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赤峰學院圖書館,內蒙古赤峰024000)
論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
劉敏
(赤峰學院圖書館,內蒙古赤峰024000)
隨著數字化浪潮的到來,建設數字化圖書館已是勢之所趨,本文重點論述了數字圖書館的優點以及建設數字圖書館的方向和必須具備的條件等問題.
高校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建設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一個集信息采集、加工、處理、組織、應用、交換與傳播于一體的嶄新載體——數字圖書館正以其前所未有的姿態出現于世人面前.數字圖書館替代傳統圖書館已是大勢所趨.那么,如何加快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早日進入數字化時代,成為目前各學校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數字圖書館不是簡單的將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或僅建立一個圖書館計算機管理系統.所謂數字圖書館,是擁有多種媒體、內容豐富的數字化信息資源,是一種能為讀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服務機制,它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由分布的大規模和組織的數據庫和知識庫進行一致性的訪問,并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最終信息資料.
從這一定義中,不難看出數字化圖書館具有傳統圖書館不可比擬的優點:
1.1 信息存儲的日益增加
圖書館是書刊、文獻信息資源,而數字圖書館的基礎是數字信息資源.由于社會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導致信息的產品呈爆炸性增長.再加上新型的科技手段使得信息發布的周期大大縮短.這對高校圖書館來說,信息的收集量、處理量和儲存量會大大地增加,加師生的學習、科研提供及時的服務成為可能.
1.2 信息資源長期反復地被使用
傳統圖書館的館藏都是紙質的印刷文本.長期借閱或儲存不當,就會發生磨損以致嚴重地毀壞,而數字化圖書館對各種文獻載體都加以數字化,各種印刷文本、視聽資料、地圖縮微資料、影視片等在數字圖書館中,將以多媒體數據為主.數字化圖書館這種儲存功能便圖書館資源永不會被消耗和磨損,使之成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資源.圖書館利用信息存貯技術把各種媒體信息加工成計算機可識別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可供人們長期地反復地使用.
1.3 服務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傳統圖書館是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的服務,服務內容簡單,手段單一,且枯燥乏味.而數字圖書館是人與機的網絡式的應答服務,服務內容呈現出生動性、直觀性、多樣性、具體性、便捷性等諸多特點,特別是其便捷性的特點,更為人們所推崇,以往讀者查資料、借圖書必須要到指定的館舍,履行繁瑣的借閱手續,耗時費力效率低,而數字圖書館則不然,只要讀者需要,就可隨時隨地接受網上檢索、瀏覽、咨詢、館際互借等服務.不受時空和身份的限制.這種現代化、優質、高效的服務模式根本地改變了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從而更加吸引讀者.同時也提升了傳統圖書館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
總之,數字化圖書館正以無與倫比的優勢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
雖說數字圖書館具有傳統圖書館無法比擬的優點,但并不能就此否定傳統的圖書館.實際上,傳統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是既有區別又有內在發展聯系的統一體.其區別表現于:二者只是在發展階段上屬于兩個不同的時期,并不是本質意義上的不同,而內在聯系性則表現于:計算機的大規模普及和因特網的暢通為數字圖書館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而傳統圖書館的館藏、分類、編目、查詢、傳遞等固有的模式,則為數字圖書館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是說,沒有傳統的圖書館,就沒有日后的數字圖書館.因此,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不是否定傳統的圖書館,更不是推翻傳統的圖書館而另起爐灶,而是在傳統圖書館發展的基礎上,充分應用各類信息技術和網絡環境,將二者進行技術融合,這才是現代圖書館發展的主體方向,目前各高校圖書館都有一定的館藏量,如電子圖書,CNKI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另外還有愛迪科森網上報告廳等館藏數字資源,這些都為建立數字圖書館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1 增加數字化資源是前提
常言道“巧婦難做無米之炊.”要建設數字化圖書館,前提條件是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數字化資源,否則,圖書館的數字化發展就成了無米之炊,無源之水.如何增加數字化資源須力爭做到兩點:一是館藏資源數字化,即要根據各高校的辦學特色,科研方向、學科特點建立個性化的數據庫,實現目錄檢索,摘要檢索和全文檢索,并對相關的教學參考書、學術刊物作數字化技術處理,在此基礎上建立全方位的搜索引擎,為全校師生提供網上閱讀和下載服務.二是、社會資源館藏化.即對社會上已經數字化的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理,進行二次加工,并為我所用,這也是一種最便捷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增加信息資源的方法.
3.2 完善硬件是基礎
數字化發展,硬件須先行.數字化資源再豐富,如果缺乏配置良好的計算機和網絡系統以及靈活的結構化布線系統,建設數字化圖書館也是一句空話.因此,各高校要下決心加大資金投入,購置一批性能先進的計算機,建立一套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在選擇技術和產品時應選擇那些最成熟可靠、信譽好、最優秀的知名廠商的產品,其基本標準是能及時擴展又易于維護,這樣為日后數字化建設留下一定的發展空間.
3.3 人力資源是關鍵
有了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和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設備系統,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人員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將二者進行有機的結合,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終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建設數字圖書館關鍵是人力資源.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高校圖書館館員大都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年齡偏高,學歷偏低.據了解,45歲以上的館員占絕大多數,而這些人中85%都是初、高中水平;二是職稱高、技術水平低.由于圖書館員在高校職稱評定中屬于副系列,相對來說條件較低.因此,近年來按資排輩大都取得了副研究館員技術資格,但真實的技術水平如何,都是任何人都心知肚明的;三是玩電腦的多,懂電腦的少.由于電腦的普及和網絡的暢通,人人用電腦,個個玩游戲早已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圖書館員也不例外.但懂得計算機技術的特別是懂得信息技術的人則是少之又少.這種情況表明:目前圖書館員的素質遠遠不能適應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需要.因此,圖書館必須下大力氣在人力資源方面有所動作.首先,向校方申請,必須引進一批圖書館專業畢業懂得圖書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專業人員.這部分人是未來數字圖書館的核心和頂梁柱,其次,選拔一些責任心強、敬業有上進心的年輕館員,分批分期地送到國內一流學校圖書館去學習數字化圖書館的相關知識;其三,對其他館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主要是請校內外專家為館員講授圖書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網絡安全和維護等方面的知識,使館員的知識結構能適應數字化圖書館發展的需要.這樣,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經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培訓館員的業務水平、技術水平都會有一定的提升.總之,今后圖書館人員的結構,一定要加大高級專業人員的比重,選擇那些能駕馭計算機開發,進行管理和維護的專業人才走上領導崗位,力爭使我們的館員都成為既具備扎實的傳統圖書館學知識,又兼備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知識復合型人才,還要配備通曉知識產權(版權)方面的人才,為圖書館數字化的改造、信息化的發展和管理網絡化準備好人力資源,使之知識結構能夠適應數字化發展的要求.
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不僅給圖書館業帶來一場巨大的革命,而且也為文化傳播打開了電子時代的大門.因此,圖書館走數字化建設的道路,向新型的現代化數字圖書館方向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任重道遠,但卻別無選擇.
〔1〕白雪華.中國數字圖書館的真正開始.中國圖書館學會工作通訊,2000(3).
〔2〕范曉鵬.關于我國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探討.圖書情報工作,2001(3).
〔3〕王國森.數字化圖書館若干理論問題研究.現代情報,2003(10).
G258.6
A
1673-260X(2013)07-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