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南峰
作為一名普通的財政干部,筆者深切感受到了財政面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財政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財政事業發展壯大的歷程就是財政精神不斷積淀,不斷升華的過程。新時期的財政精神可以概括為“為民、務實、廉潔、和諧”四大內涵。
“為民精神”體現為“心系群眾、財政為民”的工作要求。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為人民利益,為人民福祉服務的。民生財政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價值取向,也是提高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踐行“為國理財、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體現。財政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性,基層是財政工作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接受不接受是衡量一切財政工作的標準。財政干部經常深入基層,了解社情民意,用財政政策和資金解決民憂民困,以此贏得群眾對財政的認可和支持,推動財政為民服務機制常態化、制度化。完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確保新增財力優先用于民生領域,能夠實現社會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為提高人民幸福指數提供保證。
“務實精神”是財政工作開展的內在要求。提高財政管理的針對性、有效性、嚴密性,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更新理財觀念,提倡實干興業、實干創業,克服一切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放在財政管理與改革上。財政職能是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政府形象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因此要改變工作作風,把務實當成促進工作的一種習慣,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務實當成一種品格、一種修養,久而久之就會成為財政人劈波斬浪,奮勇直前的靈魂所在。
“廉潔精神”是時代賦予財政人義不容辭的使命。當前,財政擔負著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職責,必須著力加強法制財政建設,完善財政內部監督檢查制度,從而進一步規范工作程序和工作行為,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確保財政權力運行的透明化、社會化。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是筑牢財政資金廉政風險的“防火墻”,對貫徹執行“一崗雙責”制,建立健全財政信息公開制度,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等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所掌握的權力,財政人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從源頭把毒瘤思想扼殺在萌芽狀態,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加強財政道德建設,做到“慎言、慎權、慎行”,把廉潔精神融入財政工作的全過程,時刻警鐘長鳴。
“和諧精神”是致力于科學發展的目標要求。和諧精神是振興財政的核心。財政在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和推動社會公平等方面,圍繞“和諧”二字做文章,盡可能多的增加和諧因素;在生財、聚財和用財過程注重公平,大力推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努力實現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盡可能多的減少不和諧因素。和諧社會需要把科學發展觀當做“望遠鏡”和“顯微鏡”,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財政綜合管理水平,打造財政服務跨越發展的創新平臺。通過精細高效的工作,實現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用財有章和理財有規的和諧財政目標,從而為文明進步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財力支撐及其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