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峻嶺,段采萍,辛 兢,王 星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內蒙古 東勝 017000)
剖宮產手術蛛網膜下腔阻滯中循環的波動一直是產科麻醉困擾麻醉醫生的一個難點,改變體位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低血壓的發生,但效果眾說不一[1-2]。傳統的改變體位的方法是將體位墊墊于骨盆部,使產婦傾斜,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從而增加回心血量,減少低血壓的發生。但是這種方法往往使麻醉平面得不到保證。筆者主要是通過不改變體位的情況下觀察剖宮產蛛網膜下腔阻滯循環的變化。
1.1 一般方法:選擇正常足月妊娠80例,ASAⅠ級或Ⅱ級產婦,年齡21~32歲。體重60~80 kg,身高158~177 cm,所有產婦都為單胎,不合并其他并發癥。A組平均年齡(25±2.1)歲,身高(163.5±4.3)cm,體重(67.9±7.8)kg;B組平均年齡(26±1.9)歲,身高(164.3±3.8)cm,體重(68.3±6.9)kg。兩組患者年齡、體重和身高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麻醉前不給任何術前藥,入室后常規開放上肢靜脈通路,飛利浦生命體征監測儀連續監測心電圖,無創血壓和血氧飽和度。記錄基礎血壓、心率,所有產婦均按30 m l/(kg·h)輸入林格氏液5 min后開始麻醉,液體速度改為10 m l/(kg·h)輸入。所有產婦均在左側臥位下行蛛網膜下腔阻滯,選擇L3~4椎間隙,正中入路穿刺成功后注入0.6%布比卡因1.6 m l,然后置入硬膜外導管。80例分為兩組,A組注藥后平臥,B組平臥后將子宮向左上方傾斜抬舉30°。
1.3 觀察指標:觀察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3、5、10 min的血壓和心率。如果收縮壓下降超過麻醉前血壓的20%時給予麻黃素5 mg/次。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使用SPSS17.0進行統計處理。
兩組間各個時間點血壓、心率、麻黃素用量和惡心、嘔吐例數比較:A組血壓下降較明顯,在麻醉后3 min、5 min、10 min后與B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麻黃素用量為(17±7)mg,B組麻黃素用量為(7.5±5)mg,A組麻黃素用量多于B組;A組惡心嘔吐16例,B組惡心嘔吐7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血壓、心率、麻黃素用量和惡心嘔吐(±s)

表1 血壓、心率、麻黃素用量和惡心嘔吐(±s)
注:與B組比較,P<0.05
?
蛛網膜下腔阻滯由于起效快、效果確切、肌松滿意的特點而受到產科麻醉的青睞,但是麻醉后由于身體下部的血管擴張,血流量的自身調節速度和代償能力不足導致回心血量的不足。同時增大的子宮還可以壓迫腹主動脈,造成動脈性低血壓,減少子宮動脈的灌流,胎兒缺氧。此外增大的子宮還可壓迫橫膈,引起迷走神經興奮,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這些都容易引起產婦各個系統的反應[3-4],如血壓下降、心率代償加快、惡心嘔吐,甚至危及母體和嬰兒的身體健康,所以有必要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
臨床上常采取的措施有將手術床向左側傾斜,以減少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有研究表明,傾斜15°~20°可以預防低血壓的發生,也有學者采用手術床左側傾斜20°,并且右側臀部墊高10 cm,但這種體位有可能導致麻醉平面的不足[1]。所以筆者采取仰臥位,讓護理人員立于產婦的左側,將子宮向左上方抬舉20°~30°,一方面通過護理人員與產婦的交流來減少焦慮和恐懼,可以防止產婦墜床,而且這種體位對麻醉平面影響較少。
所以預防蛛網膜下腔阻滯后的低血壓的發生需要麻醉醫師與護理人員的密切配合,要有合適的液體通道,麻醉前要有一定的液體儲備,備好血管活性藥以及嬰兒的搶救措施,以確保母嬰的安全。
[1] Pinder A,Bamber J,Dresner M.A cardiodynamic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lateral tilt duringspinal aneshe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ric anesthesia,2002,11(3):156.
[2] Mendonca C,Griffiths J,Ateleanu B,et al.Hypotension following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v for caesarean section:left lateral position vs.tilteld supine position[J],Anesthesia,2003,58(5):428.
[3] 徐啟明.臨床麻醉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24-324.
[4] Yun EM,Marx GF,Santos AC.The effects ofmeternal position during induction of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delivery[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1998,87(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