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子琦
民生地理LOCAL EVENT
樺南:貧困縣的平安樣本
“只有保障安全,我們才能實現對百姓‘建設幸福樺南’的承諾。這個安全包括生活安全,也包括生產安全。”
□本刊記者 張子琦

黑龍江省樺南縣安監局局長邢亞杰(右一)在加油站檢查安全工作。圖/受訪者提供
設備改造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為了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盡快達到安全生產標準,樺南縣政府不遺余力,甚至以一幫一的方式和企業“結對子”。
六月的東北天高云淡。從佳木斯機場到樺南縣,一路向東,75公里的距離,眼中的景色一直是廣闊沒有邊際的農田和層巒疊嶂的高山。
臨近黑龍江省樺南縣地界,幾塊高高豎立的廣告牌很引人注目:“一個讓您感動的、與眾不同的地方”、“中國農民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地方”……經過一塊由不同顏色綠植組成的“幸福樺南”標語左轉,就算正式進入樺南縣城。
這座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完達山麓的小城,以地上盛產“五谷糧”,地下埋藏“黃白黑”聞名遠近。廣袤富饒的三江平原讓樺南縣成為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當然,這里更為人熟知的,還是1934年樺南農民反抗日本關東軍而發起的土龍山暴動。
然而,悠久的抗戰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并不能挽救樺南縣在工業文明沖擊下低迷的經濟狀態,這里仍然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
不過,眼前的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有些特別,道路寬廣平整、每隔幾個路口還可以看見執勤的交警在指揮交通。“晚上你一定要出來走走,到廣場看看樺南的夜景。”司機在路過街心廣場時對《民生周刊》記者說,“晚上出來也不用擔心,我們這里治安非常好。”
入夜,在司機強烈推薦的廣場閑逛,聽到的話語總是有幾分相似,“安全”似乎是樺南縣百姓對這座小城的詮釋,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樺南人如此鐘情這個詞?
在“一切用經濟實力說話”的今天,樺南,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又是如何在抓緊經濟建設的同時讓百姓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安全”的呢?
也許,樺南縣常務副縣長麻世先的一句話可以給出答案:“只有保障安全,我們才能實現對百姓‘建設幸福樺南’的承諾。這個安全包括生活安全,也包括生產安全。”
樺南縣幅員面積4415.6平方公里,總人口46.1萬,全縣共有公安干警374人。樺南縣公安局副政委郭烽炬笑稱:“這是1比5000的比例”。這位在公安戰線上奮斗了30多年的軍轉干部深知警察這一行“就是累,并驕傲著。”
近幾年來,為了建設平安樺南,樺南縣公安局結合全縣治安情況,堅持“防范在先、預防為主”的工作原則。在樺南縣委和佳木斯市公安局黨委的支持下,推進“天網”工程建設,在全縣主要街道、路口安裝監控點位48個,基本實現了無縫對接。“現在我們破獲的案件中有80%的線索來源都源自這些‘天眼’。”郭烽炬說。
另外,樺南縣公安局還在全縣重點區域和案件易發時段,積極組織巡控。采取車巡、步巡以及天網巡等方式,嚴密防范可防控案件的發生。結合樺南地域特點,他們一直注重動員社區、街道、村屯治安積極分子參與到巡邏防控工作中,形成群防群治的治安巡防網絡。
郭烽炬說:“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公安干警日夜巡防、動員積極分子參與,是我們提升百姓安全感的制勝法寶。”
幾年來,為了徹底改變縣城的治安狀況,樺南縣公安局先后組織開展了“打擊多發性侵財犯罪”、“打盜搶、保民安”、“打黑除惡”、“平安冬季,百日會戰”等多項行動,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894起,破案率高達99.2%……數字背后,正是樺南縣公安努力的結果。
不過,當過兵、做過刑警的郭烽炬卻說:“這些都是可以看見的成果,基層派出所更加辛苦。”
“有困難,找警察”在樺南縣早已深入人心。“不管什么事情,老百姓只要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警察。即使這些問題并不在警察的工作范圍之內。”對于這件事,郭烽炬說,“體會最深的就是基層干警。”
以農村土地糾紛為例,郭烽炬說,“其實土地確權糾紛并不由我們負責,但只要找到我們,我們就要負責調解。” 鄉鎮派出所的民警們為了能第一時間趕往現場,時常要泡在田間地頭,深入了解轄區內村鎮的情況,“特別是偏遠地區,車都開不進去,民警們只能靠走,有時候一走就是兩個小時。”
雖然辛苦,但他認為,“只有手機里裝著轄區內有威望的人的電話,有狀況發生時,能第一時間打給他們,讓他們在民警趕到之前制止事態的惡化,才是一個合格的民警。”
在樺南縣西入口處,剛剛招商來的皮革交易市場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地勢較高的公路上,可以清楚地看見工程的建設情況。
“這是我們最近招商引進的,(皮革城)建成以后,我們縣的經濟、就業形勢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樺南縣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中國建材集團佳木斯北方水泥有限公司樺南分公司為確保安全生產定時自查。圖/受訪者提供
當《民生周刊》記者詢問皮革生產是否會影響當地自然環境時,這位工作人員立即正色道:“這里只是交易市場,給再多的錢,有污染的、安全不達標的企業我們絕對不會引進的。”
據麻世先介紹,“樺南縣一直嚴把招商引資企業安全市場準入關,堅持先規范達標、后投入生產,堅決杜絕‘先生產、后規范’的錯誤做法,防止埋下‘先天性’隱患,使企業生產自始至終處于高質量標準化的狀態和水平。”
在嚴格的安全審查制度下,會不會有招商企業離開樺南縣?對于此類問題,麻世先表示,“事實證明,我們贏得了大部分外來投資企業的理解與支持,客商完全認可我們在項目建設前搞好安全評價,在項目建設中重視施工安全,在項目投產后嚴格落實生產安全的要求。”
此外,樺南縣一直致力抓好安全生產科技支撐能力建設。重點開展火災風險評估、預警、救援和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測系統等技術應用,充分發揮技術支持作用。組織專家積極參與日常監督檢查、竣工驗收、事故調查和應急救援等工作。
并且,樺南縣不斷加強對重點企業和單位的消防檢查和隱患整改力度,建立“安全自查、隱患自除、責任自負”的安全管理機制,從源頭上堵塞監管上的漏洞。
流坑古村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流坑文化是廬陵文化與臨川文化的疊加,不僅創造了詩書、繪畫、雕刻、建筑等精美的主流文化,而且創造了儺文化、酒文化、寺廟燈會、輕樂吹奏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如儺舞,是正月驅鬼逐疫、祭祀敬神的民間舞蹈,可是近年來,雖仍有出儺形制,但昔日傳承的儺舞戲班已不多見;還有水陸道場佛會、元宵燈彩神游、家族春秋祭祖等文化活動逐漸消失[3]。
科技的支持和人員積極性調動雙管齊下,幾年來,樺南縣共消除消防隱患5792處,有效地預防和抑制重特大火災事故的發生,為樺南縣經濟平穩發展,奠定了安全基礎。
5月12日,剛剛到任樺南縣安監局局長的邢亞杰笑稱自己是“空巢”局長:“除了開會,辦公樓里幾乎見不到一個員工。”
6月9日,樺南縣安監局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頓、檢查工作,所有工作人員都深入企業,跟蹤、監督、指導、協調安全生產工作。“遇到有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徹夜工作是常有的事兒。”這樣高強度的工作換來的是,樺南縣安全生產多年來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邢亞杰拿著一份打印著樺南縣安監局從2009年起獲得的11項國家和省級榮譽的紙張說:“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保持零事故的紀錄。安全工作不能有一絲懈怠,對于我們來說,每個月都是安全生產月。”
在這張輕飄飄的紙背后,正是安監干部日復一日付出巨大努力的點滴呈現,其中的辛苦,可能只有這些安監系統的工作人員才能體會。“安監崗位不只辛苦,還是一個得罪人的崗位。檢查不合格,必須停產整頓,誰求情都不行。而且,我們內部也要不斷完善廉政風險機制建設,從各個方面杜絕‘人情執法’的可能。” 邢亞杰說。
這也正是樺南縣貫徹安全生產工作“責任落實嚴上加嚴,監管力度大上加大,隱患消除快上加快”三句話的體現。據麻世先介紹,“在責任落實上,要持續加大領導力度,縣政府班子成員人人身上有責任。形成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安全問題人人管的工作態勢。”
一年多來,樺南縣全部8個煤礦都處于關停整改狀態,達不到安全標準,決不允許復產開工。“對存在重大隱患和問題的企業堅決掛牌督辦,跟蹤整改;對重大隱患整改無望的,該關的關,該停的停。”麻世先說。
不過,對于樺南縣的安監干部們來說,各項措施是剛性的,執法的方式卻是柔和的,“我們是服務單位。”這是邢亞杰對安監工作的定位。
在邢亞杰看來,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兩個方面:人員培訓和設備改造。
在人員培訓方面,除了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定期舉行的培訓課程外,樺南縣還在縣里的企業中選出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麻世先解釋:“也就是‘樣板企業’,讓縣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有一個更加直觀的學習榜樣;此外,樺南不大,縣城里的企業家彼此都很熟悉,可以直接交流經驗。”
而設備改造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為了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盡快達到安全生產標準,樺南縣政府不遺余力,甚至以一幫一的方式和企業“結對子”。
陳鑫鑄造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陳鑫鑄造)正是其中的受益者。公司負責人陳鑫對現在公司的運營狀況十分滿意:“能夠這么快搬進園區,有點不敢想象。”
陳鑫鑄造和本地很多小企業一樣,很長一段時間采用的是作坊式的生產方式。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他對企業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力不從心,陳鑫說:“每次安全檢查的時候,看著安監的同志們指出我的安全隱患,再幫我想辦法整改,心里總覺得過意不去,我也希望在安全的環境下工作,但是我又實在籌措不出資金改善生產環境、更新設備。”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幸好,縣政府的同志幫我協調資金,讓我達到三級企業安全生產標準,這樣,我可以毫無后顧之憂地發展企業了。”
在樺南縣安監局的努力下,2012年,共有17家企業達到三級標準化企業;今年,還將有5戶企業申報。
不過,安全工作是一條永遠不能松懈的繩索,繩索的一端系的是百姓的生命安全,另一端則攥在政府職能部門的手中,樺南縣如何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保持安全生產工作無事故的紀錄,我們還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