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MICROBLOG

隨著湖南衛視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很多家長開始思考自己是否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眾多學校也紛紛開辦各類親子活動,加強學生的家庭教育。
@王旭明
三中全會決定關于教育改革的幾大亮點讓我高興。之一是今后將逐步取消學校的行政級別,好。那些一心只想當副局、正局和副部、根本不愛教師、學生和學校的人就不來學校攪合了,起碼攪合的少了,校長和書記讓真心愛教育、愛學校的人干,多好。希望讓更多單位斷級別,特別是央企和研究院所。
@魯國平先生
我國35年培養50萬博士,其中2012年中國在校博士近30萬人,連年穩居世界第一,但62年來沒獲得過一項諾貝爾科學獎。一百多年來英國僅一個劍橋大學畢業生們,就獲得了60多項諾貝爾科學獎;美國則總共獲得了233人次諾貝爾科學獎;博士人數多有什么用?哪怕十六億人都博士,沒發明創造,這些博士也等于零。
@彭曉蕓
應試教育的模式是什么?本質上是應試績效考核制度下的考試產業。學生的成績服務于老師的業績,老師的業績服務于校長的利益。不能給考試帶來好處的那部分知識和能力,就會被學校拋之腦后。而為了最大限度提高考試成績,老師是以中下、下下智力能學會為標準來布置作業的,如此你便可理解作業為何那么多。
@洛之秋
中美教育的差異很重要的一個體現在課本的編寫水平。尤其是大學,編教材和配套教輔的門檻太低,誰都能編誰都能出,加上一些出版社靠此牟利,雷同重復粗制濫造的課本出得太多太多。美國大學教材精品多,經典教材再版幾十次,成為不朽經典,影響幾代人。
@艾德沃國際幼兒園張瀚
在新西蘭,打孩子是一種違法行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會體罰孩子。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鬧騰,只要不影響到別人,就隨他鬧去。如果影響到別人,則將孩子放在一個比較開闊而安靜的地方,直到鬧夠為止,卻不會達到其任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