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林
(包頭海平面高分子工業有限公司,內蒙古 包頭 014060)
電石法生產PVC的乙炔工藝分為干法工藝和濕法乙工藝。濕法工藝,工藝相對成熟,最好企業的電石折標單耗為1.35 t/t PVC,汞觸媒單耗為0.8 kg/t PVC;干法乙炔工藝的電石單耗和濕法工藝區別不大,但汞觸媒單耗卻遠遠高于濕法乙炔。因此觸媒消耗高,更換頻率大。汞觸媒從使用到失效,經歷以下階段:更換、干燥、活化、培養期、壯年期、衰老期,每個階段產能負荷不同。所以,干法乙炔工藝在VCM轉化器設計上就不能照搬濕法乙炔工藝,同規模的企業,干法乙炔的轉化器臺數,要明顯多于濕法乙炔工藝。以下以某氯堿企業為例,介紹轉化器能力的核算方法。
PVC設計產能為40萬t/a,VCM轉化器64臺,采用前3臺后3臺(或前2臺后2臺)結構布置,見圖1。轉化器規格為?3200mm×3290mm×2680mm× 45 mm,單臺轉化器觸媒填充量為7.5 t。運行一段時間,表明產能無法達到設計產能。
為確定轉化器的數量,經過同行業對標分析,走訪多家氯堿企業(含干法乙炔工藝和濕法乙炔工藝),濕法乙炔工藝的汞觸媒單耗一般都能做到1 kg/t PVC,而干法乙炔工藝的汞觸媒單耗一般為1.8~2.8 kg/t PVC。該企業確定按照觸媒單耗為2 kg/t PVC的標準,測算現有64臺轉化器的能力,以及要達到40萬t/a的產能需要的轉化器臺數。
(1)按照濕法乙炔工藝觸媒單耗1 kg/t PVC,測算現有64臺轉化器的產能測算。
a.計算方便,1前臺+1后臺為1組,64臺共計32組,每組設計最大通量為730 Nm3/h乙炔氣。
b.觸媒翻倒現狀是新觸媒填充后臺,使用1個周期后,前臺失效,后臺觸媒翻到前臺,后臺再填充新觸媒。
假設觸媒使用周期為N天,即后臺轉化器填充新觸媒投入使用到第N天,前臺觸媒失效,將該組轉化器切出,對該組轉化器進行置換、更換、干燥、活化后,投入使用。每個更換周期中各工序耗時和負荷分析如下:
置換、更換、干燥、活化平均需要6天,負荷為零;投入使用后第一個10天平均負荷為50%;投入使用后第二個10天的平均負荷為80%;失效前最后14天的平均負荷為60%,投入使用后第21天到第(N-40)天為滿負荷。

圖1 VCM轉化器平面布置圖
轉化器有效利用率為:(N-6×100%-10×50%-10×20%-14×40%)/N=(N-18.6)/N×100%。
c.現有64臺轉化器設計產能為40萬t/a,則觸媒翻倒周期、觸媒單耗計算如下:
730×(N-18.6)/N×32×8 000×0.85×62.5/22.4/ 1 000=400 000 t/a
計算得:N=190.76天。
則,轉化器利用率為:(N-18.6)/N=90.25%;
1年翻倒觸媒次數:
8 000/(190.76×24)=1.75(次);
1年耗用觸媒總量為1.75×7.5×32=419(t);
觸媒單耗為419×1000/400000=1.0475(kg/tPVC)。
由以上計算可知,觸媒單耗為1.047 5 kg/t PVC時,現有64臺轉化器1年(8 000 h計)產能可達40萬t。可見,如果按照濕法乙炔工藝,觸媒單耗做到1 kg/t PVC,基本能達到設計產能。
(2)按目前的照干法乙炔工藝,觸媒單耗達到2 kg/t PVC,分析現有64臺轉化器的能產并計算所需轉化器臺數。
假設每組轉化器翻倒周期為y天,因每組轉化器每次翻倒,前臺觸媒淘汰7.5 t,則每組轉化器1個周期內產量為7 500/2=3 750(t)。
轉化器觸媒翻倒過程如上述濕法乙炔工藝。
在一個觸媒翻倒周期內,該組轉化器的利用率為(y-18.6)/y;
一個翻倒周期內每組轉化器產量為:(y-18.6)× 24×730×0.85×62.5/22.4/1 000=3 750(t);
計算得y=86天,即觸媒翻倒周期為86天。
轉化器利用率為(86-18.6)/86=78.372%,現有64臺轉化器年產能為730×78.372%×0.85×8 000×62.5× 32/22.4/1 000=34.7(t)。
式中,0.85為乙炔氣一次性轉化為氯乙烯效率。
可見,按照干法乙炔工藝目前的觸媒單耗2 kg/t PVC測算,產能40萬t/a需要該規格轉化器臺數為:64×40/34.7=73.8臺,即在現有64臺的基礎上,需要新增轉化器10臺。
因目前干法乙炔工藝汞觸媒單耗與濕法乙炔工藝相比有差異,所以在轉化器能力設計上,不可照搬濕法乙炔工藝。以上介紹的轉化器能力的測算過程,僅是提供一種測算方法,具體數據比如觸媒更換、干燥、活化等工序所耗用時間,不同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