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鵬
(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福建泉州 362000)
近幾年來,一些公路施工部門實行了施工單位內部的設備租賃,但社會化租賃經營始終沒有完全開展起來,主要是對機械設備租賃的優越性認識不足制約了租賃業的發展。如果將單位所有機械設備都由租賃公司經營管理,由單純的管理型向管理經營型轉變,便于進行綜合管理。由于這是一級獨立的租賃管理,管理部門對設備的使用、維修、保養等情況都具有第一手資料,有利于降低消耗、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有利于開展技術業務培訓,提高設備使用和管理水平。由于租賃公司在單位中是獨立的經濟實體,設備作為其資產的經營對象,更要求注重其保值增值、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在市場經濟杠桿的自然調節下,機械設備租賃管理的好壞也會直接從經濟利益中得以體現。
筑路施工具有流動性,生產條件具有多變性等特點,實行機械設備租賃才能夠適應要求,才能降低建筑產品的成本,提高單位的經營效益。租賃市場如不能進一步發展,就很難深化筑路業的改革和真正推行項目法施工,因此組建真正意義上的租賃公司是筑路施工單位設備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如施工單位都走這一條路,再樹立大市場觀念,強化大市場意識,敢于打破條塊分割的界限,以資產為紐帶,通過產權劃轉、托管、租賃、融資和入股等形式組建區域壟斷性筑路機械設備租賃公司,從而進一步推動租賃市場的發展,為深化筑路業的改革奠定基礎。在企業內部組建機械租賃公司,負責機械設備的統一調配與租賃經營,以及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租賃形式大體可分為兩種:單一的實物租賃和人機同行的全過程租賃。一般情況下要按照企業自身的特點,采取機動靈活的租賃模式,大型設備實行人機同租,小型機具放開管理。按照統一管理,有償服務的原則展開工作,制定機械設備租賃市場的管細則,明確租賃市場與項目部各自的責任[1]。如租賃公司負責安裝調試、使用中的維修,以及代辦運輸;施工項目部負責提供進出場道路、電源、設備基礎,以及操作和日常維護保養、現場保管等。
企業對機械租賃公司,按所擁有的機械設備產值,確定年上繳企業金額(包括折舊費、利潤、管理費等)。機械設備租賃公司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企業可利用以“三定三包”作為租賃經營的主要內容。即:定人員、定利潤、定任務指標,包支出費用、包安全生產、包管理責任。上繳了的資金選擇回報率高的設備再投入,確保機械設備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2];實行租賃經營,既然通過經濟合同的形式,把責、權、利切實具體地落實到了經營者身上,這就使單位經營管理的完善、經濟效益的高低與經營者的利害息息相關,把經營者的利益與單位的經營成果緊緊地捆在一起,從而強化了經營者的責任心。經營者為了履行自己承諾的責任,減少風險度和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就不得不千方百計地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就不得不正確而又大膽地行使自主經營的權利,從而把改善經營管理從上級的強加措施變成了經營者自身的要求[3]。積極開拓外部市場,吸收社會資金的合同價,并挖掘自有資金更新設備,以滿足開展多功能服務的需要。
加強每一臺機械設備的原始記錄和技術檔案管理工作。對每一臺大、中、小型機械均應建立從出廠到報廢全過程的全面記錄,并逐步實現信息化管理。加強每一臺機械設備的成本核算。機械管理的核心問題就是成本效益,為實現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必須加強成本核算[4]。就目前公路施工企業的現狀,對于從事公路施工和養護的機械設備,建議采用選項核算,將原有的機械里程表、臺班表恢復并進行鉛封,每月按上個月公路里程表或臺班表減去本月公路里程表或臺班表,進行燃潤料、修理材料費及輪胎的核算;對于對外租賃及從事大中修工程的機械,建議采用全項核算,建立獎罰制度,做到有獎即獎,有罰必罰。
加強機械科學管理,實行“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情修理”的保修原則,一是加強維修力度,冬季停置后的集中整修和換季保養;二是加強檢查力度,進行不同層次的自檢、互檢、抽檢和年度檢查工作等;三是加大考核力度,搞好機械管理優勝單位,紅旗設備和優秀操作手評比等活動,使機械設備經常保持良好的機容、機貌和機況,這是設備取得好的經濟效益的基本保證;四是采取“計劃使用”與“預防性維修”兩種制度相結合的管理方法,科學合理地安排設備維修工作。計劃維修堅持“養修并重,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在使用中,根據機械設備的損壞和零件磨損規律,嚴格按照實際工作時間,定期對機械設備實施強制保修項目。預防性維修堅持“定期和不定期檢查,按需要修理”,它是按照維修對象的實際計劃狀況,而不是按照實際使用時間來控制的維修方式,避免了事后必須情況下的強制維修造成的浪費,同時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避免了漏拆漏檢導致的失保失修。總之,任何設備投入使用后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故障,只有在管理工作中,加強設備管理,合理科學的使用、及時到位的保養、適時準確的維修,就能抓住設備壽命期內各種故障的發生規律,有效地降低故障發生,提高有效利用率,保持設備的良好技術狀態,最大限度地發揮設備的使用價值。
加快公路機械設備租賃業信息化的建設,多渠道采取互聯網、微機管理等信息技術開展租賃業務,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企業與客戶、企業與生產制造商等的信息交流平臺,達到能夠快捷高效地滿足大中小客戶企業租賃業務,積極開拓企業內外兩個市場。優先保證本企業、本部門內部使用租賃的需求,實行“先內后外、內外有別”的原則,先內后外就是在確保企業內部施工所承擔的工程任務需要的前提下,要積極尋找對外出租,尋求更廣的市場,力爭更大的經濟效益。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筑路機械設備由企業內部租賃發展到社會化租賃經營,這無疑是解放生產力的一項重要改革,它必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機械設備租憑模式要根據企業自身的規模和情況,靈活地推陳出新,制定科學的目標、加強成本核算,做好機械管理,積極擴大租賃渠道。加強租賃業務是優化機械設備資源配置,以達到機械設備增值保值的有效途徑。
[1]林峰.淺談施工機械設備的租賃管理 [J].建筑機械化,1995,(04).
[2]亢建平.筑路機械設備租賃模式的探討[J].山東交通科技,2003,(6).
[3]姜為霖.實行租賃經營的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J].地質技術經濟研究,1987,(7).
[4]孫惠鵬.淺析公路施工養護企業高效靈活的機械設備管理方法[J].城市道路與防洪,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