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熟學習
傳統課堂vs精熟學習
在傳統的課堂學習中,老師們通過制定固定的學習模板來達到講授的目的,如某一英語語法,規定幾個課時,幾個環節;這種整體的學習進度,不管某一個個體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語法,教師們都會進入下一語法的講解。
精熟學習與之相反,它注重每個學生是否真正充分掌握了正在進行的知識點,因而,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進度進入下一個學習環節。
這樣的話,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就不會用簡單的優劣來評判,而只有學習快慢之別。
有人將“精熟學習”這樣定義:它是一種提供成功學習的“教”和“學”的方法。通過小步驟的教學、足夠的練習機會、充足的學習時間和輔助教學,讓學生精熟每一個學習步驟。
關于這一教理念,本杰明·布魯姆,這位20世紀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在他1968年的《精熟學習》論文中,就提到了這種教育方法。
賈斯基認為精熟的標準通常是指答對百分之八十五。
精熟學習的三個步驟:選定教學目標、進行全部教學、施以測驗。
它倡導教師將課程分為一些小單元,每個單元包含一些精熟的特定目標。教師需要告知學生每個單元的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精熟學習”中,扮演主導角色的是學生,學生們自己設定目標,自己管理時間,這就使得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身的學習中,學習效果將會好得多;而老師的任務則就變為:提供材料、工具和持續的支持。
2.個性化學習的一種范本:“精熟教學”的體系允許每一個學生以自己的節奏學習,區別化和個性化教學得到了可能。在傳統的課堂中,老師授課針對的是中等水平的學生,這樣的話,學得快的學生會覺得無聊,學得慢的學生又會跟不上。
3.鼓勵真正用心學習的學生:這種學習追求對知識的完全掌握,如果成績不好,就不能學習新內容。所以學生必須繼續努力,直到證明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這些知識。
雖然“精熟學習”的理念聽上去很美好,但它遠未真正落地。這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教學觀念中占主導地位的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另一方面如何對學生進行考查,也是個難纏的問題。另外,精熟的標準也是很難界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