷史比較短,相對而言是比較新的民間借貸組織。擔保公司的主要職能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服務,聯接中小企業和銀行,其業務以抵押擔保、工商擔保、短期小額擔保為主。
(8)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是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體募集的資金。由于私募并不面向一般大眾進行集資,不具有公開性和透明性,很容易造成“非法集資”,因此私募在中國仍然受到嚴格限制。但在民間金融市場,私募基金相當活躍,屬于高風險高收益的組織形式。
2.存在的問題。(1)民間融資利率不受管制。我國對于利率方面的管制較為模糊,如擬向地方人大提交審議的《浙江省溫州民間融資管理條例》(草案)規定,“借貸資金年利率不得超過48%,否則將按照高利貸予以行政處罰。”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以當前一年期商業貸款利息6%為標準測算,最高人民法院認可的合法民間借貸年利率應控制在24%以內,這一標準明顯低于“年利率不得超過48%”的行政監管紅線,也就是說,政府干預紅線的設定本身與現行法律明顯相悖。而民間融資目前又游離在我國金融管制之外,由于民間資本的趨利性,高利貸現象異常嚴重。
(2)削弱國家宏觀調控效果。民間融資活動游離于國家的金融監管體系之外,具有很強的市場性,其資金流向、利率等完全是由市場供需情況所決定的,而不受到國家的控制和管理。民間借貸往往具有趨利性,以個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進行借貸活動,容易與國家政策導向相違背,甚至削弱了國際宏觀調控的效果。我國目前的民間借貸規模龐大,其信息不公開,國家也很難估計確切的規模,這將對國家宏觀政策包括央行的貨幣政策等的實施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3)沖擊金融體系,成為洗錢的溫床。現實中的民間融資活動帶有一定的“地下”操作,處于法律的灰色地帶,難以監管,對我國金融體系造成了沖擊。由于民間融資活動的非透明性,更是成了許多違法分子洗錢的溫床。
1.有利于控制民間融資利率,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規范化融資渠道,有利于控制民間融資利率處于合理區間內,以便于監管和風險控制。過高的利率必然會導致民間融資活動的風險的增大,加重中小企業融資的負擔,因此必須通過規范融資渠道,對民間融資利率做出限制,既能使得國家及時地掌握民間融資活動的規模等信息,又能保證民間融資合法、合理、有效地運行。同時,規范化融資渠道也有利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讓資金缺乏但發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業擁有更多的合法的融資渠道,有利于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2.有利于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效果,建設健全的金融體系。規范化民間融資渠道,有利于國家對民間融資活動的監控,可以通過國家法律法規與相關政策來引導民間融資活動,避免民間資本流向有違于國家政策導向的行業或領域,加強了國家宏觀調控的效果。同時,規范化民間融資渠道,將非制度金融融入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互補,更加完善我國的金融體系。
3.避免高利貸、洗錢等違法行為的滋生。規范化民間融資渠道,有利于清晰界定民間融資與非法融資的區別,引導民間資本進行合法的資本運營活動,使得民間融資陽光化,避免高利貸、洗錢等違法行為的發生,有利于我國的社會穩定。
1.在法律上明確民間借貸行為的合法性。民間融資規范化要把法制建設擺在第一位。要制定公平的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將民間融資引入正規發展的道路,首先要從法律上明確地界定合法的民間融資與非法集資等行為的具體界限,使得民間融資主體得到法律的保護,才能引導民間金融的規范化。
2.建立民間融資準入與退出制度。我國應建立民間融資準入制度,設置適當的門檻和監管要求,建立民間融資活動登記機關,以保證該活動的合法性。建立個人破產法律制度,完善民間融資市場主體的退出制度。避免民間借貸中借款人的無限民事責任,促進個人金融風險意識的提高,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跑路”的發生率。
3.建立民間融資監管機構,完善民間融資的配套制度建設。明確民間融資的地方管理部門,建立專門的民間融資監管機構,以及時掌握民間融資情況,控制民間融資的風險,引導民間資本的正確投資和運用。建立民間借貸登記制度以及民間借貸雙方的資信評估機制等,完善民間融資的配套制度建設,優化民間融資發展環境。
4.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出臺面向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放松銀行部門對中小企業的嚴格審查,降低放貸門檻等,逐步放寬中小企業發行股票和發行債券的條件,拓寬其融資的渠道。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方向,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國家金融機構等壟斷型行業。
5.行業自律。可以利用現存的行業協會或其他社會組織團體,建立有效的規范,協助政府進行民間融資渠道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民間融資的風險程度,同時降低了政府管理的成本,保證了民間融資的自由度。
[1]何迎書.民間借貸日益活躍“灰色金融”亟須規范[J].金融經濟:下半月,2012(5):3-5.
[2]陳蓉.我國民間借貸研究文獻綜述與評論[J].經濟法論壇,2006,10:157-176.
[3]張思康,陳婷.溫州民間借貸危機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2(11).
[4]陳彬.房地產開發中民間融資及其風險的法律規制[D].西南財經大學,2010.
[5]王燕霞.民間融資規范化探析[J].天津法學,2011,3:016.
[6]曹薇.民間借貸利息法律規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
[7]戴瑞姣,李細滿.當前民間融資監管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經濟論壇,2012(9):71-75.
[8]駱勁桉.民間融資規范化思考與政策建議[J].金融經濟(理論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