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壯桂
(華南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廣東廣州510631)
從功能目的論的角度談商務信函的英譯
李壯桂
(華南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廣東廣州510631)
商務信函在中外商業交往當中的作用日顯重要,因此,商務信函的翻譯也日益成為一項重要的翻譯活動。而以費米爾的功能目的論為基礎,探討目的性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在商務信函英譯中的運用無疑有助于翻譯活動的發展。
功能目的論;商務信函;漢英翻譯原則
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日益頻繁,商務信函在國際交流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商務信函的英譯也備受關注。商務信函以其獨特的詞匯特點、句法結構和文體風格,給翻譯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實際的商務信函的英譯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其中,缺乏正確理論和技巧的指導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本文擬從功能目的論的角度對商務信函的英譯方法進行探討,以期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定的幫助。
功能目的論是德國翻譯理論家弗米爾(Hans Vermeer)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一種翻譯模式。該理論認為,翻譯作為某種行為,也要達到某種目的。目的論指導下的翻譯要遵循三大原則:忠實原則、連貫原則和目的原則。目的原則是指翻譯行為的目的決定了翻譯的整體過程。弗米爾把翻譯目的概括為三種:譯者的目的、譯文的交際目的和使用特殊的翻譯策略所要達到的目的。一般情況下譯文的交際目的更為重要。連貫原則也可稱為語內連貫,是指譯文必須實現語篇內部的連貫,并且能被譯文讀者所理解,在譯文交際的環境中有意義。忠實原則也稱為語際連貫原則,是指譯文要保留原文的信息,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和原文存在著某種對應關系。在三個原則中,目的原則是最重要的。譯文的交際目的決定了譯者對原文的忠實程度以及翻譯策略的選擇。因此,目的原則是核心,而要遵循忠實原則和連貫原則必須遵循目的原則。
功能目的論第一次突破了等值翻譯論或對等翻譯論的束縛,為譯者提供了新的翻譯視角。它把目光轉移到翻譯過程當中的其他因素,主張譯者可以根據翻譯目的而采取動態靈活的翻譯策略。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往往擔當著受托人的角色,可以根據委托人的要求或者目標讀者的需要而將源文本的信息有條件地傳達出來。因此,翻譯不再局限于文本與文本之間的對等關系。對等只是適合翻譯目的的一種形式。很明顯,目的論為翻譯當中諸多“不忠實”和“叛逆”現象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解釋。此外,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以源文文本為基礎在譯入語文化語境下研究譯入語文化對翻譯活動的影響。因此,功能目的論把翻譯置于跨文化交際的范疇進行研究,拓寬了翻譯研究的視野。
商務信函的英譯是應用翻譯的一種,旨在實現譯語文化環境中所期望達到的一種或幾種交際功能。不同的商務信函有著不同的交際功能,因而翻譯策略也不盡相同。商務信函英譯時應遵循“功能主義原則”,采用靈活多變的翻譯策略,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譯文和原文的對等。商務信函翻譯的忠實與不忠實的取舍,直譯、意譯、增譯、減譯、改譯等翻譯方法的確定,都可以從功能目的論中找到依據。成功的商務信函的翻譯,必須綜合考慮到原文與譯文的文體對等、語義對等和交際效果的對等,才能實現商務信函的商業價值,最大限度地幫助商家獲取訂單。
功能目的論如何指導商務信函的翻譯實現與原文的文體對等、語義對等和交際效果的對等,這將在下文得到探討。
(一)文體對等
商務信函作為企業之間聯系業務的一種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成生意的談判,因此,商務信函特別注重使用委婉的措辭、敬辭和謙辭。在涉外商務信函的翻譯當中,譯者要努力再現原文的文體特征,實現商務信函英譯過程當中的文體對等。比如,漢語商務信函多用“貴函收悉”、“茲”、“閣下”和“敝公司”等敬辭和謙辭,而這些詞匯在英文當中都找不到完全對應的詞語,所以,我們可以將它們分別譯為“answering to your let?ter”、“in reply to”、“you”和“our company”,以再現原文的文體。
(二)語義對等
語義對等,是指在商務信函這個特定的語境中實現原語與目的語每個意義單位的一致。英國翻譯學家紐馬克根據不同的語篇性質提出了兩種不同的翻譯模式: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前者強調譯文與原文結構與形式的對等,主要適用于比較正式題材的翻譯;后者適用于比較通俗題材的翻譯,強調交際效果的對等。紐馬克的語義翻譯對商務信函的英譯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商務信函的主要功能是準確無誤地傳遞信息,因此應該以語義翻譯為主,實現譯文與原文的語義對等,特別是對待一些商務術語的翻譯。比如,“開立信用證”可以譯為“open/establish an L/C”或“issue an L/C”。然而,把“我方客戶將于近日內開出信用證”譯成“Our cli?entwill issuean L/C in a coupleofdays”,動詞的使用就出現了錯誤,因為“issue an L/C”是從銀行的角度來說的,作為顧客,只能說“open/establish an L/C”。此外,介詞的翻譯也要體現出語義的對等。比如“根據”一詞,分別有如下的譯法:
根據慣例——according tousualpractice
根據過去帳上所記——asperaccount rendered
根據上下文——with reference to the context
根據技術上的理由——on technologicalgrounds
根據本文件——by thisdocument
根據本條款——under this clause
以上關于“根據”的各種譯法,在特定的語境當中最恰當地對應于原文信息,實現了與原文信息最貼近的對等,做到語義的對等。因此,譯者要根據一個詞的不同搭配,理解這個詞的深層含義,在眾多的翻譯選擇當中選出最合適的一個。
(三)交際效果對等
紐馬克的語義翻譯適用于那些起著傳遞信息功能的商務信函的翻譯,如價格條件、付款方式、包裝、裝運、保險等的翻譯,而交際翻譯則適用于那些建立業務關系的商務信函或有關禮節的商務信函的翻譯。另外,當某種貿易情況會威脅到對方的面子時,其相應的譯文也要講究策略,可適當增加信息或調整信息,盡量使用委婉含蓄的用語,做到有禮有節,以實現交際效果的對等。比如,“貴方來貨質量與協議中規定的不符”可譯為“It ismuch to be regretted that the quality of your shipment isn’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agreed specification.”通過增加了“It ismuch to be regretted”這一成分,緩和了原文生硬的語氣,減少了對賣方面子的威脅,實現了最佳的交際目的。
(一)目的性原則有助于實現商務信函英譯的文體對等、交際效果對等
翻譯目的論指出,任何翻譯行為都要實現一定的目的,翻譯的目的決定了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在商務信函的英譯活動中,譯者不僅要考慮原文作者的意圖,還要考慮譯文在目標語文化中的預期功能、譯文讀者的需求和譯文接受的時間和空間,使得譯文和原文發揮同樣的交際功能,實現交際目的的對等。
作為一種交際手段,商務信函除了扮演傳遞信息的功能以外,還成為了增進貿易雙方關系的渠道。因此,商務信函經常使用禮貌、溫和、委婉的語氣,避免尖銳的批評,避免傷害到對方的面子。那么,在翻譯中文商務信函時,如何做到與原文的文體對等并實現交際效果的對等呢?這就需要運用目的性原則,需要充分考慮到商務信函的寫作意圖,即使原文的語氣帶有批評和指責,也要讓譯文的風格以一種委婉、尊重對方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發揮出商務信函改善貿易關系的功能。請看下面兩個例子:
例1:原文:由于原材料成本漲價,我們須提價3%。
譯文1:Due to the rising costof rawmaterialswe must raise our price by 3%.
譯文2:Due to the rising costof rawmaterialswe are reluctantly compelled to our price by 3%.
譯文1更加忠實于原文,但是“must”一詞的使用使語氣顯得強硬,容易讓對方產生反感;譯文2語氣溫和,遵循了禮貌原則,成功地傳遞了原文的意圖:提高價格雖不是我方愿意的,但我方的確別無選擇。譯文2能夠促進買方對賣方的理解,實現與原文的文體對等和交際效果對等。
例2:原文:你方價格大大低于我方成本,我們不能按你價成交。
譯文1:We can not entertain business at your price,since it is farbelow our cost.
譯文2:We are not in a position to entertain busi?nessatyourprice,since it is farbelow our cost.
在該例中,譯文1和譯文2的文體存在差異。譯文1的語氣缺乏禮貌,而譯文2沒有把“不能”生硬地譯為“can not”,而是委婉地譯為“not in a posi? tion to”,表明這是由于客觀原因所致,而非人為原因,同時又緩和了語氣,顯示出誠懇的態度,從而實現了較好的文體對等。當向對方說明某種對雙方貿易開展不利的情況時,譯文的遣詞造句也應該講究策略,盡量使用一些委婉含蓄的用語,潤色譯文的文體,以獲得最佳的交際目的。
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商務信函注重禮貌和委婉的語氣,這有助于讓對方產生好感,和對方建立友誼,促進雙方貿易合作關系的進一步發展。有時為了委婉地拒絕對方的要求或者向對方提出建議,商務信函的英譯文也很注重禮貌的原則,經常使用“Will you please……”、“We would request you to……”、“We shall be pleased if you would……”等不同方式來表達“請”,也常用“sorry”、“Iunder?stand”、“we regret to”等禮貌的方式來表達“很遺憾”的語氣,避免生硬,從而減輕閱信人的不滿情緒,實現交易的目的。
(二)連貫性原則有助于實現商務信函英譯的交際效果對等
連貫性原則要求譯文內部必須語句通順、語義連貫、并且容易為目的語讀者所接受。連貫性原則有利于幫助譯者更好地實現譯文與原文交際效果的對等,從而使譯文在目標語文化中達到有效交際,或者說,譯文在接受者的交際語境中是連貫的。
漢語句式注重意合,詞語或分句之間不用語言形式手段連接,所以漢語多流水句,通過松散的句式來表達意義的整體連貫;而英文句式注重形合,常用各種銜接手段來連接詞語、分句或從句,如使用關系詞、連接詞和介詞等。
商務信函屬于公文文體,以表達的簡潔明了為主要特點。因此,在英譯商務信函時,可充分考慮英文句式的形合特征,對原文中不必要或者多余的信息進行刪減,或者適當調整原文信息的次序,以增強譯文的連貫性,使譯文讀者獲得與原文讀者同等的交際效果。請看以下兩例:
例3:原文:貴方沒有按合同規定及時把貨備妥,致使我方派去裝貨的船只滯期3天18小時。
譯文1:The fact that you failed to get the goodsready for loading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shipmentas stipulated in the contract has resulted in the time on demurrage for the 44 vessel sent by us for three days and 18 hours.
譯文2:Your failure to get the goods ready for loading as scheduled in the contract has resulted in demurrage for our vessel for three days and 18 hours.

例4:原文:雙方開始交易時,我方即明確指出,按時執行訂單非常重要。6日前,即6月18日我方以傳真向你方詢問,卻未得到任何答復,為此不禁感到吃驚。
譯文:We stated explicitly at the outset the im?portance of punctual execution of this order and can?not help feeling surprised at your silence about our fax inquiry of the 18th June(6 daysago).
原文句式結構比較松散,多用短句,而譯文通過調整原文的信息結構和句子順序、借用一些介詞短語和連詞“and”等語法銜接手段,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和語篇結構,完整地整合了原文的信息,使得譯文表達連貫,符合商務英語信函多采用長句的特點。同時,使得譯文讀者取得了與原文讀者相同的交際效果。
3.忠實性原則有助于實現商務信函英譯的語義對等
忠實性原則要求譯文要保留原文的信息,實現譯文與原文的語義等值和信息等值。商務信函經常大量使用各種術語、套語、習慣表達法和正式詞語。據此,忠實性原則要求在商務信函的英譯過程中,譯文要做到準確、嚴謹,確保用詞正式規范,信息完整,實現譯文與原文的語義對等。請看下面的例子:
例5:原文:如貴方能將尿素報價降至每噸1 200法郎,我們可定購150至180噸。
譯文1:If you can reduce your price of urea to 1 200 francs per ton,wemay be able to place an order of150~180 tons.
譯文2:If you can reduce your price of urea to 1 200 French francs permetric ton,wemay be able to place an orderof150~180 tons.
這是一則訂購函,原文簡潔明了,要求明確,目的是與對方建立一定的業務關系。譯文1把“噸”直譯為“ton”,不夠清晰,因為在國際貿易當中還存在“公噸”、“長噸”和“短噸”,作為重量單位,這三個是不同的。以此,譯者需要辨別出原文到底指的是哪個重量單位。譯文2把“噸”譯為“metric ton”,指示清晰,而且符合中國的出口政策。同樣,譯文1把“法郎”譯為“francs”也不夠清晰,因為在國際貿易中還存在法國法郎、瑞士法郎、比利時法郎和盧森堡法郎;譯文2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意思,避免了語義含糊所帶來的沖突。可見,譯文2實現了與原文的語義對等。
例6:原文:合同的取消或提前終止,均不影響履行10.5條和10.6條規定的義務。
譯文:The obligations contained in Articles 10.5 and 10.6 shallneither be affected by the liquidation of the contract nor by a premature termination of the same.
譯文沒有把“取消”和“終止”分別譯為“cancel”和“end”,而是分別譯為“liquidation”和“termina?tion”,這更加精確和具體,更加忠實于原文。商務信函屬于正式文體,經常使用一些專業的詞匯或術語,在英譯的時候,要注意一些詞匯的選擇,用詞要準確規范、嚴謹,符合商務信函的文體特征。比如,各種時間詞和數量詞的翻譯如下表:
從該表格可以看出,商務信函的英譯文注重嚴謹性,特別是涉及到時間的表達,一定要做到準確無誤、毫無爭議,做到與原文語義對等。否則,就有可能因為誤解而造成糾紛或索賠。

原文一周以內7月10日前從1991到1997 6毫米到10毫米尺碼六月上旬六月中旬六月下旬八月下旬自11月11日起日常翻譯In aweek before July 10 from 1991 to1997 allsizes from 6mm to10mm In early June Inmiddle June In late June In late August from November11商務信函當中的翻譯in oneweek or less on orbefore July 10 for the years from 1991 on to1997inclusive allsizes ranging from 6mm up to10mm inclusive within the first10 daysof June within the second 10 daysof June within the last10 daysof June within the last10 daysof August from&including November11
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一種帶有特定目的的人類行為活動。翻譯應遵循的首要原則是目的原則,譯者可結合譯文委托人的要求、目標語讀者對譯文的期待、交際需要等因素決定譯文的交際目的,從而采取特定的翻譯方法。商務信函的撰寫有著特殊的功利性,其遣詞造句的特點是由交際功能決定的。商務信函的英譯文必須實現與原文的文體對等、語義對等以及交際效果的對等。要做到這三個層面的對等,譯者就要以功能目的論為指導,遵循目的性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其中,目的性原則有助于實現商務信函的英譯文的文體對等和交際效果對等;連貫性原則有助于實現交際效果對等;忠實性原則有助于實現語義對等。在商務信函的英譯過程當中,譯者要仔細分析原文作者的目的和意圖,努力使譯文和原文在同一商務語境中發揮相同的功能,以實現源語與目的語的語義對等、文體對等和交際效果對等。因此,功能目的論為商務信函的翻譯提供了強大的解釋力。此外,由于漢英文化差異的存在,譯者可以在功能目的論的指導下,綜合采用靈活的翻譯策略,以實現商務信函的交際目的。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劉法公.從商貿英語的特點談商貿漢英翻譯[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2).
[4]胡鑒明.商務英語函電[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
[5]李橈.商務譯文合同模板大全[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6]譚美云.從德國目的論看商務語篇[J].湖南社會科學,2011(4).
[7]劉法公.商貿漢英翻譯的原則探索[J].中國翻譯,2002(1).
H 315.9
A
2095-0829(2013)06-00072-05
2012-07-25
李壯桂,華南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用學、翻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