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紅
(廣東藥學院研究生處,廣東廣州510006)
提高跨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措施探討
劉彩紅
(廣東藥學院研究生處,廣東廣州510006)
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是科學突破的生長點,這種學科之間的融合要求跨學科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跨學科研究生教育為此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目前我國跨學科研究生教育還存在著跨學科的觀念障礙、課程體系、導師隊伍、學術交流、資源共享平臺等多方面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對如何提高跨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出了一些建議:我們要采取積極措施,積極樹立大學科意識、完善跨學科研究生的課程體系、進行多學科多導師聯合培養、舉辦跨學科學術交流、優化跨學科的組織結構等.
跨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
隨著不同學科領域知識交叉融合的不斷深入,單依靠某一領域的知識,很難解決當今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多領域、綜合性問題.科學本身是內在的統一體,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各學科之間的融合、滲透現象不斷涌現.只有掌握多學科的知識并具備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利用多學科的優勢,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是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個趨勢.我們只有不斷的加強對具有復合型知識背景的跨學科人才的培養,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相繼開展跨學科研究生教育,跨學科培養研究生不僅是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橫向的跨學科研究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它既符合各學科自身的發展規律,推動學科滲透,促進學科交叉發展,也是培養跨學科研究生解決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的客觀要求.使研究生接觸更多相關學科的知識與科研方法,拓寬研究生的學術視野,使他們成為具有交叉學科知識和開放式思維方式的高級人才.但我國目前的跨學科研究生教育,存在著觀念、生源、課程體系、導師隊伍、學術交流等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跨學科人才的培養.
1.1 跨學科研究生教育的觀念障礙
目前研究生的跨學科培養還沒有得到學校和社會的普遍認可,甚至很多導師也不接受跨學科培養的觀念,現有的導師和管理者接受的都是專業化的教育,受到的是大而雜、小而精的觀念影響,形成的是單科性的知識與思維方式,因此從心理上更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更愿意按專業化方式去培養研究生,認為跨學科教育會降低研究生的培養要求;此外,由于各學科之間知識結構及認知方式上的不同,也構成了學科之間溝通與融合的屏障.[1]
1.2 跨學科研究生專業基礎知識薄弱
由于跨學科考入的研究生沒有經過本科階段的專業教育,專業基礎知識比較薄弱,且目前大部分高校對于跨學科研究生的培養沒有體現出特色,與本專業考入的研究生在課程設置上沒有明顯區別.雖然有補修本科專業主干課程,但缺乏基礎知識積累,知識難以系統化,短期內很難形成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無法延伸跨學科研究生的學科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削弱了跨學科研究生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再加上研究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選課過程中,注重的是學分是否容易得,更多考慮的是輕松修夠學分而不是為了獲取知識的需要,難以滿足跨學科課程學習的要求.
1.3 導師的跨學科研究生培養能力偏低
導師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第一責任人,大部分導師的學科背景比較單一,具備自身學科專業研究方向的雄厚知識儲備,在本學科專業上具有向縱深方向發展的實力.但目前我國高校內普遍實行以學科為基礎的“學系制”,導師們分屬于不同的學系,這好似一堵無形的“墻”,各學科的導師們之間很少有機會進行溝通與交流,彼此對其他學科的知識知之甚少,缺乏將專業知識、研究方法、研究對象遷移的技巧,缺少理論的推廣以及方法論的融合,缺乏對復雜問題的跨學科研究.部分導師雖然具有較高的知識結構,能夠勝任研究生的跨學科培養,但由于其兼有重要的行政職務及參加較多的社會活動,導致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研究生的培養和指導中,這些都嚴重影響跨學科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4 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很少
對于跨學科培養的研究生來說,由于他們對原有的學科知識有一定的積累,將原有學科的知識及研究方法向新學科進行有效的遷移,以推進對跨學科問題的研究,[2]但他們目前最缺乏的就是這種遷移的技巧.跨學科的學術活動可以促進多學科知識之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為跨學科研究生提供多學科的學術成果與不同思維方式的交流平臺,啟發研究生的創新思維,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但目前為止,我國大多數研究生培養單位組織的都是是專業性的學術交流活動,真正意義上的跨學科學術交流較少,而且形式呆板,不夠活躍,內容的針對性也不強.
1.5 教學資源共享機制尚未建立
由于跨學科研究生培養涉及兩個及以上的學科,必然會涉及到各學科的資源利用問題,比如課程、師資及實驗儀器設備等.目前我國高校多采用的是校—院—系三級學術組織模式,高校中的每個院系都是相對獨立的實體,人員和資源都被限制在院系范圍內.傳統的科研依附于教學,研究生培養基本都在院系內進行,由于每個院系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學科之間的資源不能共享,目前也沒有專職的跨學科研究生培養平臺,研究生難以進入其他學科領域,也就難以對研究生開展跨學科培養了.
2.1 樹立大學科意識
知識本身是一個整體,對知識整體進行分割形成不同學科是為了對知識進行更好的認知.科技的快速發展對跨學科研究的要求越來越高緊迫,我們必須從多學科、多角度審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不同學科知識在本質上的相通性是對客觀事物進行橫向拓展的跨學科研究的直接依據.跨學科研究的融合性與合作性既是各學科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跨學科研究打破了各學科專業化的壟斷局面,推動了以往單一學科無力研究的多學科問題.樹立大學科意識,可以拓寬研究者的視野,加深對學科發展的理解,從更高的角度、深層次去理解學科間的關系,避免研究者的視野局限在某個學科領域里;樹立大學科意識,有利于形成跨學科發展的氛圍,肅清對跨學科教育的誤解,有利于跨學科研究生教育的開展.[1]
2.2 優化跨學科研究生課程體系
合理的課程設置有利于良好能力結構的形成.根據學科專業的發展方向,以研究生培養目標為依據,注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既要保證獲取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通過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結構,重視個體之間的知識差異,制定彈性的培養計劃,因人而異選修課程,為研究生的個性化發展留出空間.為研究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從事跨學科研究提供必要的保證.制定彈性跨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3]
2.3 對跨學科研究生實行多學科多導師聯合培養
由于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傳統,長期從事某一學科的研究,其思維方式、研究手段、概念體系被特定化后,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多學科合作、交流,使參與者知識得到更新,知識結構得到改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創新性得到加強.同時,參與者的知識結構在多學科潛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步趨向于優化.研究生培養要由單導師制向多學科導師小組交叉指導的模式轉變,根據專業和培養方向跨學科培養研究生,使學生不局限于某一導師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同時聽取多個學科領域導師的專業見解,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研究方法、思維方式,有助于促進相關學科間知識的融合,研究方法、思維方式的轉移,從而達到培養跨學科研究生的目的.
2.4 舉辦跨學科學術交流活動
開展跨學科研究生培養,必須要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廣泛開展學術交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學術活動,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本學科領域的前沿,提高專業知識和水平,而且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加深對新知識的認識.可以促進各學科知識的滲透融合、產生新思想、形成新見解.形成一種交流式的開放環境,提高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跨學科的學術交流我們要有意識不斷增加跨學科間的學術交流,增強交流形式的多樣性,交流內容的豐富性及針對性,提高跨學科學術交流的活動的數量與質量,從客觀上調動導師和研究生參加跨學科學術交流的積極性.鼓勵研究生參加各種跨學科學術交流等活動,拓寬他們的學術視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支持他們參加大型的、國內、外高水平的學術會議.通過舉辦及積極參加多種形式的跨學科學術交流,促進了多學科研究生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推進跨學科研究生的培養.
2.5 教育資源共享,優化跨學科的組織結構
在跨學科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應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各學科以開放合作的姿態,兼容并包,積極創造條件滿足跨學科研究生教育多學科綜合發展的需要.首先,我們要不斷優化跨學科研究生教育的組織結構,逐漸形成多學相互滲透融合的跨學科結構群.其次,應充分發揮研究生培養單位優勢學科的優勢,資源共享,提高優質資源的使用率,注重交叉型科研創新平臺構建,成立各種跨學科研究機構,來具體管理非實體結構的跨學科研究,為不同學科的導師提供交流的機會,鼓勵跨學院、跨校科研合作,使科研體系更加靈活化.[4]再次,一個合理的培養體制是促使跨學科研究生學科文化融入的關鍵,要保證跨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必須要有合理的課程設置,本學科與跨學科研究生在知識儲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為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對于兩者的培養應該區別對待.針對跨學科研究生,盡量在一級學科范圍內分層次設置課程,體現課程的縱向銜接與遞進,不僅要有新學科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以及知識遷移的方法,促使研究生實現跨學科知識的銜接.
跨學科研究是利用多學科的交叉、滲透、融合,從多個角度研究重大問題,是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個趨勢.實施跨學科研究生教育不僅是滿足經濟社會及科技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改革和發展的內在需求.研究生培養機構要從樹立大學科意識、更新教學方式、構建跨學科研究生課程體系、實行多導師聯合培養制度,舉辦及參加多學科學術交流、建立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等方面做出嘗試,爭取多學習相關學科的知識,形成學科間的知識互補,推動交叉學科的發展,有效提升跨學科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1〕尹偉,董吉賀.開展跨學科研究生教育應構建資源共享機制[J].中國高教研究,2010(6):41-43.
〔2〕丁學芳.跨學科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構建[J].理工高教研究, 2009(6):88-89.
〔3〕李青俠,呂一波.提高跨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探討[J].管理觀察,2009(1):118-119.
〔4〕黃勇榮.關于培養研究生導師跨學科綜合素質的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2):151-153.
G645
A
1673-260X(2013)07-01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