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千秋 吳興懷
情境教學法是指從教學目的出發(fā),根據教學內容需求,通過創(chuàng)設典型教學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情緒,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并準確掌握學習內容,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心智能力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本、富于人文性的教學方法。李吉林先生從理論的高度與實踐的層面對情境教學法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研究,他提出,情境教學法應以“美”作為突破口,把“美”作為情境教學法運用的標準與目的。而語文教學承載著重要的美育任務,教材中選取了許多意味雋永、意境深遠的優(yōu)美文章,可以說情境教學法運用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是一種完美的結合,最能體現(xiàn)語文特色與魅力,對于全面發(fā)揮語文教學的美育功能具有積極意義。
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審美實踐,對于提升學生審美感受力具有重要作用。情境教學法以“美”為準則,可以借助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依據文章主要內容,通過聲、圖、文等多種元素的融合,創(chuàng)設出美的情境,引領學生切身感受到美的魅力。美圖美景,美聲美文,不僅可以帶給學生聽覺、視覺、心靈的享受,而且能夠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增加對美的體驗和感知。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感受中,學生的審美知覺被喚醒,由被動變能動的去感受對象,并對審美對象各個部分、各種屬性產生一個整體的反映,將情境中感受到的所有材料綜合為完整的形象。在一定審美知覺的基礎上,審美想象被引發(fā),依據知覺到的感官材料,學生會由此刻審美場景聯(lián)想到許多類似情境。在審美知覺與審美想象過程中,還滲透著審美領悟力。面對教學情境,學生可以很快體悟到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所要傳達的內容與內涵,甚至還會產生比現(xiàn)有情境更為豐富多彩的情感與思想。只有具備了這種審美領悟力,人們對審美對象的感受力才會更加全面、深刻。在情境教學中,審美知覺、審美想象、審美領悟力作為審美感受力的三個主要構成要素,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都得到了相應的發(fā)揮。這種情境教學的實踐,不僅增加了學生對美的體驗,創(chuàng)造了感受美的機會,而且逐步強化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
審美實踐證明,對外界事物的審美認知是在審美情感的參與下完成的,無論是缺乏情感的內容還是缺乏情感的形式都不易打動學生柔軟的內在,亦不能喚起學生的審美興趣與求知渴望,更不可能讓學生體會到美感。所以,教師情感的投入在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把感情投入創(chuàng)設情境中,如何吸引學生關注。
我國文學創(chuàng)作論中的“意境說”為情境教學法的研究與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撐,劉勰的《文心雕龍》與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有關“意境”的論述,意蘊深厚,內涵豐富。劉勰主張“情”是文章的靈魂和主題。王國維也認為,在意境中,一切景物都賦予了情感,情感是意境的重要構成。二者對“情”的重視為情境教學法提供了借鑒。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情”是內核,是聯(lián)系教師、教材與學生關系的紐帶與橋梁,能夠有效縮短師生距離,進一步加強心靈溝通,有效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審美情感。情境教學若離開了“情”,情境創(chuàng)設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活力與魅力。
在語文情境教學中,應堅持“以情入境,以情激情”。教師課前仔細研讀教材,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藝術性融為一體,準確把握文章情感基調,把情感融化在教學全過程,在情感的催化下潛入教材內容深處,深刻領悟教材內在的意蘊和境界,引領學生進入情境中,吸引學生為之感染。全國著名教師于漪老師最擅長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而傳情播情則是她的亮點,也是她的經驗之談。教師若在“入境動情”方面狠下功夫,在攝人心魄的情感渲染中,運用抑揚頓挫、聲情并茂、意味雋永的語言,滿懷深情地講授,創(chuàng)設詩情畫意的境界,知識傳授將不斷從感性向理性升華,深刻吸引學生,打動學生,在師生間產生強烈的美感共鳴。
無論進行什么樣的審美活動,都必須具備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審美鑒賞力是對審美對象的鑒別和欣賞的能力,是對審美對象意象和內涵的全面把握和領悟。由于客觀條件不同,不同的人在審美趣味、審美標準方面也不相同,有的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是健康、積極、向上的;有的則違背潮流,是病態(tài)、消極、落后的。因此,美育就承擔起培養(yǎng)人們正確鑒別美丑能力與提升欣賞水平的重任。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審美觀正處于形成階段,正確與否關乎著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對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現(xiàn)代教學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具有健康向上的審美鑒賞力作為重要目標,通過提高審美鑒別力來樹立正確向上的審美觀。在語文課堂中,我們完全可以借助情境教學來實現(xiàn)這種美育。教材中有各式各樣的文學體裁、各種思想內容的文學作品、各種人生經歷的作者,教師通過分析具體文學作品,運用情境教學,向學生傳遞課文的美學特色,增強學生對美的切身體驗,讓學生領悟美的內涵,領悟真、善、崇高、偉大、簡樸、勤奮等優(yōu)良品格所具有的美的感染力,正確看待惡、丑、假等不良現(xiàn)象。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具體課程教學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創(chuàng)設情境、灌輸知識點的同時,讓學生多一些切身體會與感悟,真正觸動學生,達到審美標準和審美理想的高尚化,教會學生如何辨別美丑、善惡、真假。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與分析,學生審美辨別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語文課本中選取了許多經典的中國古詩詞,這些古詩詞意境優(yōu)美,對仗工整,情感豐富,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典型代表。運用情境教學講授古詩詞可以讓學生穿越時空,感受古人思想,體會詩詞美學意境。這種情境教學的不斷積累,美的不斷沖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欣賞水平。
立足于語文課程教學來說,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美的興趣以及提升美的創(chuàng)造力。通過身臨其境的情境設置,美麗畫面的引入,繪聲繪色的優(yōu)美語言,加上音樂背景的渲染,讓學生如臨其境,身心被滌蕩,此情此景將會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他們會躍躍欲試,把對美的理解物化到現(xiàn)實生活中,滿懷激情的去創(chuàng)造美。
語文教材中多角色、多情節(jié)的精彩故事紛呈,這些故事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讓學生深刻把握每個人物形象特色的最便捷方式就是分角色朗讀或者分角色表演。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角色扮演這種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進入情境,在自己理解、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演繹、發(fā)揮,由被動入境變?yōu)橹鲃尤刖常蒙碛诠适轮校钊肓私夤适掳l(fā)生的時代背景,把握每個人物語言、性格等特點,充分領略優(yōu)秀文學作品語言文字方面所具有的美學特色,增強了學生對于語言文字之美的領悟,有助于對語文教學思想內容的具體把握。“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課文角色的理解是不同的,根據自己的理解,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按照美的規(guī)律演繹角色形象的方式也會是不同的。學生對角色的不同表演充分體現(xiàn)了美的創(chuàng)造力。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擴大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盡情盡興的創(chuàng)造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有效地激發(fā)與培養(yǎng)美的創(chuàng)造能力。從本質上講,學生實施角色扮演的整個過程既是美的感受過程,也是美的創(chuàng)造過程。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美育是貫穿始終的主旋律,也是語文教學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情境教學法相對于其他教學方法來說,更充分地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特點與教學目的,更利于實現(xiàn)語文的美育功能。在語文教學中應靈活運用情境教學法,加強審美教育,對于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感受力與鑒賞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感和審美興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美的創(chuàng)造力具有積極意義。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所呈現(xiàn)出的美育功能,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樹立積極向上的審美理想,有利于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趙曉沽.淺談語文教學的美育功能[J].菏澤師專學報,2000,(8).
[2]鄧達文.語文美育的實施途徑[J].教育評論,2005,(1).
[3]米俊魁.情境教學法理論探討[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3).
[4]韋志成.語文教學情境論[M].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5]李吉林.談情境教學的課堂操作要義[J].教育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