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芹 曹躍先 陳海進 黃 英
(江蘇方強農場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大豐 224165)
2012年,方強農場實施的農業部水稻萬畝高產增效創建項目,落實在一、二分場,實施期間,在江蘇省農委、江蘇省農墾局農委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在項目區干群的大力配合下,項目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尤其是中熟中粳超級稻武運粳27號作為項目的主導品種,其成效更為顯著。成熟期測產,100 hm2平均理論產量接近 800 kg/667 m2,實收 712 kg/667 m2,出現實收超800 kg/667 m2的超高產點,成功通過超級稻驗收,武運粳27號表現為高產、優質、抗病、適應性強等特點。
武運粳27號全生育期149 d,較當地主體品種淮稻5號早熟5~6 d,比連粳7號成熟期晚熟1~2 d,該品種株高95 cm,株型較緊湊,群體整齊度好,抗倒性強,后期轉色好,落粒性中等,分蘗力較強,葉色較綠,穗型較大,直立,穗長15.7 cm,總粒數130.3粒,結實率92.7%,千粒重28.3 g以上,植株生長清秀,抽穗期長,灌漿速度快,后期熟相好。
武運粳27號抗逆性強,根據田間調查,表現為抗條紋葉枯病,耐肥抗倒,但感穗頸瘟,中感白葉枯病,高感紋枯病。
武運粳27號高產、穩產性好,示范基地平均總穎花量2800萬~3000萬朵/667 m2,有效穗22萬~23萬/667 m2,每穗總粒數130粒以上,結實率92%,千粒重28 g,10月19日江蘇省農委組織的萬畝高產增效示范片驗收,平均理論產量達800 kg/667 m2,實收712 kg/667 m2,較當地主推品種連粳7號 (平均單產為673 kg/667 m2)增產39 kg/667 m2,增幅達5.8%。超高產田實收產量接近800 kg/667 m2,10月26日由武進農科所、中江種業組織的超級稻驗收,田間實收的三個點平均產量796.3 kg/667 m2。
武運粳27號大麥茬口一般在5月15日、小麥茬口一般在5月23日播種,播前用惡線清浸種,防止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等種傳病害;濕潤育秧,機插秧每盤播干種100~110 g,大田用種量3~3.5 kg/667 m2,秧齡15~20 d,秧田施足底肥,抓好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培育壯秧。
2.2.1 精細整地。機插秧移栽時秧齡短,秧苗小,大田平整度要求高,整地質量要做到田平、泥軟、肥勻。通過水田驅動耙等耕整機械將田塊進行耕整,達到田面平整,全田高低差不超過3 cm,表土上細下粗,上爛下實。水田整平后沉實1~2 d,待泥漿沉淀、表土軟硬適中、作業時不陷機時栽插。
2.2.2 精確栽插。嚴格按秧齡適時移栽,如遇陰雨天氣延遲栽插,播種盤應及時排水并采取遮雨措施,防秧苗徒長;薄水機插,機插深度合理均一 (0.5~1.0 cm),農機與農藝結合,防漂秧、傷秧、斷根、重插、漏插。
2.2.3 合理密植。武運粳27號一般于6月上中旬機插,行株距為30 cm×11.2 cm,栽插1.6萬~1.7萬穴/667 m2,每穴3~5株苗,單支苗控制在3%以內,缺穴率控制5%以內,大田基本苗控制在6萬~7萬/667 m2左右。
武運粳27號在肥料運籌上要掌握“重施基、蘗肥”和“巧施穗、粒肥”的原則,一般施純N 20~22 kg/667 m2左右,其中基蘗肥60%~70%,穗粒肥30%~40%。
2.3.1 適當降低基面肥用量,增加分蘗肥用量。由于機插秧緩苗期長,機械移栽植傷重,新根發生緩慢,加之秸稈全量還田,基肥如施用過多,則導致肥害僵苗的發生。因此,應分次施用分蘗肥,以利于爭足穗和攻取大穗,水稻栽插后7 d施返青分蘗肥,施肥量占總氮量的20%,栽后12 d施第2次分蘗肥,施肥量占總氮量20%,栽插后18 d施平衡肥,施肥量占總氮量的10%~15%。
2.3.2 因苗巧施穗肥,促進壯稈大穗形成。在無效分蘗期群體葉色落黃基礎上,及早巧施穗肥,對穩苗攻大穗尤其重要,時間和用量因苗情而定:葉色正常褪淡,群體生長量適中的,倒4葉和倒2葉期,分兩次施用最佳;葉色淺、群體生長量小的,倒5葉和倒3葉施,適當增加用量;葉色較深不褪淡,群體生長量大的,倒3葉期一次施肥,且穗肥量適當減少。
堅持薄水移栽,機插結束后,及時灌水護苗1~2 d,水深以不淹沒秧心為宜;插后3~7 d脫水露田1~2次,促進新根生長,活棵后即進入分蘗期,實行淺水勤灌,灌水時以水深達3 cm左右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復,促分蘗早生快發,植株嫩壯,根系發達;中期苗數達20萬/667 m2(預期成穗80%~90%)時分次輕擱,強稈壯根,增強抗倒能力。擱田結束后濕潤灌溉;后期干濕交替,養根保葉防早衰,以促進籽粒灌漿,達到以根養葉,以葉飽籽的目的。
播前藥劑浸種預防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等種傳病害,秧田期和大田前期關注灰飛虱、稻薊馬、條紋葉枯病的防治,治蟲防病,中期重點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抽穗揚花期抓住螟蟲、穗頸瘟、稻曲病等關鍵病蟲的防治,尤其關注穗頸瘟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