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鳳
(武夷學院 數學與計算機系,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計算機網絡是信息社會應用十分廣泛的新興技術,它是在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融合中應運而生,計算機網絡課程已成為我國高校計算機類專業的必修課,它為提高學生的網絡應用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運行平臺和實施載體,社會對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建設、網絡應用與開發和網絡管理的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人們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熱情日益高漲.但是,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脫離現實、實驗教學環節薄弱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在新辦本科院校中,許多學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最終目標,而如何將課堂教學與實踐環節緊密結合一直是困擾學生與教師的一個難題,本文結合我校“計算機網絡”課程建設經歷,針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對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的幾點想法.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本科院校乃至研究生的一門必修課程,目前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存在的一些問題:
1.1 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每天生活都離不開網絡,不論是學習、生活都和計算機網絡息息相關,因此在學習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前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但是接觸以后才知道網絡課程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難度大、內容枯燥,和原先預想的完全不同,且授課時主要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主,實行“填鴨式”教學,學生有了很強的失落感,很快就失去了學習熱情.
1.2 師資力量有待加強,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許多高校老師理論知識掌握扎實,但設計、管理大型網絡的經驗和能力相對欠缺,這也必然導致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理論化傾向嚴重.
1.3 實驗教學環節相對薄弱,由于多數新辦本科高校缺乏較完善的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環境,較多實驗學生都只是聽教師講授實驗原理、實驗步驟,但無法動手實踐,根本無法較好地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和實踐應用.
2.1 教學方法改革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占主導,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被動地學習和接受知識,且不加思考.改變這種“填鴨式”教學,可以使用啟發式教學,結合互動式教學與案例教學,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把自己的角色由一個“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需要利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和眼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引導學生對新的知識進行學習,同時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啟發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圍繞一個知識點,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相互配合,完成既定知識的學習.
2.2 加強教學資源建設
設備完善的實驗室是提高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保障,所以學校要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尤其是新辦本科院校,如果資金有困難,可以減少實驗設備的套數,不需每生一套,但應該盡量保證擁有一套完整的實驗設備,使學生可以輪流實踐操作,對于個別實在無法開設的實驗,應當保證可以通過模擬軟件或仿真軟件實現,如NS2,PacketTracer等已經具備相當完善的功能,可以勝任復雜的實驗環境.在加強實驗室建設的同時,力求及時更新實驗教材,盡量跟上計算機網絡的最新發展,這樣同時也提高了對實驗教師的要求,實驗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對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更新和鞏固,教師可以自己參加進修,學習新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也可以讓教師深入網絡設備公司,參與到企業的實踐工作中,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提升實踐能力,目前我校積極提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鼓勵教師脫產深入相關企業實踐,同時把企業經歷作為職稱評聘的一個必備條件.
2.3 考核方式改革
為了使學生不但掌握計算機網絡的理論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實踐技能,有必要改變以往的重理論的筆試,真正體現計算機網絡在“重實踐”的培養,建議加大過程考核,減少期末考試分量,重在平時,重在整個教學過程,尤其是平時實驗的設計和完成情況,比如可以把原來平時成績期末成績“三七開”,“二八開”的比例調整為“五五開”,“六四開”,這樣可以改進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的用心去學習理論、設計實驗,從而提升實踐技能.
2.4 注重實踐和創新
實踐出真知,創新是靈魂,計算機網絡課程從其本質上來說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該學科中的所有理論都是來源于實驗,并且新的理論也都需要經過實驗的驗證.所以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創新等實踐能力.計算機網絡實驗類型較多,主要的實驗有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操作性試驗以及創新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加深對一些理論知識的理解;設計性實驗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結合理論進行實驗的設計;綜合性實驗的目的是提高應用網絡知識的能力;操作性實驗目的提高學生動手組網的能力;創新性試驗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在實踐中更好利用各種新技術和新方法,從中可以看出計算機網絡課程十分重視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高校可以適當的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數目或課時,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近幾年,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廳都專門在高校開設了創新性實驗項目,該項目只允許學生申報,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計算機網絡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我校積極組織學生申報計算機網絡領域創新性實驗項目,目前已有多組學生已經成功申報了計算機網絡相關項目.
2.5 增加就業籌碼
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可以將職業資格認證引入到課程之中,21世紀是職業證書的時代,已是不爭的事實.加強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的結合,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這是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升學生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將Cisco的CCNA與CCNP認證標準以及全國計算機水平考試(計算機網絡方向)等引入課程的考核標準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市場需求和社會崗位的適應能力,使學校與社會無縫對接,學校也可以積極建立職業資格鑒定站,引入職業資格鑒定,增加職業證書,提升學生的就業籌碼.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踐性非常強,高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使其與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保持一致,完善學校實驗室建設,為教學活動的搭建有效的教學平臺,并且要積極總結經驗教訓,結合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探索出一套高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實驗教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計算機網絡知識,真正發揮出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的作用和效果,讓學生具有一技之長,為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1〕湛德照.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優化探索[J].現代計算機,2010(1):84-86.
〔2〕謝希仁.計算機網絡[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3〕張艷艷.“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計算機教育,2009(23):132-135.
〔4〕李晏,陳志國,杜海順,等.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0(17):44-49.
〔5〕彭雅莉,于芳.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1(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