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輝 李長華
(哈爾濱金融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哈爾濱金融學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以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主,專業課程的設置與行業的發展需求緊密聯系。其中國際貿易專業是以培養從事國際貿易業務的人才為主,畢業生具備企業要求的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性思維和一定的實踐能力,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學院對學生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視。目前,學院已建立了國貿實驗室等相關硬件設施,但實驗課教學基本上都是依附理論課的內容來設置,相對較程式化,不利于學生自我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與實際相結合。2010年學院首次選派學生參加了全國商科院校大賽國貿專業競賽,學生通過自主設計競賽作品,提高了理論學習水平和創新實驗能力,第一次參賽就取得了本科組三等獎、專科組二等獎的佳績,對學院國貿專業建設產生了積極而重要影響。
現階段我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面向基層、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國際貿易專業競賽是面向全國大學生的社會活動,競賽的內容緊扣當前高校教學內容與教學環節,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某一專業內容與多專業內容的結合,專業競賽不僅激發了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實踐和創新能力,學生在參賽過程中能夠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競賽不僅能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同時對高校教學改革特別是實踐教學改革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專業技能競賽,實現了教學開發的多元化。國貿競賽命題范圍廣,涉及課程多,并鼓勵新技術的應用,這不僅是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檢驗,同時也是對學校教學成果的檢驗。大學生的專業競賽是生動的教學實例,比枯燥的課堂教育理論更具說服力,讓教師和學生都自覺地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學習觀念,使其成為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和促進高校實踐教學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
競賽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師在指導學生過程中有意識地去引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并動員和組織更多的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同時,競賽輔助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培養能力較強的學生發揮帶頭和示范作用,采取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學生的方式形成梯隊,有計劃地開展科研實驗,調動了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積極性。可見大學生學科競賽在教學內容改革中扮演著先行者的重要角色,是促進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
國貿專業技能大賽是由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活動,不但考核學生的競技水平、學校的教學質量,也考核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所以,技能大賽推動了學校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使高校完善師資隊伍,優化教師結構。一是專職和兼職教師并行發展。專職教師要利用寒暑假到企業進行實訓來提高自己的實踐教學能力,回校后把在企業搜集的典型案例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同時,院校應利用校企合作基地的優勢聘請企業業務骨干作為學生畢業實習或者專業頂崗實習的兼職教師。二是支持教師通過各種途徑考取或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或專業職稱資格,同時強化實踐培訓,要求教師根據取得的職業資格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從而提高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
作為教師,參與競賽的輔導工作,會切身體會到與企業合作的重要性——在與企業合作中不僅要對企業有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還應以企業人的角度,把參加專業競賽當做一次真正的“實戰”。對于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學生自身職業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高校可利用技能大賽的平臺,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積極爭取行業企業對技能大賽的支持,并以此作為深化校企合作的契機和突破口,切實加強和企業(行業)的聯系,建立良好型的校企合作關系,讓專業競賽成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助推器。通過組織比賽,了解企業需求,真正做到校企合作,與企業零距離。
舉辦技能競賽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校開展實踐性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因此,專業技能競賽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不但擴大了社會影響力,在課程體系設置上也改變了以往教學過程中的“重理論、輕實踐”狀況,增加了對實踐教學的重視。高校為參加競賽活動,要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選派教師參加相關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調整理論課課時和實踐課課時比例,合理增加國際貿易實務類課程、專業課實驗部分及實訓環節的學時;同時,針對實訓設備陳舊、實驗室教室緊張等實踐環節教學資源短缺的情況,要加大經費投入來購置實踐教學的基礎設備,改善學生實踐環節的硬件基礎條件。哈爾濱金融學院目前有報關軟件和世格軟件,這為學生的校內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所以,在此基礎上該學院要以技能大賽為契機,全力推進課程改革,以達到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教學目標。此外,還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將企業真實項目作為選修課引進課堂,以增加學生對實際操作的認識和熟悉度。
傳統的國際貿易等課程雖然普遍采用案例和情景教學法,但終究是紙上談兵,學生無法真正深入其中而獲得切身的感受。而技能大賽通過對真實企業貿易環境的“真刀實槍”模擬,完全不同于傳統的課堂填鴨式授課,有助于學生對國際貿易的整個過程有更真實的體驗與深刻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國際貿易技能,增強實踐的能力。同時可以實現教學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以教學設計與指導、監控、考核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這既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助于發揮學習團隊的作用與形成學習型組織,提高教學效率與降低教學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創新。
全國商科學校國貿技能大賽的開展有利于高等院校以技術標準和專業素質為基礎完善國際貿易專業考核評價體系。從國貿大賽完善的評價體系和評委的構成看,國貿技能大賽綜合考核了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前的能力狀態,其考核標準是在企業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的評價體系,因此對改革課程評價標準具有參考借鑒價值。高等院校需認真搜集研究、領會大賽的評分機制及考核標準,在教學中將大賽評分機制、檢驗標準融進課程評價之中。學生除必修課程外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職業規劃,參與一些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通過選修這些課程,可以多方位發掘自身的興趣和優勢,再通過考核合格后還可獲得相應的學分。此外,國貿專業的學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也可以獲得學分獎勵,在各種省部級或全國性的技能競賽中獲得榮譽也可以根據獲獎的等級得到相應的學分獎勵,這樣就給參賽學生提供極大的選擇空間,在保證評價公平性的前提下也可以最大化地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動性,使他們的個性優勢得到發揮,使國貿技能大賽真正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綜上所述,全國商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技能大賽對國際貿易教學產生很大影響,國際貿易競賽不僅是高校學生展示自己專業技能的平臺,也是實現高校與行業企業加強聯系的紐帶與橋梁,是推動國際貿易教學實踐和深化教學改革的動力。高等院校要把握好競賽的契機,不斷深化和完善國貿教學改革,培養更多符合外貿行業和社會需求的高端技能型外貿人才。
[1]彭明道. 利用技能大賽推動課程教學改革[J].現代教育教研,2011(3).
[2]王莉芳. 高等職業教育評價新議[J]. 石油教育,2008(8).
[3]錢大慶. 反思職業技能大賽作用,重構職校實踐教學體系[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8).
[4]黎國英. 高職國貿專業以就業為導向教學體系改革探析[J].職業教育,2009(1).
[5]楊群,吳開岑. 職業技能大賽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時代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