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民,邢少穎
(1.阜陽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2.山西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是指個體應付各種不同環境的挑戰或面對新事物時的一種總體性的自信心[1].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個體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它包含情感成分和認知成分,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指標,也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2].本研究探討大學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及其關系,為有效提高大學新生主觀幸福感水平及形成正確的幸福觀提供理論依據.
選取被試來自于安徽阜陽師范學院、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和蚌埠醫學院的2012級本科新生.發放問卷540份,收回有效問卷428份.其中男生212名(49.53%),女生216名(50.46%).
2.2.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3]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共10個項目,采用李克特4點量表形式,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
2.2.2 主觀幸福感問卷[4]由鄭雪等人修訂的Diener《國際大學調查》量表.該量表包括總體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四個分量表都為單維量表,分數越高,幸福感越高.
采用SPSS11.5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
在性別上,男大學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26.85±5.01)高于女大學新生(24.31±4.83),差異顯著(t為 1.83,P<0.05).在是否學生干部方面,學生干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26.81±4.56)高于非學生干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25.42±5.43),差異顯著(t為2.17,P<0.05).非貧困大學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25.78±4.63)高于貧困生大學新生(24.15±4.91),差異顯著(t為 2.62,P<0.05).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干部的總體主觀幸福感(28.57±5.71)高于非學生干部(26.16±4.73),差異顯著(t為2.70,P<0.05).非貧困大學新生的總體主觀幸福感(27.23±5.16)高于貧困生大學新生(26.49±5.07),差異顯著(t為 2.17,P<0.05).
大學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與總體主觀幸福感(t為 4.20,P<0.05)、生活滿意度(t為 2.28,P<0.05)、積極情感(t為 1.74,P<0.05)和消極情感(t為2.04,P<0.05)呈正相關.這說明大學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密切相關.結果見表1.
依據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把得分低的27%作為自我效能感的低分組,得分高的27%作為自我效能感的高分組,比較兩組被試主觀幸福感的差別.結果顯示,在總體主觀幸福感(t=4.49,P<0.05)、生活滿意度 (t=2.61,P<0.05)和積極情感(t=2.78,P<0.05)因子上,高、低自我效能感的大學新生達到顯著差異水平.結果見表2.

表2 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系數
樣本研究結果顯示,男大學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女大學新生,這與Schwarzer R, Aristi[5]和孔祥軍[6]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這說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別方面可能具有跨文化的特性.大學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之所以存在顯著差異,主要原因在于可能與傳統的社會文化觀念、男女性別角色的社會化有關,使得男性能體驗到較多的優越感,所以,他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也較高.貧困大學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低于非貧困大學新生,主要原因在于貧困大學生由于經濟條件不好,對于各種活動總是缺乏自信,擔心做不好,漸漸就會形成無助感,故他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也較低.
樣本研究結果顯示,貧困大學新生的總體主觀幸福感低于非貧困生大學新生,這與V e e n h o v e n[7]的研究結論一致.由于貧困大學新生面著臨著學費和生活費的壓力,對生活的滿意度不高,故總體主觀幸福感也不高.在積極情感指標上,貧困大學新生與非貧困生大學新生無顯著差異,這與顧凡[8]的研究結論一致.可能原因在于經濟條件的拮據更能促進貧困大學新生積極奮斗,他們在學習上的成就能贏得老師和同學的贊揚,使得內心產生一種自豪感.故一些貧困大學新生意志堅強、積極向上.
樣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大學新生的主觀幸福感存在差異.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學新生,主觀幸福感也強烈.主要原因在于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學新生在應對各種困難時,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較強的勝任感,情緒放松,樂觀向上,故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體驗也就較高,使其主觀幸福感增強.反之,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學新生,在應對各種壓力和困難時時,往往缺乏自信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容易悲觀失望,故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也就較低,使其主觀幸福感降低.
〔1〕Schwarzer R,AristiB,Iwawaki S,et al.The assessment of:Comparison of Chinese,Indonesian,Japanese,and Korean vers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Psychologia,1997,40:1213.
〔2〕Diener,ED.,Suh,E.M.,Lucas,R.E.,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Psychology Bulletin,1999,125(2):276-302.
〔3〕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37-40.
〔4〕嚴標賓.鄭雪.邱林.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J].華南師范人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137-142.
〔5〕Schwarzer R,Aristi B.Op timistic self 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Word Psychology,1997,3:177-190.
〔6〕孔祥軍,楊昭寧.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防御方式及其關系研究 [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1):111-112.
〔7〕周翠金,王洪禮,周濤峰.貴州省人學牛卞觀幸福感研究[J].貴州師范人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3(3):44-47.
〔8〕顧凡,施昕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9):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