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重浪,劉 磊,郭瑜蒙 (陜西省西安慶華醫院,陜西 西安 710025)
腦出血是非外傷性腦實質出血,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腦出血治療方法存在差異,當前無任何一種方法被證明確實有效。傳統觀點認為,腦出血是單一疾病,由于血液凝固和周圍腦出血壓迫,出血會很快停止[1]。腦出血并發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腦干特別是丘腦下部發生原發性或繼發性損害之故。本研究的目的是對腦出血患者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進行分析,以便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針對患者早期病情做出預估,并指導臨床治療。
1.1 一般資料:調查2006年6月~2012年9月在我院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住院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220例,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修訂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病情進展迅速,多有高血壓病史。其中男130例,女90例;年齡36~85歲,平均(56.32±4.56)歲;急診時間1~24 h;本地居民180例,外地居民40例,城市居民160例,農村居民60例。
1.2 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標準:嘔吐或鼻胃管引流出暗紅色或咖啡樣液體,便潛血試驗(+)。
1.3 調查方法:調查的內容主要有患者的年齡、性別、出血部位、入院意識、血糖水平、肺部感染情況、血壓情況、飲食衛生狀況等指標。在調查過程中反復核對,保障調查有效率為100.0%。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統一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不同組別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病率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檢驗水準。
2.1 年齡與上消化道出血發病率:經過調查,有15例患者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發病率為6.82%;其中36~59歲組發病4例,60~85歲組發病11例。中年人的發病率明顯低于老年人(P<0.05)。具體情況詳見表1。
2.2 危險因素分析:經過多因素分析,高血壓腦出血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與年齡、飲食狀況、肺部感染與血糖水平有明顯相關性(P<0.05),是其獨立發病危險因素。具體情況詳見表2。

表1 年齡與上消化道出血發病率

表2 影響高血壓腦出血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發生因素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高血壓腦出血是腦血管病患者中死亡率和致殘率最高的一種疾病,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這種以老年人患病為主的疾病,正在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健康[2]。上消化道出血是腦出血的嚴重并發癥,即應激性潰瘍,腦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內囊內側型出血居多,分別占49%和36%[3]。經過調查,有15例患者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發病率為6.82%。
在發生因素中,高血壓腦出血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與年齡、飲食狀況、肺部感染與血糖水平有明顯相關性(P<0.05),是其獨立發病危險因素。老年人的機體狀況比較差,伴隨有多種疾病,對外在環境的抵抗弱,容易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有部分患者飲食衛生意識淡薄,特別是農村患者比較忽視飲食安全,導致胃腸疾病不好,并發出血狀況。而肺部感染可導致患者體溫增高,使生存時間縮短,突發上消化道出血。腦出血后發生高血糖的原因,基底節區出血發生高血糖者較多;出血體積越大,血糖水平越高,上消化道出血的幾率也越大[4]。在預防與治療中,應定時觀察胃液pH值及有無潛血,及時使用氫氧化鋁凝膠,使pH值維持在6~7之間。如已出血,可局部應用安絡血。此外云南白藥、凝血酶也可胃內應用。大量出血者應及時輸血或補液,防止貧血和休克。
總之,高血壓腦出血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發病率比較高,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要積極根據危險因素加強預防與治療。
[1] 郭太明,張 海,王硯強,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死亡危險因素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5):2976.
[2] 李蒸玲,鞠 波.216例患者急性腦卒中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的探討[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9,22(1):347.
[3] 于明琨,張光霽,江基堯,等.顱腦損傷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華創傷雜志,2009,12(6):375.
[4] 洛賽克臨床治療協作組.洛賽克治療消化性潰瘍多中心臨床觀察924例[J].中華消化雜志,2011,11(5):252.