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華 楊智青 單忠德 商中水
(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 鹽城 224002)
近年來,我國草莓 (Fragariaananassa.Duch)產業發展較為迅速,至2004年全國草莓面積達到7.73萬hm2,產量達到169.8萬t,占世界草莓產量的35%,成為世界草莓生產大國[1-2]。草莓果實酸甜可口,營養豐富,尤其是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成為各類小漿果類水果中非常著名的品種[3-6]。近年來,隨著設施栽培及 “鄉村游”、“生態園”、 “農家樂”等觀光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江蘇沿海地區大棚冬草莓種植業發展迅速,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草莓產業已經成為部分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增加收入的一條有效途徑[7-8]。但因受當地氣候條件限制,草莓大棚不能像蘇南地區實施“草莓-水稻”的水旱輪作模式,導致夏季休閑,影響了土地的利用率。為了充分增加農戶的種植效益,促進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研究并集成示范了“大棚草莓-鮮食玉米”高效栽培模式,一般大棚冬草莓產量從最初種植時的1200 kg/667 m2,提高到現在的1800 kg/667 m2,凈利潤已達 10000元/667 m2左右,玉米棒 650 kg/667 m2左右,產值1600~1800元/667 m2,凈收入1200元/667 m2以上[9-10],總產值可達11000元/667 m2以上,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草莓于3~4月移植母株育苗,7月中旬進行假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12月至翌年4月收獲;5月初清除前茬草莓殘體并在畦面覆蓋地膜后播種糯玉米,玉米穴播在大棚草莓畦面中央,5月中旬齊苗,7月下旬至8月初收獲。
根據本地的自然條件,選擇休眠淺、上市早、產量高、果型大、品質好、耐貯運的草莓品種,如豐香、紅頰、法蘭蒂、章姬、佐賀清香,美國的甜查理,以及江蘇省農科院系統自主育成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寧豐、寧玉、益香、雪蜜等優質品種,平均單果重58 g,最大單果重100 g以上。
2.2.1 控制適宜溫濕度。草莓果實發育的適溫為18~25℃,要在冬季和早春達到適宜溫度,可在大棚內套中棚并蓋地膜,力爭棚溫白天達到25~28℃,夜間5℃以上,最低溫度0℃以上。但出現30℃以上高溫時要及時通風降溫。土壤濕度以保持40%~60%為宜,過大過小均會影響草莓根系活力和果實正常生長發育。
2.2.2 合理施肥。大棚草莓結果期長,為防止脫肥早衰,要重施基肥,及時進行追肥和經常噴施葉面肥。在施肥上要掌握適氮增磷鉀 (生長弱時增施氮肥,結果多時增施鉀肥)。一般基施腐熟欄肥2000 kg/667 m2,配施復合肥30 kg/667 m2,鈣鎂磷肥100 kg/667 m2。中后期結合噴藥,可噴葉面肥 (200倍綠威18),可促進中后期果實的發育,提高果重及含糖量。
2.2.3 輔助授粉。授粉不良易產生畸形果并導致坐果不整齊。一般在700 m2棚內配4框蜜蜂輔助授粉即可。小棚授粉蜂群可以減到2框,為了提高蜜蜂授粉效率,應盡量人為調節適合蜜蜂授粉的大棚內溫濕度條件。
2.2.4 摘葉疏果。衰老葉制造光合產物少,而呼吸消耗大,對草莓生長和漿果發育不利,匍匐莖的無謂發生也消耗母體營養。因此,結果期對下部衰老葉要及時摘除,并及早去除匍匐莖。另外,在開花前后疏除一定的高級次花果,不僅可降低畸形果率,也利于集中養分供應低級次花果發育,使果個增大,提高整齊度。
2.2.5 病蟲防治。防治大棚草莓病蟲害要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即通過采用脫毒壯苗、高壟栽植、地膜覆蓋水旱輪作及避免干旱、高濕等措施預防病果、爛果的發生。田間發現病爛株葉和果實要及時清除,嚴防擴展蔓延。藥劑防治要注意開花前后不用藥,以免影響授粉,使畸形果增多。采果期要盡量少用藥,必須用藥時應選擇殘毒低的藥劑,并且噴藥后2~3 d內停止采果,防止果實殘毒影響人體健康。
2.2.6 適時采收。大棚草莓果實以鮮食為主,必須在70%以上果面呈紅色時方可采收。冬季和早春溫度低,要在果實8~9成熟時采收。早春過后溫度回升,采收期可適當提前。采摘應在上午8~10 h或下午4~6 h進行。不摘露水果和曬熱果,以免腐爛變質。采摘時要輕拿、輕摘、輕放,不要損傷花萼,同時要分級盛放并包裝。
玉米品種選用蘇玉糯系列品種,這類品種棒頭大,外觀潔白誘人,口感香糯,汁多味甜,用其作為鮮食玉米,很受市場歡迎。
3.2.1 隔離種植。糯玉米的糯質特性受隱性基因控制,開花吐絲期如果有外來其它類型玉米花粉侵入,授了其它類型玉米花粉的玉米籽粒,就會因花粉直感失去應有的糯質特性,從而失去應有的品質,這是隔離種植的主要原因。為保證糯玉米的食用品質,蘇玉糯系列品種最好連片種植,其隔離要求是在空間200 m范圍內不能有同期抽雄開花的其它玉米品種。若在茬口布局上與其它類型玉米避讓不開,可利用高稈作物、圍墻等自然屏障與其他品種隔離。時間隔離上要求種植的蘇玉糯開花期與其他玉米品種花期相隔15 d以上。
3.2.2 播種定植。草莓收獲基本結束后,于5月初清除大棚畦面草莓殘體并覆蓋地膜,播種鮮食糯玉米種子或定植已育好的玉米苗于畦中央,穴距為20~25 cm。出苗后應及時間苗補缺,為防高溫傷苗,應注意及時通風。
3.2.3 規范管理。注意病蟲防治,大棚草莓后直播鮮食糯玉米苗期極易發生猝倒病,可用百菌清800倍液噴霧防治;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800倍液防治玉米螟。6月上中旬,當氣溫升高及玉米長高后,應及時揭去棚膜。
科學追肥。分兩次追肥,移栽定植活棵后或直播4~5葉期追施尿素5~1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 kg/667 m2,盡量深施。剝除分蘗和多余果穗,當玉米生長進入拔節期,應盡快剝除植株莖基部分蘗。當植株吐絲一周后,留植株最上部的一個果穗,及時剝除植株下部所有果穗,減少養分的消耗,確保果穗大小整齊一致。
為了減少禿頂或缺粒,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特別是開花期遇到高溫或連續陰雨天氣,就必須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措施,方法是用竹竿輕輕甩動植株,以增加授粉量。
3.2.4 適時采收。適時采收上市是保證糯玉米鮮食品質的關鍵環節。適時采收的蘇玉糯品種既糯又有些甜,口感和風味均為上佳。采收過早,子粒干物質積累少,水分多,糯性不強;采收過遲,果皮增厚,適口性下降。一般春播吐絲后20 d、秋播吐絲后30 d,果穗花絲呈黑褐色,頂部子粒有濃漿,子粒行間無間隙為采收適期,同時要注意,鮮果穗采收前25 d禁用農藥。
[1]郝保春.草莓生產技術大全 [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2]楊 莉,郝保春.草莓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3]王桂花,員 妮,張志強.大棚草莓高產栽培技術[J].西北園藝,2012(5):29-30
[4]邵美紅,廖益民,吳 民.草莓大棚套種甜糯玉米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7):60-64
[5]吳正貴,劉風軍,黃 潔.草莓套夾種春、秋玉米高效栽培模式[J].長江蔬菜,2011(24):44-45
[6]王其枝,錢勤英,董 莉,等.大棚草莓五層覆蓋促成栽培模式特點與技術[J].上海蔬菜,2012(1):72-73
[7]孫世英,焦世德,滕瑞海,等.冬暖式大棚草莓與黃糯玉米輪作的技術 [J].落葉果樹,2008(3):60-61
[8]劉 燕,張雪峰,李 進,等.大棚草莓一夏芹菜栽培模式[J].上海蔬菜,2011(6):70-71
[9]黃小蘭,薛 林,蔡志飛,等.糯玉米新組合蘇玉(糯)4號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 [J].江蘇農業科學,2005(3):54
[10]薛 林,胡加如,印志同,等.蘇玉糯8號的選育與優質高效無公害栽培技術 [J].江蘇農業科學,2006(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