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孝魁 李 源
(1.鄭州成功財經學院 河南·鞏義;2.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新鄉)
自中國加入WTO 組織以來,河南省對外貿易發展勢頭良好,圖1和圖2分別分析了河南省近五年(2008~2012)的進出口變化情況和出口總值的增長狀況。(圖1、圖2)
但根據WTO 規則,WTO 組織各成員之間不能采用不同的政策措施,外貿企業享有“國民待遇”;跨國公司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直接投資,跨國公司內部貿易也不斷增長,這使國際貿易中的許多投資環節得以壓縮或簡化,供應商和用戶直接交易的機會越來越大,這些變化對專業外貿公司傳統中介的地位發起了很大的挑戰。目前,河南省外貿企業的經營環境在不斷惡化,而外貿企業并沒有為適應環境變化做出積極的調整。河南省外貿企業長期以來固守簡單的進出口業務運作模式,大多數外貿企業不生產產品,而是根據外商需要臨時尋找生產廠家,其職能局限于尋找買方和賣方,充當中間商。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容易出現生產企業跳過外貿企業直接與外商交易,從而將外貿企業排除在供應鏈之外。另外,隨著世界范圍內信息資源的透明度不斷增強,外貿企業原來充當供貨商和客戶之間紐帶的重要性不斷下降,傳統的外貿企業越來越被認為是供應鏈的多余環節。因而,在現有的基礎上,外貿企業必須對所處的供應鏈進行評估,分析自身應選擇何種類型的供應鏈模式,通過供應鏈管理及供應鏈模式優化,取得更好的發展。
(一)河南省外貿企業供應鏈模式現狀。河南省外貿企業目前采用的供應鏈模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供應商——生產商——外貿企業經銷或代理——國外客戶”;二是“供應商——外貿企業研發設計并管理——國外客戶”,目前采用前者的大約占70%,采用后者的大約占30%。河南省外貿企業目前采用的經營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代理或經銷其他生產企業的產品,代為出口;二是外貿企業自己有生產和加工基地;三是兩種方式都有,既有自己的生產加工實體和產品目錄,同時又代其他企業出口,賺取額外利潤。
從近幾年的出口金額分析,采用第一種方式的企業占20%,采用第二種方式的企業占到25%,采用第三種方式的占到55%。在整個外貿供應鏈中,企業獲得訂單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由國外客戶主動下單,這一類型占到25%;二是由外貿企業主動開發客戶,這一類型占65%,兩種方式同時使用的占到10%。從河南省外貿企業在供應鏈結構中的地位來看,一部分外貿企業在供應鏈中參與到了前期的產品設計、生產計劃以及后期的質檢測試工作,并始終參與供應商的生產管理過程;這一部分企業占到55%,但也有一部分外貿企業不參與供應鏈環節中的生產及管理工作,這一部分占到45%。
(二)河南省外貿企業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外貿企業供應鏈管理是通過組織與供應商和客戶的過程中實現連接和協調來進行。河南省外貿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尚處于初始階段,對外貿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理解主要關注在自身企業和供應商的層面上,關心的問題主要是考慮保證貨源和客戶及降低成本等,而對如何利用供應鏈管理提高效率、提高對客戶的響應速度等考慮較少。
1、上游供應商管理信息水平較低。外貿企業越來越重視供應商管理,對供應商管理的投入也不斷加大,并設立專業人員管理供應商關系,但從總體上看,供應商管理水平仍較低,外貿企業應加大供應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雖已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但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從對客戶的管理水平來說,很少外貿企業使用現代化信息工具管理客戶。雖然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開始關注自身產品在供應鏈下游的情況,為新產品的研發和售后服務反饋信息,但其服務水平仍有不足。
3、供應鏈管理缺乏柔性。多數外貿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還是傳統的預測——計劃模式,不確定性的應變能力較低。
4、供應鏈存貨成本較高。目前,外貿企業供應鏈存貨規模整體水平偏高,部分企業的庫存占銷售量比重的10%以上。這就造成了較高的供應鏈成本。另外,高比例的庫存意味著低效率的資產周轉,這也使得供應鏈的成本較高。


(一)外貿企業供應鏈模式選擇。外貿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供應商信息和客戶信息,并培養了有國際貿易經驗和熟悉產品的專業人才,積累了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基礎。在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外貿企業必須建立一條經濟利益相關聯、業務關系緊密的行業供應鏈。按照供應鏈績效管理評價模型SCPR1.0 的評價標準,根據相關數據資料來看,采用“供應商——生產商——外貿企業經銷或代理——國外客戶”供應鏈模式的企業的績效水平得分在80 分以上的達45.5%,在70 分以上的企業達到73%;采用“供應商——外貿企業研發設計并管理——國外客戶”供應鏈模式的企業的績效水平50~70 分之間的企業達25%,75%企業的績效水平低于50 分。從這兩種供應鏈模式類型的總體的績效水平不難看出,“供應商——外貿企業研發設計并管理——國外客戶”這一類型的供應鏈模式的績效明顯要高。由此可見,“供應商——外貿企業研發設計并管理——國外客戶”這一供應鏈模式,是河南省外貿企業合適的選擇。
(二)外貿企業供應鏈優化策略——虛擬企業模式。河南省外貿企業大多規模小,造成了資源浪費、信息流通不暢及效率低下等問題,這就需要構建基于供應鏈的虛擬企業,以外貿企業作為核心企業,選擇合適的供應商、銷售商、物流公司等作為合作伙伴,形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重新組合企業內部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資源,以互聯網為基礎實現供應鏈上信息的共享,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客戶需求。虛擬企業模式能對外貿企業供應鏈管理起到優化作用,具體的優化措施如下:首先,外貿企業要做好角色轉變,從傳統的貿易中間商向供應鏈管理者轉變。河南省外貿企業對本地的原料供應商、制造商十分了解,并擁有有貿易經驗和熟悉產品的專業人才,積累了一定的客戶關系,外貿企業應在這些優勢的基礎上發展供應鏈管理能力;其次,在外貿產業鏈中,中間的生產環節附加值較低,上游的設計、研發環節和下游的品牌、營銷等環節附加值較高,外貿企業要在做好主業的同時,不斷向產業鏈的兩端延伸;再次,外貿企業作為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要逐步創建自主品牌;最后,構建虛擬企業模式,以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或外貿企業為基礎,建立基于該條供應鏈的虛擬企業,聯合供應鏈上其他企業,通過企業間的優勢互補和風險分擔,來提高供應鏈的柔性,保證外貿企業按時保質保量滿足國外客戶需求。
[1]馬士華,林勇,陳志祥.供應鏈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馬玉芳,李必強.企業集團、供應鏈及虛擬企業的比較分析.汽車工業研究,2001.2.
[3]謝磊.外貿企業供應鏈服務和管理商轉變的契機與謀劃.求索,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