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益民
(徐州醫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要緊跟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以學生為本,開拓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如今“90后”大學生已經成為大學校園的學生主體,他們成長在祖國最繁榮的時期,這一時期社會環境開放,家庭教育環境相對自由民主,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他們思想上獨立、早熟,不喜歡別人的過多干擾,對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他們追求自我,不迷信權威富有懷疑精神,民主意識很強,傳統思想對他們的影響較少,思想大都很前衛.他們容易接受新的觀念新的事物,而且習慣于以親身實踐來接受新的觀念.他們樂于展示自己,喜愛創新,不喜歡死板的教學模式.“90后”大學生伴隨網絡一起成長,大量的信息以音像、圖片、文字等方式在網絡中傳播,這種新的媒體方式符合他們追求時尚追求新鮮的心理特征.在“90后”大學生中,幾乎每人都有自己的博客和QQ,他們喜歡用QQ、MSN進行溝通,在論壇和博客上結交朋友,在網上展示個性.“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和大量的網絡文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了解社會,開闊他們的視野,幫助他們跳出區域和限制的時間和空間,關注國際和國內發展趨勢,增強全球意識,幫助他們形成開放的概念和思維方式”.網絡文化的發展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絡文化空間是一個與物理空間相對立的虛擬空間,在這里,大學生可以擺脫社會中的各種道德上的束縛,極容易放縱自己,忘卻社會責任,由此也給大學生提出了許多新的道德要求,要求他們具有更多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心理自律能力.
網絡文化的多樣性導致了不同國家之間的價值取向,不同的民族、宗教信仰、文化類型,如思想相互碰撞.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通過網絡傳播方式將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方式等傳播到世界各地.在這種強勢傳播方式面前,絕大多數網民會在自覺與不自覺間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對西方的生活方式產生認同感和親切感.這必然給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正在形成階段的大學生帶來思想和心理上的沖擊,混淆他們的是非觀,滋生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等錯亂的道德觀念,弱化了大學生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滋生了網絡無政府主義,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生活,不利于的其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養成.網絡成癮已經成為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綜上所述,在網絡時代中,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臨了新的挑戰,需要與時俱進改進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龐大而復雜,需要上級領導以正確的思想觀念加以指導,以及人力和物力的配合,積極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加強馬列主義陣地網絡化的建設,從而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網絡化.
高校教師應堅持學生為本,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尊重,理解,可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于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計劃.大學生作為高校教育的主體,學校應給大學生提充分發揮的自主性的平臺,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律意識,為其提供發揮個人特長的舞臺,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應參與道德建設的同時,實施有效的措施來幫助教師在思想和業務增長的同時,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培訓的教師,使他們真正的在現代教育,綜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熟練操作計算機文字處理、信息管理、多媒體課件等功能.加強高校教師的建設“形象工程”,關鍵在于嚴格的教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重點培養一批堅定的政治立場,與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精通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使教師能夠熟練運用電腦、識別網絡信息的良莠,以求在網絡宣傳思想工作中有所創新.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提高,才能扎實有效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應主要依托于網絡信息平臺,充分利用網絡語言的相對自由性,大力發揮互聯網的信息傳輸功能.弘揚時代積極向上的主旋律,增強大學生的德育素質教育,堅持用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崇高的共產主義信仰塑造大學生的精神品質,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以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充實大學生頭腦,豐富大學生的思想,營造積極、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學生課余文化生活.依托網絡媒體,結合大學生所感興趣的、或是有爭議的熱點問題,開展豐富多彩的網上校園文化活動,教師應有技巧的介入學生的網絡討論群體,在QQ、MSN、貼吧等學生喜愛的網絡信息平臺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便正確引導、把握校園的輿論導向,充分發揮校園網絡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幫助大學生遠離網絡垃圾.特別是幫助他們遠離西方反動勢力的不良思想的侵襲.從而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應該大力加強網絡法制教育力度和網絡道德培養,教導學生遵守利用網絡規則和網絡道德原則.
思想教育在于教師,教師必須首先轉變,從學生和傳授知識轉變為平均領先規劃師的學習和活動,學生應該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探索和研究.學校應該大力促進多媒體公共課堂教學,實現了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共享,提供全方位的教學對于學生,讓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在教室里.和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重要保證網絡教育的實施.因此,高校要加強對網絡資源建設的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設施的配置,大力發展教育資源共享,加快建設一批覆蓋面廣,能夠吸引學生的高質量的主流網站.讓大學生在校內網絡上進行學習交流,從而可以控制大學生到網吧上網,有利于高校統一管理教育.學院和大學應該創建特色網站,各種形式如文本、圖像、視頻、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各個方向.心理咨詢網站的同時,大學生在思想和心理存在的問題方面的意識形態,幫助大學生解決困惑和帶領他們走出困惑,關注熱點問題的關注,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心態,充分利用網絡信息.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出現時間分散、師生關系薄弱、教育與管理相分離等問題,使得對于網絡虛擬群體的教育僅僅為信息的上傳和下載.因此,想要在網絡信息的獲取方法上創新就得在認知方法上創新,針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網絡語言進行全面、客觀的時時關注,對所獲取的大量信息聯系實際進行動態分析和綜合判斷,這樣才能把握和引導輿論方向,剔除有害的網絡信息,把思想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有效防止思想混亂、行為過激和事態擴散.思想政治教育歷來主張以疏導為主,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作用同樣體現為在提供信息的選擇上和接觸學生的過程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疏導教育的方式.因此,必須要在網絡思想教育的指導方法上創新,重視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此來優化網絡信息資源.以正面引導、因勢利導等方式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通過師生互動和大量正面、積極的信息強化大學生的自我教育,用引領中國不斷前行的先進文化占領網絡陣地,使大學生積極響應、認真踐行,順利實現教育目的.
根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勢下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大學應該廣泛地開展教師重視這個問題,統一規劃、建設網絡宣傳團隊,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開發和建設網站可以吸引學生.通過建立校園BBS,校長信箱,獨家微群學校和其他公共信息網絡平臺為學生思想交流的平臺,在這里,學生得到暢所欲言,以便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據和保障.同時,學院和大學應該選擇和培養一批高水平的政治理論和優秀的教師在網絡信息技術,專門負責校園網絡的建設與管理,同時,加強學校領導和各級人員的網絡知識培訓,讓所有大學教育者可以介入網絡,指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它是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保證.大學老師也還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網絡社會”,網絡行為標準,建立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網絡法規,與學校和網絡道德教育兩個.以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識別復雜的網絡文化來提高他們的歧視,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自覺抵制網上有害信息,避免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時,甚至可以減少網絡成癮的大學生;另一方面要以加強道德方面的教育,加強大學生的自我網上約束,提高他們網絡道德行為的自覺性,從而維護網絡文明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在網絡信息時代中,應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化教育的形式和機制,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后,更應該吸收新的理論知識、認真學習、刻苦鉆研,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以最先進的理論知識武裝學生的思想意識,并且廣泛運用到工作中去.只有加強學生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才能將思想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的頭腦中去.
〔1〕高鳴.網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論.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