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偉鵬 羅江麗
(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阿拉爾843300)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要舉全國之力推進新疆(兵團)實現跨越式發展,確立了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兵團作為國家在新疆的重要戰略安排,將突顯出更加重要的地位。兵團黨委提出通過推進兵團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為主的“三化”建設來實現兵團的跨越式發展。
兵團“三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后備軍,在這項宏大的工程中占據著特殊地位,他們的積極參與對推動“三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兵團直屬綜合大學——塔里木大學在校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大學生對兵團“三化”建設的認知情況、參與意愿及其影響因素,據此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以便為兵團“三化”建設和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本次調查以塔里木大學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調研時間正值大一學生報到,鑒于塔里木大學招生范圍面向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所以新生對新疆(兵團)的現狀以及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還比較模糊,為保證調查樣本的代表性與有效性,本次問卷發放對象為大二、大三、大四年級的學生,涵蓋了人文學科、理科、工科和社會學科的8個學院。調查采用分層取樣的調查方式,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中194份,回收率為97%。
從調查對象的統計結果來看,男生、女生分別占有效樣本的49%和51%;漢族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分別占有效樣本的70.6%和29.4%;大二學生、大三學生、大四學生分別占有效樣本的32%、31.4%和36.6%;來自新疆兵團的學生、新疆地方的學生及外省市的學生分別占有效樣本的22.1%、61.9%和16%;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1001-2000元的、2001-3000元的、3000元以上的分別占樣本有效率的16.5%、47.9%、29.4%和6.2%;經管類、理學類、工科類、人文類、農學類學生分別占有效樣本的23.7%、10.3%、33.5%、11.3%和21.2%。由于本次調查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樣本的描述性統計數據與塔里木大學在校學生的各項結構數據比較相近,所以本次調查結果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本次調查問卷是在對個別學生進行深度訪談的基礎上設計的,共分為4部分24道客觀題,第一部分為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民族、年級、專業類型、生源地以及家庭月人均收入等可能對“三化”建設認知水平和參與意愿產生影響的因素;第二部分為學生對兵團“三化”建設認知程度調查,包括對兵團“三化”建設相關信息的知曉程度;第三部分為學生對兵團“三化”建設參與意愿調查;第四部分為大學生參與兵團“三化”建設的影響因素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194個樣本中聽說過兵團“三化”建設的有182名,占總樣本的93.8%,而對“三化”建設政策非常熟悉和比較關注的分別僅占總樣本的8.8%和20.1%,對兵團“三化”建設的相關內容非常清楚和比較清楚的也僅占總樣本的4.6%和13.9%。由此可看出,大學生對“三化”建設的了解程度不高。
在學生對“三化”建設相關內容的關注方面,有6.7%的大學生知道惠民“十件實事”的具體內容,有10.8%的學生清楚兵團“三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僅有7.7%的學生通過各種途徑關注兵團“三化”建設的現狀。由此可見知曉“三化”建設的大學生中對“三化”建設的具體情況和內容關注的比較少,學生對兵團“三化”建設的相關知識和政策的了解不夠詳細和深入。
1.大學生對兵團“三化”建設的參與意愿
從調查數據統計可知,12.5%的學生表示以后不會參加兵團建設的各種活動,23.2%的學生表示不愿參加“三下鄉”等志愿活動,有13.6%的學生表示將會視情況是否參與兵團的建設,有50.7%的學生非常愿意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兵團“三化”建設中去。這說明學生普遍認為兵團經濟、社會發展很重要,有相當多的學生愿意參與兵團的建設,也有一些學生持觀望態度,參與意愿不強,這與學生對兵團“三化”建設的認知程度不高有一定的關系。其中看情況而定是否參與兵團建設的學生,主要考慮的因素有:是否在兵團政府或者相關事業單位就業;是否是在兵團團部而不是基層連隊就業;是否在兵團國有企業而非私有企業就業等來決定是否參與兵團建設。
2.大學生參與兵團“三化”建設的影響因素分析
(1)動機
據查顯示,有47.6%的學生選擇到兵團工作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30.2%是為了鍛煉自己,17.2%是為了享受優惠政策,其余5%是受其他因素的影響。隨著大學畢業生的不斷增多,兵團“三化”建設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機遇,兵團政府要更加重視人才的吸收與培養,吸引更多優秀的大學生參與兵團各項建設。
(2)不同生源地學生的意愿
在問卷調查中當學生被問及畢業后是否意愿到兵團所屬單位工作或創業時,來自兵團的學生有20.2%選擇非常愿意,45.1%選擇等畢業的時候視情況而定,34.7%選擇不愿意繼續在新疆或兵團工作;來自新疆地方的學生有34.3%選擇非常愿意,25.2%的選擇等畢業時視情況而定,40.5%選擇不愿意繼續在新疆或兵團工作;而這一問題在來自新疆以外省份學生中選擇非常愿意的比例高達45.8%,畢業時視情況而定的為25.5%,選擇不愿意在新疆或兵團工作的為28.7%??梢钥闯鰜碜员鴪F的學生和來自新疆地方的學生對兵團建設的參與意愿總體要低于來自疆外的學生。原因在于來自疆外的學生通過大學四年在新疆學習和生活,已經習慣了新疆的自然及人文環境,加之新疆的就業壓力相對較低,所以他們愿意留在新疆和兵團地區工作。
(3)不同年級的意愿
本次調查顯示: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在畢業之后非常愿意參與兵團“三化”建設的分別占到27.5%,27.9%,22.3%,可以看出,大二、大三年級學生對兵團建設的參與意愿并沒明顯的差距,大四學生的參與意愿略微要低,由于大多數學生對兵團“三化”建設的認識不清或者對兵團地區的現狀不夠了解導致其參與兵團“三化”建設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其參與兵團建設的意愿。
(4)家庭月收入水平
家庭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參與兵團“三化”建設的意愿有一定的影響,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較低的學生對兵團建設的參與意愿較高,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較高的學生對兵團建設的參與意愿較低。原因是家庭收入較高的學生更愿意選擇環境較好、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地區工作,而家庭收入水平較低的學生則會更注重工作待遇、工作發展前景、就業優惠政策以及較低的就業壓力和生活成本。
通過對塔里木大學200名學生的樣本調查和數據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學生對兵團“三化”建設的認知度有待提高。塔里木大學作為對新疆建設兵團直屬的綜合性大學對新疆尤其南疆地區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對“三化”建設的認知狀況不盡人意,由此可推論,就全新疆范圍而言,大學生對兵團“三化”建設的認知程度就更低,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其參與兵團“三化”建設的積極性。第二,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年級及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大學生對兵團“三化”建設的認知度與參與意愿存在差異。這與學生在考入大學之前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有關,也與學生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有很大關系,因此,讓不同學生對兵團“三化”建設的認知度與參與意愿得到較大的提高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工作。
1.高校應充分發揮在大學生參與兵團“三化”建設中的教育引導作用
首先,加強對兵團“三化”建設的系統宣傳,增強大學生參與兵團“三化”建設的責任意識。其次,重視學生的就業指導,增強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自覺性。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拓展就業視野,以兵團“三化”建設為有利契機,調整就業期望,積極投入到兵團建設中去。第三,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掌握適應基層的知識和技能。兵團各團場尤其是南疆團場環境較差,大學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將面對諸多困難,學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要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把人才培養與兵團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堅強的意志力。
2.政府應加大對大學生參與兵團“三化”建設的鼓勵與支持力度
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到兵團建設急需的崗位和職業上,為兵團的建設貢獻力量。對加入兵團建設的大學生給予一定的保障,在工作條件、生活條件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給予必要的物質支持,以激發他們建設兵團事業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鼓勵大學生扎根兵團,扎根邊疆,安心工作,對政治素質好、發展潛力大、工作實績明顯、群眾滿意度高的大學生要及時吸納為后備干部。
3.社會應加強對兵團“三化”建設的宣傳和支持
家長往往把高考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延續轉化為子女畢業時有一份穩定的、社會地位較高的工作。家長在鼓勵大學生參與兵團建設的同時,全社會都應該行動起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就業觀,積極參與兵團和邊疆的建設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全社會唱響“到兵團去,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倡導有志青年積極參與兵團“三化”建設,為兵團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1]王曉瑞.對推進兵團“三化”建設實現兵團跨越式發展的幾點思考[J].兵團黨校學報,2011(6):39-42.
[2]車俊.科學發展引領屯墾戍邊新實踐[N].人民日報,2012-9-12.
[3]李峰,柯峰,文鵬.大學生擇業期望現狀及差異性分析研究——以武漢市七所部屬高校為例[J].人口與發展,2012(4):21-29.
[4]劉惠芝.兵團農十二師“三化”協同推進的思考[J].新疆農墾經濟,2012(8):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