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利軍
(1.中國民航大學經管學院;2.中國民航大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天津)
民航院校培養的人才首先要適應民航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以及地方政府發展民航的人才需要。《公司財務戰略與風險管理》把服務民航、服務地方經濟作為首要任務,結合航空公司經濟運行的特點,分析民航企業為謀求企業資金均衡有效的流動和實現企業整體戰略而對企業資金流動進行全局性、長期性與創造性的謀劃,解析民航企業存在的風險因素及其形成機理,了解各種風險構成、計量、風險評估與規避機制,結合數據分析和收益管理系統,讓學生鍛煉對真實問題的分析能力。課程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民航運輸專業技能,還系統地鍛煉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將學生的業務技能培養和綜合分析能力相結合,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課程建設目標是通過分析民航企業為謀求企業資金均衡有效的流動和實現企業整體戰略而對企業資金流動進行全局性、長期性與創造性的謀劃,解析民航企業存在的風險因素及其形成機理,了解各種風險構成、計量、風險評估與規避機制,結合數據分析和收益管理系統,讓學生鍛煉對真實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行業的了解。
(一)基于競爭力導向的財務戰略選擇與評價。隨著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企業理財環境也變得愈來愈復雜化和不確定化,企業加強戰略管理已經成為當前管理界的趨勢和潮流,與之相適應的財務戰略管理也日益受到關注。我國航空運輸企業目前正處于一個戰略調整和戰略發展的階段,因此對航空運輸企業財務戰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和探討就顯得十分必要。企業財務戰略是企業諸多職能戰略之一,它不僅服務于企業的總體戰略,而且貫徹企業戰略的總體要求,同時對其他職能戰略起著支持和促進作用。在企業的競爭力中,財務戰略及其管理能力和水平是企業各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有了健全的財務體系和有利的融資、投資戰略,企業的發展戰略才能順利地實現。通過對航空公司、機場財務戰略管理情況的調查研究,可以將財務戰略管理思想真正有效地運用到民航的經營管理中,為民用航空企業科學的財務管理提供參考。
現代企業戰略財務管理要求企業建立以競爭力為核心的戰略財務管理體系。它既可以用來推動價值創造的觀念,并深入到公司各個管理層和一線職工中,又與企業資本提供者(包括企業股東和債權人)要求比資本投資成本更高收益的目標相一致,從而也有助于實現企業價值和股東財富的最大化。核心競爭力關注于企業的競爭對手、企業在環境中的定位、企業價值鏈中最具有增值部分的作業、建立戰略聯盟。核心能力是形成企業競爭力的支撐點,是“內力”,核心競爭力是“外力”,兩種力量結合可擴大企業的競爭優勢。競爭優勢是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的綜合能力。
基于分析,財務戰略模塊可以重點討論財務戰略目標、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衡量(尤其是民航運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評價體系)、財務戰略決策、財務戰略實施與控制、財務戰略計量與評價。公司投資戰略、公司融資戰略、收益分配戰略一帶而過,主要航空公司(如三大航)和主要機場的財務戰略從制定到實施和評價可以以案例的形式穿插。主要教學內容安排見圖1、圖2。(圖1、圖2)
(二)價值導向的內部控制構建與評價——以民航運輸業為例。民航企業具有高投入、高技術與高風險等“三高”特點。從航空公司經營過程來看,航空公司經營過程中面臨諸如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匯率風險、安全風險、政治社會風險等各種風險。從全民航角度看,都需要一套科學與有效的風險評估與風險規避體系,這將有利于充分發揮民航總局的行業監督與指導等宏觀調控作用,同時使得航空公司能夠預知風險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規避與對抗各種風險。通過對民航企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分析、評估、規避與對抗機制與體系的研究,建立航空公司風險評估系統,探尋規避風險的機制、途徑與方法,使得航空公司形成科學有效的風險分析評估、規避與對抗機制與規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課程從我國航空公司的自身需要出發,結合影響航空公司經營的內外部環境特點,研究航空公司存在的各種風險的成因與機理,運用系統動力學對影響航空公司經營的各種風險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建立一套適應我國航空公司實際的風險分析、風險評價指標、風險處理及規避機制與規程,運用與建立航空公司風險評估評價模型,對航空公司風險評估進行實證研究。把握航空公司經營的特點及其面臨的各種風險現狀,分析與研究航空公司風險形成機理,研究航空公司的各種風險構成(包括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匯率風險、安全風險、政治社會風險等研究);對航空公司各種風險進行定性與定量研究(包括風險的定性分析研究:運用流程圖分析法等進行定性分析;各種風險的定量分析與研究:運用系統動力學原理,建立數學模型對航空公司所承擔風險進行量化分析與研究);對航空公司風險評估與規避機制(包括風險評估與規避組織機制、信息收集與傳遞機制、分析評估機制、風險處理與對抗機制等方面)和航空公司風險分析評估指標與指標體系(包括分析評估原則與標準、分析與評估程序、風險衡量指標及指標體系、風險分析評估結果的修正與評價等研究)進行研究;建立與開發航空公司風險評估系統,并選擇試點單位運行檢驗航空公司風險評估系統,以驗證航空公司風險評估系統的穩定性、有效性、準確性,并進行修正與完善。

圖1 財務戰略課程體系設置

圖2 財務戰略管理程序
從內部控制與價值管理和價值鏈的內在關系,不難發現內部控制是為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目標而設計的,其主要內容就是要建立一個基于價值導向的內部控制環境,通過對各種價值活動的約束和激勵以保障各項價值活動高效地運行,從而實現公司價值鏈的整體增值。我們的課程要梳理內部控制相關理論,結合COSO 委員會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和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闡述內部控制的內涵,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這五個要素分析我國民航機場和航空公司內部控制現狀,并提出優化建議。結合全面風險管理理論,構建民航運輸企業的價值導向內部控制體系,并對其戰略風險、安全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市場風險等風險因子的成因、分類及其規避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預防和矯正錯誤和舞弊的萌生與發展,改善企業運營管理的科學性和可靠性,進一步降低事故率、減少損失,提升民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民航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我們尋求企業的風險分析、風險控制、風險預警、風險補償系統及其各系統的有機組合,擬定一個企業經營戰略、組織架構、業務流程、信息系統、績效考核等多方面緊密配合的整體方案。
課程要討論價值導向內部控制評價模型。該模型的內部控制突破了企業的物理邊界,界定評價主體為控制主體,延伸了評價客體,評價模式采用過程指標和結果指標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模型,評價方法采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避免了對于內部控制評價的盲自樂觀和短板效應。根據行業特性,我們搜集近兩年我國民航機場和航空公司的內部控制資料,計劃實證分析我國民航機場內部控制現狀,回歸分析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關鍵控制要素,發現內部控制建設與企業價值的博弈關系以及公司治理結構影響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證據。
根據課程的性質和教學內容,結合航空公司、機場工作特點,綜合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包括案例展示教學、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協同式教學等,強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團隊設計、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為形式,打造一批基于財務戰略與風險管理課程孵化的開放性題目。開放性題目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最貼近現實的科研場景,更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科研素養的最佳途徑。開展開放性科研項目運營探索,有效地實現了教學和科研的雙向貫通,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培養學生參與實踐創新能力為目的,以民航經濟與管理數據庫為依托,實現了利用科研項目成果和教師科研能力向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轉化,而且通過學生參與項目的方式為一批研科研項目提供了支撐和幫助,真正實現了科研和教學的雙向貫通,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使他們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經濟管理理論知識和民航專業知識,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特別是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方面取得明顯的效果。采取各種小組討論、頭腦風暴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面對未來挑戰的自信心。
課程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教師應該不斷地充實民航案例,千方百計地把枯燥的理論轉化為生動可視的研究項目,不斷地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水平和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循循善誘、引導思維,并積極引進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形式多樣,既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要注重教書育人。課程設計應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市場調查、預測分析、定價、市場營銷、戰略管理以及企業效益財務分析等,綜合訓練學生利用綜合經濟、管理、法律知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服務民航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的關鍵驅動力和熟悉民航業務流程、業務特點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